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模型在分子生物学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来源 :生物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xu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生物学”是中医院校为医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特征是逻辑性强、核心概念多、生物过程复杂.为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我们探索了将思维导图模型融入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3个环节中:通过“九宫分析法”模型提出教学问题、“六顶思考帽”模型创新课堂教学及“金字塔原理”模型复盘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思考力闭环.以相关知识内联和发散为指导思想,通过思维可视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根据问卷调查,有91%的同学认为思维导图模型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实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有76%的同学尝试将这种方法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认为对个体思考力的提高有帮助.据此,思维导图模型应用于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为高校课程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来源于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ZHD101)可以有效降解谷物农副产品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但是,该酶的热稳定性较低,限制了其在工业中的应用.由于水解ZEN的反应没有吸光值的变化,不适合高通量筛选.本文以ZHD101为模式酶,进行计算虚拟突变并结合实验验证.通过比对不同温度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选取32个柔性位点;再通过位置特异性评分和酶构象自由能计算,从32个柔性位点上的608个虚拟饱和突变体中筛选出12个突变体
文中对照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的教学理念,详细阐述笔者教学团队经过5个轮次的教学实践和持续改进,逐步形成的“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教学逻辑与教学方法,重点阐述了课程教学项目的 遴选、教学过程的实施方式、课程过程性考核办法以及“监控-评价与反馈-改进”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通过分析3届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分布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发现笔者教学团队所形成的“生物工程项目实践创新课程”教学逻辑与方法可以大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学生成绩,也可以保证
不同类型的亲和标签会影响酶的催化功能和酶学性质.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来源的(S)-羰基还原酶2 (S)-carbonyl reductase 2,SCR2)能催化2-羟基苯乙酮.文中在SCR2的N端添加不同类型的亲和标签,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异源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his6-SCR2、strep-SCR2和MBP-SCR2,研究了重组蛋白催化2-羟基苯乙酮的酶学性质.结果 表明,不同类型的亲和标签对SCR2的酶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不同类型的亲和
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基础.北京化工大学素质教育课程“生命科学导论”是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积极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形成了覆盖全部章节的18个教学案例,并通过BOPPPS教学模式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使学生实现思想升华,教学效果良好.文中介绍了课程的建设、改革与实施情况.
产甲烷古菌是目前发现唯一能产生甲烷气体的微生物,也是自然界中生物甲烷的主要贡献者.甲基-辅酶M还原酶(Methyl-coenzyme M reductase,Mcr)负责产甲烷代谢中最后一步甲烷的生成与甲烷氧化代谢中第一步甲烷的激活反应.该酶的基因高度保守,被广泛应用于古菌的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其特殊的辅因子F430及催化碳氢(C-H)键裂解的酶学机制也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在高分辨率蛋白结构和反应过渡态结构方面的重要突破有效地推动了Mcr结构与功能的研究.特别是最新发现的激活非甲烷烷烃厌氧降解的类甲基-
为明确黑芝麻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了黑芝麻多酚氧化酶(Black sesame polyphenol oxidase,BsPPO).将合成的基因构建至pMAL-c5x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对重组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及融合标签切除,获得的BsPPO蛋白用于酶学性质探究.结果 表明,合成的Bsppo基因1752 bp,编码585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为65.3 kDa;构建的pMAL-c5x-Bsppo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微信小程序“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的便捷性使其在移动端辅助实验教学的应用中独具优势.为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利用自制微信小程序辅助构建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并创新性地应用于2019级生物工程2班“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实践中,以“评”促“教”“学”.结果 表明,2019级生物工程2班学生的课程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过程评价考核环节与期末考试成绩相关性显著.说明小程序辅助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有效提高课程成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师生对
为了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 Ⅰ pro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PINP)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首先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分泌表达了PINP-α1链重组蛋白,以其为免疫原制备单抗,获得了2B10、8C12和1F11共3株可稳定分泌抗PINP-α1链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进一步配对筛选后,以单抗8C12偶联生物素作为捕获抗体,单抗1F11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检测抗体,二者与样本中的PINP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再与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微粒形成完整的检测
“新工科”建设是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双语课程已成为培养既懂专业又能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大多数双语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在分析当前双语教学普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环境生物技术双语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构建、质控体系建立、教材选用和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探讨了改进的策略,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热情和学校政策保障等方面总结了既往的经验和不足,以期为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蛋白质与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中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专业及课程特色,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从融入内容、方法路径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精心开展教学设计,利用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故事、谈生活、说案例、议热点、读文献、做训练入手,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公民品格、全球视野、生态文明、法治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素养,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