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杏坛杯”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嘉宾:1.李响,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评委,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校长;2.张玲珑,江苏省常州市武选区刘海粟小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书法教师,第12届“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书法)一等奖获得者。
  【关键词】杏坛杯;人在课中央;教材
  【中图分类号】G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1-0016-02
  张玲珑:李老师,您好!有幸在江苏省第12届“杏坛杯”青年教师书法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得到您的点评、指导,非常感谢!
  李 响:你好!张老师。我也很荣幸担任这届“杏坛杯”的评委。从初赛到决赛,这一路走过,看到了老师们的勤学精研,看到了孩子们的为学勤敏,也看到了书法教师团队寻求发展的深切渴望和满腔热情。“杏坛杯”这场赛事让我们看到了江苏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落地生根后,各市区以及学校在书法课堂教学中的优秀成果。
  玲珑,也祝贺你!从初赛到决赛都展示了精彩的课堂,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能看出来,你一定没少动脑子。
  张玲珑:书法课堂一直是我成长的主阵地,从关注技法的书法教学,到关注兴趣的书法教学,再到关注文化的书法教学,我一直都在摸索着书法教育的本质,都在寻找着书法、教育与孩子成长的最佳契合点。所以,我每上一节书法课,都会反复研读教材,斟酌上课孩子情况,也会反复研习中国书法史论,从中寻找理论和文化的支撑点,力争一堂书法课,让教师引得到位,学生学得有味,让孩子们的书法写得有形、有神、有情。
  李 响:你这种想法和做法正符合“杏坛杯”的理念。这一届“杏坛杯”主题为“人在课中央”,也是“杏坛杯”第一次把书法列入展评,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我每次听课的时候都在想:“人在课中央”,怎样才能让书法课“人在课中央”?直到听了你的课,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之上、在课堂之后,那种轻松、那种惬意、那种享受,我又更深刻地体验到了这个主题。原来,书法课的“人在课中央”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一样,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相融,技法提升与情感表达相融,工具使用与心灵寄托相融。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由技上升为道,将书法教育以书法技术、知识的传授升格为心性和人格的培养。
  张玲珑:我觉得现在的书法课真不好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姑且不说,单就书写水平的差距之大,就足以让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头疼。现在不少孩子在校外的书法班学习书法,学得早、练得多,有的孩子水平已经相当了得,在班级统一教学中,难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有的孩子仅仅是上书法课才写一写。书法课要让人回到课中央,就应该尽量让每一个“人”得到相应的成长提升。所以,我对现在的班级授课制下的书法统一教学是有反感的,李校长可以点拨一二吗?
  李 响:班级授课制的一个缺陷就是难以照顾个性,而书法本身是最具个性的,再加上每个孩子的个性也各不相同,这的确就形成了一个矛盾。如何化解这个矛盾?也是我们书法课堂教学中所要研究的。
  张玲珑:我非常赞同您在展评活动中评课的观点:“人不是工具,笔墨纸砚也不能只当作工具,学生应该是笔墨纸砚以外的人。”所以,我们在书法课堂教学中,不能因急于达成书写的技能目标和书法常识的认知目标,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存在,教写好书法本身不是主要的,带领学生如何去写好书法这个过程才更重要。
  李 响:是的。像太仓市沙溪镇第一小学刘叶老师执教的《捺的书写》,她就善于通过引领学生自主观察、白主书写,适时让学生练习,并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她还在教学中及时指出错误和不到位之处,并运用有趣、好玩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持续学习。那么,在这样课堂中长期学习下来,学生就能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无论拿到哪本帖,都能自主地进行学习。所以,书法课堂上教师要精讲、精示范,教师要有带路感,而不是代步人。“人在课中央”就要考虑人的需要,备课时就要想到我能给孩子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孩子的兴趣点在哪儿,我这堂课的知识点在哪儿,再紧扣教学目标,契合学生兴趣,响鼓重锤地敲打一点,不要求全,尽己所能,把小学生书法课上成真正的小学书法课。
  张玲珑:李老师的“做一个书法艺术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做一个书法教育引路人和传承人”这种观点值得我们一线书法老师深深领会,并努力去实践。李老师您在“杏坛杯”课堂展评中也发现了,上课教师在教学主题的选择上,大部分都是教材以外的内容。教师上课不选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而从其他地方去选择,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李 响:关于书法教材,教师上课应尽可能使用正规的出版教材。全国有11套教育部审核通过的书法教材。一本教材的产生,肯定有它的系统,有它的用意,有它的优势。这些教材,都汇集了全国书法名家、书法教育名师的心血和经验,具有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应该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优良范本。这届“杏坛杯”的书法课用这些教材的很少,有的是信手拈来的教材,有的是自主创编的教材。信手拈来和自编教材,有自主性,更具个性特色。从教师角度来说,这样的教材可能更适合教师的教,因为教师多半会选择自己擅长的书法字体来进行书法教学;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它可以结合地域特点、学校文化,更容易为学校突特色出;但从学生角度来说,这些教材的使用,可能就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所以,我觉得还得使用正规的教材,使用系统教材带领孩子学书法。当然能有个性化的自编教材、校本教材来辅助部审教材的学习,那更好。听了《“简”介》《麻姑仙坛记》两节课,以及你在活动中的演讲,我认为你自主编选的趣味书法教材是有深度、有温度的,专业化强,文化气息浓,具有实践和推广的价值。
