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的魔咒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8日,俄罗斯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在太平洋海域进行航行试验时出现意外故障。在中国人的观念中,8是一个最吉祥的数字,不过对于苏俄海军,它却好像是一个魔咒。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每隔8年,必有一次重大的潜艇事故发生,1984、1992、2000、2008,莫不如是。
  
  “环斑海豹”紧急回航
  
  出事潜艇是共青城造船厂建造的“环斑海豹”号(Nerpa)核潜艇(俄方代号K-152),属于代号971型的Shchuka-B(“狗鱼”-B)级,北约称之为“阿库拉”级。因消防系统出现意外故障,导致14位平民和6名水兵丧生,遇难的平民包括潜艇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另有21人受伤。事发当时,这艘潜艇载有208人,其中有81名军人。事故发生后,俄海军司令下令发生事故的核潜艇停止试航,21名伤员已被转移至护航的“勇敢”级反潜驱逐舰“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上。在该舰和“萨扬娜”号打捞船的护卫下,事故潜艇于11月9日安全返回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基地。
  出事地点位于日本海靠近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域。俄军方披露。潜艇本身没有遭到太大损害,事故发生在潜艇前部,对中央部位的核反应堆没有威胁,没有发生任何核泄漏。这起事故惊动了俄罗斯高层,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第一时间下令全力查明事故原因,并向遇难者家属提供一切帮助。
  
  救命系统反成致命杀手
  
  在二战以后世界上发生的近百次大大小小潜艇事故中,火灾直接导致的艇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就多达十余起,而其它的各种事故也直接或间接与火灾相关,因此灭火系统往往成为潜艇自身安全的守护神。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本应完成救命职责的灭火系统反而成为致命的杀手,我们不妨先来认识一下核潜艇的灭火系统。
  俄罗斯核潜艇的灭火系统一般使用泡沫和化学物质,其中包括含特殊氟里昂的有毒灭火剂。灭火系统有两种类型:泡沫灭火和化学剂灭火。泡沫灭火系统用于扑灭局部火灾,包含两座消防站,分别位于艇首和艇尾,灭火总管贯穿全艇。每个消防站能产生1米,的泡沫,通过消防管传输,这种布置方式使灭火泡沫能送达潜艇的任一舱室。化学剂灭火系统可用于扑灭各种类型的火灾,但燃料和弹药火灾除外,系统在除核反应堆舱外的每个舱段都设有一个灭火站,核反应堆舱的灭火由位于第五和第七舱段的灭火站负责。俄罗斯潜艇的化学灭火剂为“哈龙”114B2(一种含氟里昂的化学剂,这类化学消防剂的特点是能够迅速分隔燃油和氧气的接触,如果人少量接触此类化学药剂将出现头晕恶心症状),灭火系统能对每个舱室实施三次灭火。该系统能由中央指挥站通过局域控制站遥控启动,也可在舱段的灭火站手动启动,在系统喷射灭火剂后,灭火剂通过喷嘴喷入燃烧区后能够迅速气化、扩散淹没整个舱室,在空间形成均匀的浓度与火焰接触,通过抑制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当灭火剂浓度达到临界灭火值时,火灾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扑灭。
  现在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事故经过。由于K-152号处于海试阶段,潜艇超载,人员拥挤,人们不得不轮流休息。8日晚上18点05分,位于艇首的一号和二号休息舱舱室灭火系统出现异常,释放出大量含氟里昂的灭火剂,一些人被高浓度的化学液体喷射而当场休克,一些人在指挥官的命令下戴上了防护罩,而不少在休息中的人迷迷糊糊就失去了知觉。根据该艇系统程序设计,出事舱室门遇到“火灾”将自动进行封闭,灭火剂分解出的氟里昂气体开始弥漫整个舱室,氧气浓度不断下降,一些还尚有知觉的人员因此窒息,而其它舱室的艇员打破舱门,赶来救助同伴时已经发现有20人死亡,21人中毒受伤。
  K-152的悲剧难道不能避免么?其实在俄罗斯海军潜艇的每一个舱室都配备有消防防护设施,并且每个艇员均配备有简易的呼吸面罩。按照规定,潜艇所有服役人员不仅必须学会如何使用个人呼吸面罩,还要求必须随身携带。艇员使用呼吸面罩,已经被训练到下意识的程度。这个面罩理论上可以在20分钟内保持呼吸。也就是说,如果故障舱室内每个人员能够得到呼吸面罩的保护,艇员是有充足的时间来处理这一突发事件的。
  但悲剧还是发生了,针对这些疑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事技术问题主任研究员、海军退役潜艇军官伊拉里奥诺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潜艇在测试期间最为脆弱。考虑到潜艇上当时既有海军人员,也有大批船厂技术人员,因此,想要组织好这么一大群人十分困难,现场的混乱可能阻碍了正确的补救措施。其次,根据试验时潜艇里的乘员数量可以判断,当时艇内除潜艇额定乘员外,每个系统都在做试验,所以有大量的非军职人员和专家在场。在这些非军职人员中,不排除有人没有配备个人呼吸装置,即便配备他们也可能不会使用。因此防毒面具数量不足并且使用不当也将导致死亡人数增加。
  事实上,遇难人员中很多都打开了呼吸面罩,据一些幸存者描述,“我看见一些人痉挛着取下了他们的呼吸面罩,我当时也带着,但它只能坚持7分钟。”另一位艇员尤萨科沃夫介绍“一些死者被发现时带着呼吸面罩,但很显然这些救生设备并没有奏效。”一名没有透露姓名的俄罗斯海军官员则表示,在灭火系统启动时本该向艇上人员发出警报的警报系统可能也没有启动。因此,等到那些人意识到灭火系统释放出氟里昂时已经为时太晚了。
  
