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主题”看魏晋名士与酒r——兼论酒与魏晋文艺之关系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ohu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主题”是魏晋玄学的核心命题,是理解“饮酒”之于魏晋风度的关键所在.魏晋名士之酒的最高价值不是为避祸享乐之用,而是在于借由酒的媒介作用追求潇洒自由、无拘无束的人格理想,这一追求受到了庄子“重神轻形”“醉者神全”观念的影响,表现在竹林名士放达、任诞的行为当中,并在陶潜那里真正完成了对这一理想人格的追求.文艺创作作为人格独立的另一种表达,也在酒的催化作用下,实现了对现实人生的艺术化,各门类艺术由此一并获得了空前发展.
其他文献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层出不穷,工作场景日益复杂,一专多能、问题解决能力强的柔性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人才需求趋势.在分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四性一化”特征及能力构成基础上提出培育策略,以期为职业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培育提供借鉴与参考,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培育策略包括六大方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联合培养;组建专业群,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增强职业适应性;依托技能大赛,培育工匠精神;引育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发挥行企主体作用实施全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其可能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不论是无人驾驶汽车的自主性活动还是外在的干扰或侵入,都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风险.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并让其承担刑事责任是缺乏可行性的,最终还是要将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但是若依照我国现行刑法对无人驾驶汽车以交通肇事罪进行定罪和量刑会存在诸多问题,而对其进行规制又是必要的.合理的责任负担不仅可以约束相关主体的行为,防范风险的发生,也能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丁真现象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互联网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必然要重视和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的因势利导,将此类现象转化成润物无声的正面教育.在丁真现象中,我们要注重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生态观教育和审美教育.正确挖掘此类互联网衍生现象的价值,是当代青少年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合理利用和关注“丁真”这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网红案例,在课程思政教育中对青少年合理地进行引导、演绎,让他们在青少年的人生轨迹中发挥积极、正向的影响和作
葛兰西实践哲学中的市民社会思想最终指向现实的政治与经济斗争,但他认为社会不仅是通过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关系而再生.现实社会更多是通过文化形式、社会交往以及法律结构等融入市民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子的合力作用而再生.葛兰西对待市民社会的问题,更多地不再是停留于政治与经济领域,而是将其置于意识形态范畴进行思考.市民社会在葛兰西实践哲学里属于上层建筑的领域,是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批判与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场所.
逃逸行为作为交通肇事的后续行为,其认定在学界主要有“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以及“不履行救助义务”两种观点,但这两种观点在解释的逻辑等方面都存在缺陷,需要对该行为的含义进行重构.认定逃逸行为及其定性需要结合法律解释体系性和法益侵害两个层面,制造危险才是逃逸行为的本质含义,单纯的逃跑只不过是不履行因肇事而产生的救助义务而已,此类行为更符合遗弃行为的特征.
针对偷换二维码案件定性问题,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构成三角诈骗,但三角诈骗说的缺陷在于,其弱化了商家与顾客的互动关系中商家的作用,忽视了商家对顾客支付行为的影响力.商家由于行为人的置换行为陷入认识错误,而顾客并不具有重要的认识错误.在二维码案件中,行为人的置换行为导致商家作出错误的指示行为,商家的指示行为支配顾客的扫码支付行为.置换行为属于实行行为,指示行为属于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而扫码支付行为并不因二维码的置换而产生影响,因而并不具有规范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我国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该制度的设立源于对多种价值的考量,但却似乎更加倾向于保护义务人的利益,对权利人的权利则进行了限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属性,人们更加认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理念,由此引发对于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思考,该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否能够实现,是否能够平衡债务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该制度的作用,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唐朝和宋朝的亲蚕礼都有一个创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对亲蚕礼的实践.唐宋两朝的亲蚕礼既有各自的特性,又有延续时间长、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和礼制规定与具体实践有出入的共性.发生于唐宋时期亲蚕地点的变化是一种质的变化.通过对整个古代亲蚕地点的考察,发现从周朝到晋朝亲蚕于北郊、东郊或西郊主要由于阴阳五行观念;南北朝时期南朝延续汉晋规定而西郊、北朝则有向周代回归的倾向亲蚕于北郊;唐宋以后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伦理观念亲蚕地点逐渐由郊外转移到了内苑.
曹氏父子在汉魏禅代中对待士族的态度貌似存在较大差异,实际上其承续性策略贯穿成熟的政治艺术.曹操早年因出身和行事个性而难被士族认同,在战争实践中他不认同过于注重有行的清议遗风,勇于打破士族阀阅,不拘品行地开放性用人,对大族名士限制性使用.局势稳定后的集权进位中,对于不合作的大族名士震慑、打压,甚至杀掉其中的翘楚人物孔融、荀彧,迫使士族屈从自己的威权.继任的曹丕削弱武功集团亲近士族集团,颁布九品官人法,在他的笼络下,士族集团积极支持汉魏禅代.
贾雷德·戴蒙德教授在其著作中从各国所处不同大陆环境的视角探究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人类不平等现象经历了萌芽期、加剧期与恶化期,在不同时期,影响世界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的因素有所不同.对人类不平等产生原因的厘清,可以得出应对当今世界现状的启发,为世界共同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