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终生就业力”吗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抗失业,职场中人要做的不是盲目准备“武器”,而是自我盘点,找到最有利的“战场”。当资历、专业、“金饭碗”都不值得信任时,你要靠学更多专长或转到热门行业去应对吗?其实,你真正需要的是终生就业的能力。
  你是一位专业人士吗?你认为你够专业,就可以一辈子无忧无虑吗?如果你的答案为“是”,请试想以下问题:
  如果你所在的产业突然发生巨变,你必须面临被裁员,你能在3个月内找到和现在一样令你满意的工作吗?
  如果对此没有把握,你就该好好思考一下最近职场的趋势:专业人士遭遇失业的危险比过去更高——证券分析师、银行经理、空姐……这些过去大家眼中的“金饭碗”,如今也开始朝不保夕。这种情况出现时,你再专业也没用,工作就是凭空消失了。
  有了“终生就业力”,你将不用为工作发愁。
  “就业力”是职场人必备的能耐之一。英国学者哈维说,“就业力”的本质是永续实现自我的能力,而非拥有一份工作的能力。他认为,核心“就业力”包括态度、个人特质、职业生涯管理与自我营销。
  “过去,人们只看外在的机会,判断自己往哪里去,其实应该看自己的优势,从自己出发往外看,找到兴趣与趋势的交集。”台湾大学国企系教授李吉仁说。
  哈维与李吉仁所说的“就业力”,否定了现在许多人“只要拼命学专长、考证照,朝新兴行业转型就对了”的想法。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获得“终生就业力”呢?
  第一,盘点自己,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
  台湾“104人力银行”的营销总监邱文仁,学的是平面设计,别人对她到人力资源公司工作很奇怪,她却觉得,自己“从创意的角度看事情”的能耐是可以突破领域壁垒的。情人节,她应景地推出单身男女偏好职业的排名;祖国大陆和台湾刚实现直航,她就发起了“直航后应运而生的新工作形态”的讨论……她使公司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了解自己的优势后,邱文仁的未来不再只有一条路。
  别再被学历和专业限制了,换个“脑袋”看自己,你随时都会登上人生的高峰。你可以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能做得很好的事是什么?”“我喜欢做的事是什么?”“我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简单的3个问题,很可能帮你找出你身体里的“金矿”。
  不要小看那些看似跟成功没关系的特质,它们可能是你未来战胜大环境的利器。
  第二,学习不盲从,靠独特技能让自己无可取代。
  读懂自己后,根据自己的特质深入学习,不盲目跟随眼前的就业热潮,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将自己的独特性刻得更深,让别人无法取代。在你读这篇文章时,邱文仁正利用每天两小时的上下班途中时间学外语。因为她发现,未来,她善于营销的特质可以应用的领域,不仅是台湾。
  第三,用“冒险”和热情点燃未来。
  盘点自己的特质后,当你做出选择时,并不会一帆风顺,甚至可能要牺牲本来拥有的一些东西。很多人把这样的选择视为“冒险”。
  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让世界为我所用,而非我为世界所用”,只不过,像在超市里拿起熟悉的食物一样,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总是直接抓起熟悉和习惯的工作。
  别被你现在的工作和职位限制,尽可能发掘各种可能性,让自己的一生比大多数人都精彩。永远别担心为时已晚,重要的是你有热情。当你找到热情的那瞬间,你“终生就业力”的能量就会完美爆发出来。
  (周文燕摘自《现代青年·细节版》2010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个女人,大胆地向世人展示着她的“伤疤”,获得了人们的掌声和鲜花。  她4岁时患了肿瘤,11岁腿上长脓肿,12岁发现得了脊柱侧弯,至今她都不能弯腰,也无法像其他女人一样风情万种地扭动身体,13岁时她第一次做脊椎手术,在背部植入了金属钢条和支架。从那以后,她便开始蓄起了长发,只为遮盖手术后背部的伤疤。“伤疤不会消失,它一直在那里。它是我的弱点。”她每每想到自己的伤疤,都会情绪低落,她说,“我对
