蔡景峰研究员主持的“中国藏医学的国际传播与推广”项目获奖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aby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24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首届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重庆召开。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民族医药产业创新奖、民族医药传承贡献奖6个奖项,旨在表彰民族医药科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调动广大民族医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朱德明教授专著《浙江医药通史》古代卷、近现代卷,2013年1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何振中《内丹医学思想研究》一书于2014年6月由巴蜀出版社出版。
山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古以来均来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唐朝以前,山药主要来源于薯蓣的野生品,宋代开始有栽培,但医家认为野生者质量优良,明清以后主要来源于栽培品.随种质的变化,山药在明清以后以河南怀庆的栽培薯蓣为道地.在河南怀庆地区,山药长期的栽培出现品种分化.历代中医药学家均认为山药应以“色白、根细、坚实”为佳.这与现今怀山药的农家栽培品种之一的铁棍山药品质相一致.因此,道地药材“怀山药”不是
《喉科秘钥》为清代流传较为广泛的喉科著作之一,因原题“古歙西园郑氏原辑,许佐廷乐泉增订”,所以一直被视为新安郑氏喉科世家的重要著作.但通过考证发现,《喉科秘钥》实际是对清代医家张宗良所撰《喉科指掌》略作增删而成:删去了卷2“制药法”部分,补入吴氏(名已不可考)的“喉科24症歌诀”及丹药12首.因而可以断定,《喉科秘钥》并非西园郑氏所作,作者当属张吴氏,书中反映了张宗良与吴氏的学术思想.据《中国中医
什么是疾病医疗社会史?余新忠教授认为,它是指从社会史的视角探讨历史上疾病、医疗及相关问题的分支学科,是中国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显然,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者的基本关注点并不在疾病和医学本身,而不过是希望通过疾病医疗这一角度来增益史学研究的维度和深度,藉此探讨来体现、说明和诠释历史上社会文化的状况及其变迁[2].中国疾病史自1919年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出版至今已近1个世纪,有关疾病史的研究成
期刊
受人民卫生出版社委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史教研室承办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中国医学史》教材研讨会”,于2013年4月27—28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图1)。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江苏、山西、河南、湖北、安徽、广西等地高等院校的近30位教师出席了会议。《中国医学史》教材主编、北京中医药大学梁永宣教授全程主持了会议,并介绍了教材的编撰思路及特色,简述了中国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医
期刊
经眼48种现存《易筋经》传本中的避讳研究,结合各传本中的内容,具有版本价值,可作为《易筋经》早期代表的传本凡15种.包括抄本8种,刻本7种,未见明本.较早的传本均为抄本,道光间方见刻本.沈氏校本不避清代皇帝讳,其序有称“顺治辛丑”,故当抄成于清康熙前期,此为最早.雍正抄本,避“玄”字讳,不避“弘”字讳,并载有雍正年序,抄成于雍正间,当为次早.西谛本避“玄”“弘”两字讳,当为乾隆间或其后抄本.现存刻
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医学图书馆。笔者对该馆早期的历史予以简要的回顾。
民国时期,广东几乎每年都有天花疫情发生.为了应对传染病,广东省建立了卫生行政及传染病防治机构,并自制牛痘疫苗;相关机构按周、月、年对疫情进行统计,并定期上报,以了解疫情进展.同时,还成立了传染病医院收容天花患者.港口检疫则将天花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为了推广牛痘接种,政府与社会合作,组织大规模的“种痘运动”,以儿童、学生和年轻人作为主要接种对象,并借助媒体积极宣传天花防治知识。
《医林口谱六治秘书》系清代名医周笙在陆圻《医林口谱》的基础上纂注增补而成。全书4卷,内容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诸科,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方面颇有特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书中有20味药物的名称使用了隐语,如“由车”是黄连的隐语,“五月”是吴茱萸的隐语,等等。表示药物剂量的数词和量词也常常使用隐语,如:“苏、畦、紫、气、满”分别是“一、二、三、四、五”的隐语,“藿、圃、香、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