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卖螺蛳粉

来源 :财会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ongf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本创业,总会考虑到如何节省成本和应对同类竞争。马中才的创业与众不同,他作为“新概念大赛”出身的作家,2010年7月,在北京开了一家螺蛳粉小店,为了招揽一些广西老乡,他注册了微博,几个月他的小店就在网上出名了,生意迅速红火。平均一天卖出400碗,三个月内就收回了前期的10万元成本。文艺青年转行卖螺蛳粉从小在广西长大的马中才,特别钟情于广西的特色小吃螺蛳粉。“我很喜欢吃螺蛳粉,不过这种在广西随处可见的食物在外地却难寻踪迹。有时候为了吃一碗螺蛳粉,我要穿越半个北京城寻找。”马中才说,“既然螺蛳粉在北京并不多见,为什么我不开 Small business, always consider how to save costs and deal with similar competition. Ma Zhongcai’s entrepreneurship is different. As a writer who came from ”New Concept Contest“, in July 2010, he opened a snail powder shop in Beijing. In order to recruit some Guangxi fellow, he has registered microblogging for several months His shop is famous online, business is booming. Sold an average of 400 bowls a day, recovered within three months of the previous 100,000 yuan cost. Literary youth switch to selling snail powder grew up in Guangxi Ma Zhongcai, especially in Guangxi special snacks snail powder. ”I like to eat snail powder, but this kind of food everywhere in Guangxi is hard to find traces of sometimes in order to eat a bowl of snail powder, I have to go through half of Beijing to find. " Since Loofah powder is rare in Beijing, why do not I open it
其他文献
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抹于天际。这个小镇像睡着了的襁褓。远处巷子里传来的几声狗吠,听着更像是它的低声呓语。此时静谧的小镇,让人感觉如此和谐。渐渐地,空气中弥漫着
市政工程是保证人们良好生活环境的前提与基础,对于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方便人们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市政工程市场规范
上集1.扬子江边日一座小院,门房一侧,白地黑字的木牌上,赫然数字:难童收容所。户主梅文怡是个知识女性,雍容华贵,裙服翩翩,六旬以上年纪,鬓发花白。此刻,她正挥动柔弱的双臂,
这家火锅店味道正宗,大厅里座无虚席。入座后,苏厂长感到有些热,就把身上笔挺的西装脱下来,顺手搭在椅子靠背上。点了火锅和其他特色菜,我们交谈甚欢。食客多,邻桌间显得较拥
本来这是一篇大文章,也可以写成一本书,现在我们在这里只能简单谈谈,但这里对租界的数字是经过考证核实的.过去对于我国租界的数字问题,向来有多种说法,有费正清、钱实甫的33
一、好不威风国际联运列车满载中外重要旅客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5月6日夜晚,由浦口开往天津的第二次特快列车在津浦线上以32英里时速风驰电掣般行驶着。这列编号为406号的美
孤独是他最自然的常态虽为华人首富,但李嘉诚却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他的办公室,像他的打扮一样简单,除了一望无际的维多利亚港海景。偌大的办公桌上,只有一沓很小的便笺纸,
印度和中国缓和紧张关系,但总是依然存在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和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谈后宣布,双方达成恢复联合军事演习的协议。此举表明两国关系已经解
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2008年末对该市中小学生所做的关于“自尊心”的调查显示,五到六成的日本中小学生对自己评价过低。其结果引起了东京都等地方政府乃至日 A survey cond
1925年9月23日,与“廖案”有牵连的胡汉民,带着一封由汪精卫签署的给俄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的信,肩负同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商榷国民党的组织、宣传及在国民革命时期应取之策略等重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