很多英语初学者往往会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出现一些错误的中式英语表达,简称为“Chinglish”。浙江大学的美国外教Chuck Allanson写了一篇题为Chinglish 2 English(从中式英语到标准英语)的长文,列举了他在中国5年任教期间所听到、看到的各种Chinglish说法。  下面这些Chinglish说法,其中每行第一部分是汉语说法,第二部分是Chinglish说法,第三部
有时候,会忽然想起很多人,然后便想,在此时此刻,散落在各地的他们在做什么?或笑语,或沉思,或劳碌,或茫然,或幸福,或悲伤……有没有人如我一般,在刹那的失神中,神飞千里,去想起曾经的那些人,去想那些人此刻在天涯的种种情态?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人来人往,一程程的告别,一场场的遇见,萍聚星散,有些人我们会偶尔记起,有些人便远在回忆之外了,化作回望时匆匆掠过的一个场景,辨不清容颜,甚至漫漶了名字。只是在
几年前的一个午后,我与几个大姐在一家茶吧喝茶聊天。当谈起自己的婚姻生活时,一位大姐形容婚姻说,其实婚姻是一锅粥,需要小火慢熬。要知道,世上最好的粥,都是小火慢熬出来的,而婚姻的幸福,恰是一年又一年守出来的,只有当你有了要熬一锅好粥的闲情时,你才会真正品出婚姻的幸福味道。  那时我刚结婚不久,听了这位大姐的比喻,再想想身边那些走马灯似的离婚男女,我甚至嘲笑她有点迂腐。婚姻是一锅粥,还要小火慢熬?现代
把米桶的米储满,把孩子的牛奶增加几个品种,把先生的白衬衣洗得白白净净,甚至最好还能让冰箱里有一碗吃剩的粉蒸排骨,或者剩一碗冰镇银耳汤……在妈来之前,我提醒自己尽快做好这一切,让妈看到的是她理想中的衣食不愁的幸福小家,不给妈留下任何担忧。  这不是一场走过场的上级对下级的检查,也不是一场下级敷衍上级的伪装。  多年来,在妈来我家的路上,我对照妈的喜好一点点修炼自己,矫正自己,揣摩着孝敬妈的最好方式—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便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
以前在一家外企上班的时候,身边有个女同事不太招人喜欢,常年不苟言笑,和谁说话都板着一张脸。常年穿着屈指可数的几套衣服,且不施粉黛,平时有聚餐聚会或者集体活动,她也基本推掉,让人觉得孤傲得可以。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却在一次公司的年会上,让所有的人震撼不已。  那次公司聚会,主题很轻松,让每个人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及未来理想,这也是外企人性化管理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一次,在大家都
在别人眼里,科学课相对于语数外是一门小学科,但对长沙市宁乡县金洲镇中心小学科技教师刘章平来说,这门课程虽小,却一样能做出大文章。  他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工作8年,收获了不少荣誉——全国创新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劳技创新作品优秀指导老师、第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湖南省优秀园丁奖、第31届长沙市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指导老师等,指导的学生作品“毛尖采摘机”、“防挤防踩踏楼梯”、“多功能泥工刀”等也多次在
父亲是名中药师,在我记忆之中,房子里堆满各式各样的草类花木。  小时候我常对着那堆物件发愣,总在其中拾拣碎枝或捧起花蕊,便往口鼻送入,有的发出微微香气,勾引着唾液分泌;有的暗藏玄机,往往到舌才被或苦或辣呛出泪滴。  而父亲总会对我说些小故事,关于草药的。记得他曾说本来草木森林的主人是归属神灵的,草药是神灵死后的遗留,所以才会具有神力,可以治病。我追问着:“他们长什么样啊?是不是像精灵?会不会飞?有
别人是手机不离身,胡晴是手不离算盘。  工作以后,胡晴的办公桌上就摆着一把老式算盘。第一次下基层检查工作,她带着一个宽大的公文包,别人以为包里装着笔记本电脑,当她打开包的时候,大家才讶然发现,她竟然从包里面掏出一把算盘。需要核算一串数字的时候,大家手机、计算器一起上阵,唯有胡晴运筹帷幄、气定神闲,听见报数,一阵“噼里啪啦”声,其他人还在奋力运算的时候,她早就得出了答案。  胡晴的算盘确实打得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