  K-152将何去何从?
  
  正当俄军方疲于应对西方媒体对事件关注的同时,另一个国家也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这就是和俄罗斯有着密切军事联系的印度。据《简氏防务周刊》报导,出事的K-152号正是印度准备向俄罗斯租借的“阿库拉”级核潜艇。“环斑海豹”号核潜艇自1986年开始建造,但由于资金短缺曾中断了差不多十年。该艇于2006年下水,系泊试验于2008年6月11日开始,10月27日开始海上试航。该艇预计在2009年9月交付给印度海军(比原计划时间表推迟了一年多),将被重新命名为“查克拉”(INS Chakra)号。届时印度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以及中国之后第六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印度媒体曾多次报道,称这艘潜艇的建设得到了印度政府的部分资助。据称印度政府为租借这艘潜艇支付了6.5亿美元,租期为十年,作为印度“先进技术艇”(ATV)项目的过渡艇,并在租借期满后拥有这艘潜艇的购买权。
  正当媒体期待来自新德里反应时,俄海军发言人声称该艇为俄海军太平洋舰队所属,而印度也拒绝证实他们所租借的就是“环斑海豹”号核潜艇,认为“这是俄罗斯自己的事”。即便如此,K-152的归属却并没有因此而平息,更有印度官方消息人士透露,受此事件影响,新德里已经推迟了租借俄罗斯核潜艇计划,还坚持要求在交付之前进行更为严格的测试。
  媒体对印俄双方遮掩其辞的怀疑不无道理。印度海军曾经在1988至1991年间租借过俄罗斯“查理”Ⅰ型鱼雷核潜艇,有着类似合作的先例,并且印度官方也在不同场合透露出租借核潜艇的计划。就俄海军现役攻击型核潜艇而言,能够符合租借条件仅有“阿库拉”级和“塞拉”级。“塞拉”级是世界上现役潜艇中含金量最高的,艇身大量采用昂贵的钛合金,曾经创造了作战潜艇的深潜记录,被誉为比黄金还贵重的潜艇。如此含金量的潜艇自然成为俄海军的掌上明珠,而“低配版”的“阿库拉”级自然成为唯一的候选对象。有趣的是在其前后建造的十艘同级潜艇虽历经坎坷,但均在2001年前服役,唯独K-152号一拖再拖,实在耐人寻味。
  经历过这次事故,我们能够相信命运多舛的“环斑海豹”在不久的将来会重返大海,不过有一种创伤却难以磨灭,它来自人们的心里,向魔咒一样困扰崛起中的俄罗斯海军。
其他文献
在今年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俄罗斯新一代陆战装备公开亮相,除了举世瞩目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之外,其装甲伴侣——T-15“阿玛塔”重型步兵战车也随之一起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款重型步兵战车的装备,标志着俄罗斯陆军装备发展思路的革新。  研制概况  T-15重型步兵战车是俄罗斯以“阿玛塔”坦克底盘为基础,搭配“Epoch”无人炮塔研制的一款重型步兵战车。其发展思路与以色列重型装甲
我国研制成功最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机  据《科技日报》近日报道,我国最大功率的8K98MC型船用低速柴油机将安装在江南造船(集团)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建造的5100TEU集装箱船上,这标志着我国大型集装箱船动力自主配套又实现了新的突破。8K98MC船用低速柴油机是国防科工委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重点支持项目。这也表明我国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国产化研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国进口EC225  大
地雷的历史追溯起来,比炮弹、炸弹要早很多。现在炸弹已进入智能化时代,灵巧炮弹也越来越多。相对而言,地雷似乎还没有摆脱呆傻笨拙的特点,依旧靠“守株待兔”式的被动防御活跃在战场上。今天我们重点谈谈地雷中的反坦克雷。  陈永新:不错,当前世界各国极为重视军队的机械化建设,武器装备的装甲化程度越来越高。反坦克地雷可以摧毁这些装甲车辆、阻滞它们的行动,争取作战时间,具有价格低廉、携带方便、布设简单快速、便于
