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黄牛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延边黄牛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80头健康的30月龄延边黄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RM)对LPL基因的SNP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了试验群体的遗传效应,并与延边黄牛的肉质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PCR直接测序结果表明,延边黄牛LPL基因存在2个多态性位点(g.6215 A>G和g.18341 C>T),其中g.6215 A>G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AA与AG,优势等位
其他文献
大麦虫(Zophobas morio)食性广、繁殖快、虫体大、产量高,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资源,其干物质中粗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甲壳素、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等含量较高,并可提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抑炎、抗菌等功效的生物活性物质。大麦虫能部分替代饲粮中的常规蛋白质饲料,改善动物的生长性能与健康水平,调节机体物质代谢,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昆虫蛋白质饲料资源。本文综述了大麦虫的营养特性及其在猪鸡和水产动物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大麦虫在养殖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桑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可在动物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饲料资源也被广泛应用,但不同的利用方式发挥的价值不尽相同。本文介绍了桑叶的营养成分、功效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对桑叶提取物、鲜桑叶、桑叶粉和发酵桑叶等不同利用方式做以综述,为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养鸽业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侵害雏鸽,给养鸽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引起该病的沙门氏菌为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可于宿主细胞内生存繁殖并逃避机体免疫防御机能,增加了该病净化的难度。目前,使用抗生素防治鸽沙门氏菌病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有效措施,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导致沙门氏菌这一人兽共患病原菌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以及药物残留等危害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出现。寻求抗生素替代品来减少或替代抗生素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应用已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主流。由于养鸽业起步较晚,有关鸽沙门氏菌病及
试验旨在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探究两种堆肥处理方式下猪粪中微生物的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试验采集同一粪池中的新鲜猪粪,随机分成添加有效微生物(EM)菌的F组和未添加EM菌的K组,每组粪堆各1堆,堆成圆锥形粪堆,粪堆高1.2 m,底部直径2 m;采集堆肥第0、7、14和21天的粪便样本并提取粪便总DNA,运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F组和K组的微生物多样性(组成及结构)差异,并对功能基因进行注释。结果表明,猪粪便中的细菌共测序获得1083607个有效开放阅读框(ORFs);共鉴定出147个门、118个纲、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不仅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为许多生命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基因组学研究中曾经未解的一些难题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法。随着基因组研究水平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家养动物的基因组信息被逐渐公布,极大地推动了家养动物重要性状在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进程。自鸡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公布以来,重测序技术被大量运用于基因组选择以及由基因组序列差异导致的鸡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进化机制、重要经济性状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全基因组重测序原始数据的处理、序列比对、变异检测、测序深度进行阐述,综述了鸡的重要表型性状
试验旨在研究精氨酸(Arg)对干扰素-tau(interferon-tau,IFNT)处理的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接种至6孔细胞培养板中,当达到70%~80%融合度时,向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FNT(0、100 ng/mL),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0、0.05、0.1、0.2、0.5、1、2 mmol/L)Arg处理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24 h后用
试验旨在研究大肠杆菌(E.coli)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bovine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BEECs)的体外炎性损伤,探究大肠杆菌引发炎性反应的最佳浓度、作用时间及机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5×104、5×105、1×106、2.5×106、5×106 CFU/mL)诱导刺激细胞3、6和9 h,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测D450 n
巨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宿主防御、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可塑性,能对微环境的各种刺激因素做出应答,极化为不同功能和形态的巨噬细胞亚群,呈现出不同的表型。巨噬细胞与动物炎性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分别与某些疾病存在强相关关系,且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为不同的表型来达到减轻或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对巨噬细胞的分型、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信号调控通路以及巨噬细胞在动物炎性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后续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
为了解家庭农场供货模式下“养殖-销售”活禽产业链中各环节大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本研究共采集132份来自自贡市沿滩区某一农贸市场及其活禽供货的33家家庭农场的样品,通过细菌分离纯化、形态学鉴定、特异性引物PCR检测、系统发育群PCR检测、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鉴定等方法对细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83株分离株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带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菌落,镜检显示为革兰阴性短杆菌,且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均显示阳性,因此,确定83株分离株均为大肠杆菌。系统发育群鉴定结果发现,83株分离株系统发育群集
溶菌酶是动物体液和血液中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其以化学性质稳定、无残留、无抗药性等优良抗菌特性受到科研人员广泛关注。天然溶菌酶抗菌谱窄,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效果明显,而对革兰氏阴性菌几乎无抑菌作用,因此对天然溶菌酶实施分子结构调整以拓宽其抑菌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化学、物理、生物改性方法对溶菌酶进行修饰以及溶菌酶在畜牧业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修饰溶菌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潜力进行展望,以期为溶菌酶在畜牧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