  张玲珑:谢谢李老师的肯定!书法进校园、进课堂已经实施多年,从上到下,都付出了许多努力。我們一线老师经过多年的探索,或多或少也有书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经验,限于日常工作的繁忙和平台视界的狭隘,老师们希望有更多的教学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在“杏坛杯”这么高规格、高水准、大规模的活动中,单独设立书法学科的教学展评,为老师们搭建了非常好的研讨、成长平台。老师们也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为一线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思维启发,助推江苏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顺利、科学化发展。老师们也希望,不仅能在以后的“杏坛杯”书法课堂教学展评中看到成功课堂的展示,还能看到成功书法老师的成长经历。
  李 响:有活动、有平台,就能更迅速地成长。就目前形势看,大家都有着热情的心,浑身的劲,这是非常好的发展状态。但书法是靠养出来的,孩子也是靠养出来的。基于儿童的书法教育,是否要回归经典,回归慢的艺术,这需要我们去思考、去研究、去实践,也是我们书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的宗旨所在和应该承担的研究义务。
其他文献
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新河路校区学生 俞金易 指导老师:楊君荣
【摘 要】刘海粟小学在艺术大师“一等”精神的鼓舞下,坚持艺术教育特色办学近20年,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十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因为有如此基础,通过“落实政策要求,强化书法教育”、“重视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教师”、“培养学生素养,提升书法水平”、“改良评价方式,促进自觉发展”、“创新德育活动,开展德艺教研”等措施,海小的书法教育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江苏省首批书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课本上一道例题表达式中正负号的质疑,结合教学实践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应该注意的正负号问题,让学生深刻掌握规律,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关键词:动量守恒;正方向;速度;正负号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6-0040-2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物理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
摘要: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使得人们已经进入了云计算3.0时代,以云原生和重构业务为主要特征的云计算时代更聚焦于应用的云化和敏捷开发,主要的代表技术容器技术使得云计算的3.0时代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该文重点研究了容器技术Docker技术的镜像管理中心Harbor的后台存储的高可用性,使得Harbor的后台存储更加的高效敏捷和安全。  关键词:容器技术;Harbor;高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TP
摘 要:通过对比分析《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一节的三种教学设计,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提出教学应“鱼”“渔”“欲”兼收并蓄的建议。  关键词:课堂目标;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9-0077-3  1 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节教材编者意图安排2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预计通过
萬旖灵
期刊
【摘 要】为了摆脱当下学生学书时出现的“练着练着成了抄写,写着写着随了前尘”的现象,对读帖教学进行了实践,总结出了基于主笔画的有形之读,即用学生的眼睛观察,借学生的嘴巴描述接地气的口诀,让学生亲近字形;物象体察,领悟神韵的无形之读,通过字形与物形的联想与对照,知书写之味;巧观异同之处的比较,品基本笔画之妙,知间架摆布之理,明穿插谦让之美,于读中玩味,在练中悟法。  【关键词】读帖教学;实践体会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首美妙精巧的儿童诗《小小的船》,用富有独特情趣的语言激发起孩子对夜空无限的遐思。吟诵着它,能引起几代人对美好童年的群体记忆,它就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文人辈出的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语文”这个
古老而又现代的常州,在寻求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强市的背景下,多力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以书法教育为抓手,深入实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常州教育的大地上,书法教育犹如雨后春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常州创建了百所书法特色学校,培养了千名合格书法教师,发展了上万名常州市书家法协会青少年分会会员。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首次遴选公布了
“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精准地指向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因此,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研定为“许学生一个生长的晴空,让学生在课堂有看得见的生长”。围绕这一专题,刘老师改进了教学设计。几番磨课之后,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感悟。  一、激趣,引发生长  激发学习兴趣,不代表没有原则,没有技巧,没有底线,千万不能理解为只言“趣”而不谈“学”。因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