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浮选中磷灰石和石英的交互行为

来源 :非金属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e11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磷矿浮选过程中脱硅效率不高的问题,对38~74μm(C)、20~38μm(M)、-20μm(F)粒级磷灰石(A)和石英(Q)的浮选及其交互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9.6±0.1时,油酸钠体系下磷灰石具有较好的可浮性,石英不具有可浮性.38~74μm、20~38μm、-20μm粒级磷灰石钙离子溶出浓度分别为18.34×10-4 mol/L、20.27×10-4 mol/L、25.31×10-4 mol/L.磷灰石表面钙离子溶解,会导致磷灰石表面钙活性位点减少及矿浆中钙离子增加,从而降低油酸钠在磷灰石表面的有效吸附,造成磷灰石可浮性随粒度降低而降低.磷灰石溶解的钙离子浓度无法有效活化石英.磷灰石和石英存在较强的交互行为,在磷灰石质量分数占20%~40%的浮选体系中,不同粒级磷灰石对不同粒级石英活化作用大小为:FA+FQ≈FA+MQ>FA+CQ>CA+FQ>MA+FQ≈MA+MQ>CA+MQ>MA+CQ≈CA+CQ.经DLVO理论模型计算,颗粒间总势能越小,磷灰石对石英的活化效果越明显.因此,磷灰石和石英的异相团聚行为是其浮选交互行为产生的主要方式.
其他文献
以NaOH为碱激发剂激发铝土矿尾矿和粉煤灰的活性,采用蒸汽养护方式,制备加气混凝土.研究NaOH添加量和溶液温度对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干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分析了NaOH添加量和溶液温度对加气混凝土水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OH添加量和溶液温度增加,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硬化后主要水化产物为CaCO3和托贝莫来石;在NaOH溶液温度为50℃、质量分数为1.0%时,加气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佳,抗压强度达到(4.17±0.38)MPa,干表观密度为618 kg/m3,干态
研究碳纤维、玻璃纤维、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扫描电镜(SEM)对砂浆微观水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改性可提高砂浆的抗压性能、抗折性能、抗渗性能、耐久性能,其中碳纤维改性砂浆试块抗压性能最好,28 d强度为44.6 MPa,较空白试样提高12.7 MPa;玻璃纤维改性砂浆试块抗折性能最好,28 d强度为8.7 MPa,较空白样提高2.7 MPa;聚乙烯醇纤维改性砂浆抗渗性能最好,抗渗压力值达1.3 MPa,较空白试样提高0.5 MPa.砂浆试块导热系数较
将石灰石粉与粉煤灰复掺,以不同质量分数(0、10%、20%和30%)取代水泥,制备水泥砂浆,对其力学与吸水性能进行研究,同时分析砂浆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复掺石灰石粉与粉煤灰降低了水泥砂浆在各龄期的力学性能,且降低程度随着复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养护7 d时,砂浆吸水性能随石灰石粉与粉煤灰复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养护28 d时,复掺少量石灰石粉与粉煤灰(10%或20%)降低了砂浆吸水性能;但复掺量较高(30%)时,砂浆吸水性能高于纯水泥砂浆.复掺石灰石粉与粉煤灰使胶凝体系的水化产物数量减少,砂浆内有效水灰比增大,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材料对磷建筑石膏进行改性,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在不同掺量、分散方式下对磷建筑石膏力学性能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孔隙度分析仪对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磷建筑石膏的微观形貌、累计孔隙体积进行分析,对多壁碳纳米管的改性机理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在超声-分散剂分散方式下,多壁碳纳米管掺量为0.03%时,改性磷建筑石膏的绝干抗折强度、绝干抗压强度达到最优值,分别为4.94 MPa、17.46 MPa,较空白组分别增加34.6%、38.02%.掺入适量多壁碳纳米管,磷建筑石膏累计孔隙体积范围减小至0~0.00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偏光显微镜对河北某石英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石英矿SiO2质量分数为95.49%,主要矿物为石英,主要脉石矿物为绢云母、玉髓、长石、白云母及少量蛇纹石、黑云母、褐铁矿和榍石.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石试样采用“筛分-磨矿-分级-磁选-两次浮选”工艺提纯,精矿SiO2质量分数99.21%,满足超白玻璃及医药玻璃用石英砂产品指标要求.玻璃砂制备工艺中产生的分级溢流及浮选尾矿经“中磁-强磁-脱泥-擦洗-两次浮选”工艺提纯后,SiO2质量分数99.33%,满足硅微粉指标要求
以钼尾矿为原料制备地聚物材料作为充填采矿的胶凝材料,通过干法加碱煅烧活化方式提高钼尾矿在地聚物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活性.考察了NaOH与钼尾矿质量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因素对钼尾矿活化效果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仪、X射线衍射(XRD)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扫描电镜(SEM)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钼尾矿碱熔活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钼尾矿颗粒控制在74μm以下,NaOH与钼尾矿质量比为1:5,煅烧温度为450℃,煅烧时间为60 min.以此条件下活化的钼尾矿为
洛阳滑石型钼矿的脱泥产品中滑石质量分数为55.93%,杂质Fe2O3质量分数为7.37%,MnO质量分数为0.29%,均超出橡胶用滑石粉质量标准.通过矿石性质和探索试验可知,该脱泥产品适宜采用“弱磁-浮选-强磁”流程选别提纯滑石.结果表明,最终闭路试验可获得白度为64.4%,精矿杂质含量满足GB/T 15342-2012《滑石粉》橡胶用滑石粉二级品要求、防水材料用滑石粉三级品要求.对滑石精矿进行酸浸提纯试验,可获得满足除电缆用滑石粉外所有滑石粉质量要求的浸渣.
为解决十二胺反浮选胶磷矿过程中出现大量三相泡沫发黏、不易消散问题,在浮选分离过程中分别加入聚醚消泡剂(GPE)、磷酸三丁酯(TBP)和有机硅消泡剂对浮选泡沫进行消泡试验.结果表明,GPE聚醚消泡剂对浮选泡沫具有比较明显的消泡效果,最佳用量为600 g/t.为进一步探究GPE聚醚消泡剂的消泡机理,根据试验矿浆在不同消泡剂用量下的表面张力、黏度的变化,得出表面张力减小、黏度降低是影响泡沫消散的重要因素;经红外光谱检测,GPE聚醚消泡剂没有在石英表面发生吸附,不会对十二胺捕收性能产生影响.
研究磨细铁尾矿粉部分取代粉煤灰制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利用氯离子渗透,碳化及硫酸盐侵蚀3种方式综合评估复掺粉煤灰和铁尾矿粉混凝土的耐久性,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铁尾矿粉掺量增加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磨细铁尾矿粉能与水泥和粉煤灰形成良好的颗粒级配,使混凝土结构更紧密.随着铁尾矿粉掺量增加,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扩散系数及28 d碳化深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掺入适量铁尾矿粉可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掺量过大时,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吸水率随掺量增加逐渐降低.混凝土配合比为5
采用浸渍法将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凹凸棒石混合,制备一系列聚合氯化铝铁改性凹凸棒石钝化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通过钝化试验和欧洲共同体参考机构(BCR)多级提取法评价聚合氯化铝铁改性凹凸棒石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钝化效果和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添加聚合氯化铝铁改性凹凸棒石使土壤pH值显著上升,土壤中重金属Cd由活性较高的酸溶态向活性较低的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转变,聚合氯化铝铁质量分数为25%的改性凹凸棒石钝化效果最佳,土壤酸溶态Cd含量较原土降低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