近日,韩国公布了其第二种自主研发的中程防空导弹系统“天马”2(CheolmaeⅡ,也有媒体称为“铁鹰”-2),是比韩国现役的“天马”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一种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这是韩自主国防计划中M-SAM项目的重大突破。  酝酿已久  韩国M-SAM计划由来已久,虽然该项目与不同的国外公司合作,但仍是韩国自主国防项目的典范。该计划不但催生了现役的“天马”中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而且其目标瞄准了功能更强
和国外同行相比,中国媒体有关航天的报道在更富直册性的图表、照片、视频报道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往往将通俗性、易读性等同于娱乐性的“八卦报道”,在严肃性和科学性上和西方还有相当的差距。受众在热闹之后,依然不理解航天活动的动因。  人类为什么要到太空去?在冷战结束后这个问题更不好回答。美国的航天报道不可谓不得力,但在经济窘迫的时候,航天依然是预算削减的重点对象。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航天是尖端的
据日本共同社网站报道,美国国务院负责军控、核查与履约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弗兰克·罗斯2月24日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称,中国研发反卫星系统是“迫在眉睫的威胁”。  无独有偶,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4月15日报道,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举行的第31届太空研讨会上,美军主要负责空间发射活动以及导弹预警、航天监视、指挥和控制国防部各类卫星等的空军第14航空队指挥官杰伊·雷蒙德中将表示,中国目前已经具备
西科斯基公司网站2014年10月2日发布了S-97“侵袭者”高速直升机原型机。该公司作为世界级的顶尖直升机制造商,发布这款全新旋翼机意味着直升机家族新一轮的更新换代已经开始了,外界对S-97的评价是具备“颠覆性”的气动设计,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共轴反转刚性旋翼作为主要的升力来源,尾部安装了螺旋桨推进装置,机身修长,这样的气动增强了直升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西科斯基公司认为S-97项目将作为未来高速直升机
2014年,全世界的目光被俄罗斯的强硬吸引过去,总统普京在乌克兰亲西方势力“政变夺权”后,果断出兵拿下克里米亚,让西方世界为之震惊。尽管美国和北约在面对面的军事较量中不敢招惹俄罗斯,但它们不会“无所作为”,例如暗中怂恿与支持北高加索分离运动,就成为攻击“歌利亚巨人”的“大卫投石索”。从2012年以来,北起阿斯特拉罕,南至索契的俄南部边疆,频繁发生爆炸袭击,尤其是鼓吹“车臣独立”的高加索酋长国(CE
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朝鲜“10·10”建党节阅兵活动中,仅有4个传统的自行火炮方队,改进型的M1989式“谷山大炮”压轴出场。这种被北约命名为M1978/M1989的170毫米自行火炮是朝鲜现有装备中射程最远的传统火炮,它有一个极具朝鲜特色的名称:“主体思想炮”,从而赋予其别具一格的特色,让我们一窥端倪。  巨炮初现  “谷山大炮”的正式名称应该是M1978/M1989式170毫米自行加农炮,这
编者按:近年来,中国和印度军队现代化进展神速,两国新一代主战坦克陆续服役,对其地面力量的发展具有指针意义,因此中印新型主战坦克孰优孰劣,成为外界关注的话题。  在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式上,改进型99式主战坦克引领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方从通过天安门,象征这款坦克在解放军陆军中的王者地位。而印度也在同年8月24日为首批国产化T-90S坦克(印度称为Bhishma,印度教神话人物)举办盛大的出厂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