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5维有限元-边界元的高速列车车体铝型材声振特性研究

来源 :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672369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型材作为高速列车车体层状复合结构的主要部件,声振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车内声学环境和乘车舒适度.由于铝型材尺寸庞大、结构复杂,解析模型和传统的有限元/边界元法对其声振特性的预测存在一定的局限.铝型材截面几何特征和材料属性沿纵向均匀一致分布,当结构波长远大于结构尺寸时,可视为典型的波导结构,2.5维有限元-边界元法被广泛认为是研究其声振特性最合适的方法之一.因此,基于2.5维有限元法建立了铝型材的波动模型,研究了铝型材的波传播特征;基于2.5维边界元法建立了铝型材两侧声场的预测模型,同时,结合结构与声场的边界耦合条件,建立了铝型材的2.5维有限元-边界元声辐射和隔声模型,分析了力激励位置对结构振动响应、辐射声功率及辐射效率的影响,讨论了混响声场激励下边界条件对结构隔声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频散特性的将铝型材等效为均质板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低频和高频,结构振动分别以截面的整体变形和局部变形的特征波为主;等效均质板的弯曲波频散与铝型材的整体弯曲波频散吻合很好;力激励位置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和辐射声功率影响显著,对辐射效率影响很小;声激励下,边界条件只对结构在刚度控制区的隔声影响显著,约束约强,隔声越大.这些研究结果对高速列车车体型材结构减振降噪措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软体足式机器人因其优越的移动性能及面对复杂地形的通过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由于受到材料性质、驱动方法及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限制,如何实现软体足式机器人的创新结构设计,提升软体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负载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综述从仿生结构与驱动方法的角度对目前软体足式机器人的研究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由于软体机器人多为连续变形结构,加之软材料的物理非线性和软结构变形的几何非线性,力学建模与仿真一直是软体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瓶颈.梳理了目前软体机器人的主要建模理论,总结了软体机械臂的建模与控制方法,进一步
为了实现食管、胃、结肠等宽裕环境内诊断与治疗,双半球胶囊机器人需要实现稳定的滚动行走.为了探究旋转磁场强度、旋转速度、阻尼等参数对胶囊滚动动态性能的影响,确定胶囊姿态角变化范围,结合旋转磁场随动效应建立了双半球胶囊拉格朗日滚动动力学模型,采用区间状态转移矩阵逼近算法求得状态转移矩阵,通过分析状态转移矩阵特征指数,确定了能够实现稳定滚动的临界和最优控制参数.提出了基于激光系统的胶囊滚动姿态检测方法,模型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磁场强度的减小及磁场旋转角速度的增加通常有利于机器人滚动动态稳定性的增强
通过热锻+固溶处理制备了具有3种晶粒形态(细小、粗大和伸长)的HR3C钢,研究了其在700℃时效500~2000 h后的显微组织、析出相形貌、硬度和冲击韧性,探讨了晶粒形态对其时效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粗大晶粒的HR3C钢晶粒尺寸分布均匀,M23 C6碳化物沿晶界连续析出,硬度及冲击韧度低,时效后呈脆性断裂;具有细小晶粒的HR3C钢晶粒尺寸分布均匀,M23 C6碳化物在晶界呈链状分布,硬度和冲击韧度较高,时效后呈脆性和韧性混合断裂;具有伸长晶粒的HR3C钢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M23 C6碳化物在晶界分
近年来,在轨服务技术日趋成熟,因此在空间技术研究领域在轨组装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度.研究了一种大折展比高刚度索杆张拉式六棱柱组装单元及三爪式对接接口机构,并对其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组装单元和一种结构为三爪式的对接接口,进行在轨组装时可应用该接口.接着,分析了空间结构组装单元的运动学特性,验证了组装单元具有良好的展开与锁定功能.最终,通过对大型结构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了结构体的基频受到多个参数的影响,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到了具体的影响关系和灵敏度,为在轨组装空间
针对多无人机系统利用有限时间环形编队算法执行环形编队任务时易发生碰撞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多无人机有限时间环形编队控制算法,引入一组与障碍物移动方向垂直的辅助势场,避免了多无人机在快速编队过程中发生内部碰撞,并解决了传统人工势场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为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在无人机初始位置、势场影响范围、包围半径等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可有效地避免多无人机在环形编队过程中发生碰撞的问题.为进一步验证算法的实用性,采用三架轴距450 mm的“X型”旋翼无人机进行
公路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人们出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挖施工技术是其建设的主要组成.施工人员在应用公路路基开挖施工技术时,要掌握主要的技术要点,同时还要考虑周边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采取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后续道路路基稳定性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公路路基开挖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管理的措施.
综述了火电厂中铁素体/奥氏体钢焊接接头在服役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和Ⅳ型裂纹的形成、扩展及蠕变断裂机制,重点分析了该类焊接接头薄弱位置的蠕变断裂行为,总结了铁素体钢热影响区发生蠕变断裂的影响因素,并给出了提高焊接接头蠕变性能的相关建议,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传统旋转间隙关节接触模型假定衬套和销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并仅考虑接触区域的初始接触点的影响,常忽略接触区域中其它接触点的作用,不可避免导致模型分析精度下降.为此,提出一种含角接触球轴承和粗糙间隙表面滑动轴承关节的平面柔性多连杆机构动力学建模、分析与优化的计算方法.考虑粗糙旋转间隙关节多点接触状态,建立了一个新颖粗糙间隙接触模型,运用一种无剪切锁定变形梁单元对柔性连杆进行离散化.同时,基于赫兹理论,推导了角接触球轴承的动态径向等效刚度.与基于传统光滑间隙模型的结果相比,基于所提出的粗糙间隙模型的多连杆机构动态
低渗透储层孔隙半径小,毛细管力大,水锁效应严重.在压裂酸化过程中,常规压裂液体系严重影响压裂效果,导致开采难度增大,基于此,在满足常规压裂参数的前提下,亟需具有防水锁性能的新型压裂液体系.醇基压裂液表面张力小,可有效解决常规压裂工艺技术难以消除水锁效应问题.本文形成了具有解水锁性能的醇基压裂液体系配方:0.5%羟丙基瓜胶+0.2%HE杀菌剂+0.5%RE-3黏土稳定剂+0.5%WQ-2助排剂+0.3%碳酸钠+15%甲醇,其平均伤害率为15.9%,低于水基压裂液的平均伤害率(28.4%).
为利用机器人实现眼内手术操作所需的远程运动中心(Remote center of motion,RCM)运动模式,提出了一种新型六自由度混联机构(RP+PPRRP/PPRR).首先受U副结构形式的启发,利用两组RPPRP平面五杆机构单元重构出PPRRP/PPRR并联构型.根据螺旋理论计算该机构的自由度,并分析自由度性质,从而确认机构对RCM运动模式的兼容性.利用坐标变换方法建立机构的正运动学模型以及包含RCM参数(算法)的逆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机构构型,设计、构建了物理样机.最后采用主从控制方式进行物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