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研究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shuda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分子分型的主要型别及分布情况。 

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0—2014年医院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的CRAB 78株,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初筛碳青霉烯酶,多重PCR分析鲍曼不动杆菌OXA-23-like、OXA-24-like、OXA-51-like、OXA-58-like、IMP-1、VIM-2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OXA-23-like、OXA-51-like插入序列IsAbal,采用三位点序列分型(3LST)对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初步分型,根据药敏试验、碳青霉烯酶基因分型、3LST初筛结果和医院分布选出22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结果

78株CRAB中OXA酶基因检测显示,所有菌株均携带OXA-51-like,74株检出OXA-23-like(94.8%),OXA-23-like阳性的菌株其ISAba1-OXA-23产物均为阳性。在检测的5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中74株检出高产头孢菌素酶基因(AmpC)占94.8%;50株β-内酰胺酶型基因(TEM-1)占64.1%;5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型基因(PER-1)占6.4%;48株同时检出TEM-1、AmpC酶基因占61.5%;3株同时检出TEM-1、AmpC酶和PER-1型基因。使用3LST进行分型初筛,74株是Group分型Ⅰ型,属于欧洲克隆谱系Ⅱ;MLST分型中发现的6个ST型中,其中ST195、ST208、ST218、ST368均属于克隆复合体92(CC92);ST103型、ST500型为国内首次发现的两个新型别。 

结论

CC92克隆群为北京地区CRAB主要分布克隆株,属于经典的欧洲克隆谱系Ⅱ,其插入序列ISAba1介导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酶耐药主要的分子机制。多数菌株同时检出AmpC酶和TEM-1型-内酰胺酶基因。在新发现的2种型别中,主要是CC103克隆复合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连枷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特点,加强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例连枷腿综合征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电生理检查、颈腰椎核磁、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同时复习相关病例和文献,进行连枷腿综合征临床特点的分析。 结果本病以非对称双下肢远端肌无力萎缩缓慢起病,向下肢近端进展,球部受累较轻。电生理见双下肢运动神经传导波幅下降超过48%,甚至消失;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达球、颈、
近年来较多帕金森病患者在得到诊断之前均饱受胃肠道疾病的困扰,临床及神经病理学均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帕金森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随着高原地区对胃肠道微环境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低氧、低气压、低温、强辐射等低氧环境因素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低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低氧环境可能与胃肠道微环境改变有相关性。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低氧环境下胃肠道微环境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为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提供指导。 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146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利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结果全组146例老年晚期胃癌病例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3
期刊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OPRM1)C354A位点基因突变与吗啡在癌痛治疗中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0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根据OPRM1 C354A的不同等位基因型分为CA(野生型纯合子)、CG(突变杂合子)和GG组(突变型纯合子),三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吗啡剂量镇痛,并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镇痛后2、4、8、16、24和48 h视觉模拟疼痛(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症肌无力(EOMG)和迟发型重症肌无力(LOMG)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157例重症肌无力(MG)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年龄小于等于50岁为EOMG组85例,大于等于50岁为LOMG组7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肌无力分型、重复电刺激(RNS)、单纤维肌电图(SFEMG)、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 Ab)、肌肉特异性激酶抗体(MuSK Ab)、抗联接蛋白抗体(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及其损伤程度与COPD严重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 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组40例,同时选取30例非COPD对照组,测量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实验者的血清内皮源性一氧化氮(eNO)值。 结果COPD组FMD值(11.21±5.19)%较非COPD组FMD值(19.86±5.24)%
目的探究衰弱与血清炎性因子及衰老因子的相关性。 方法调查60岁及以上社区老年人299例,进行衰弱及老年人综合评估,并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CP-3、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MIP-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表达水平,并进行衰弱与上述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衰弱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老年患者用药情况,分析老年用药结构。 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4年门诊全部处方药品,按照金额排序,列出老年患者前100名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用药金额和数量最多的前3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用药、骨关节系统用药;各个年龄段老年患者用药处方数量和金额不同,60~岁和75~岁用药数量和金额偏高;老年男性患者平均每张处方金额(460.3元)比女性患者偏高(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