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螺旋宽带测向系统中四波束的形成

来源 :弹箭与制导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8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双模螺旋宽带测定系统中M1模和M2模形成四波束的原理,给出了一带状线波束形成网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波束形成网络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The principle of forming four beams in M1 and M2 modes in dual-mode helical broadband measurement system is studied. A stripline beamforming network is given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mforming network has good Engineering practical value.
其他文献
日前,北京消防部门公布了石景山区喜隆多商场火灾的调查情况。那场大火烧了9个小时,带来惨重损失,两名消防军官牺牲。  这起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商场一层麦当劳餐厅操作间内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电气故障。火情发生后,从店长到员工都自顾逃命。当时店内有多个灭火器,但店长并没有第一时间组织扑救,而是第一个跑掉,员工也没有提醒顾客疏散。  更可气的是,商场消防中控室值班人员两次将报警器消音后继续玩游
2013年11月11日~12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全国成人教育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2013年年会”暨“全国中青年成人教育研究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共有来自
一、金融改革启新篇  【背景材料】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表示,中国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将继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推进资本市场的多元化,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  2014年1月11日,2014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调控方式和手段,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切实
数值计算十分突出的问题之一,是精度和效率的矛盾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对矛盾,文中用TVD格式,对Emery问题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自适应网格法自适应一次,初步解决了这对矛盾,数值模
Hello,大家好!《求学》小编们又和大家见面啦,好开心啊!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东南西北万象兼收。编辑部发生的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情可真不少。在求学的日子里,我们与你相伴,一同走过这段青葱岁月。  本期出场的人物(左起):  ★月光公主/编辑,90后美女,常年被犀利哥和小苹果追求  ★卡卡/副主编,冰雪聪明,性格风风火火  ★长颈鹿/副主编,热情沉稳,爱说爱笑  ★教主/编辑,热情幽默,热爱睡觉
介绍了田口方法在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情况、效果及体会。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Taguchi method in missil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re introd
当我如候鸟一般即将要离此远去时,我突然感念起这块承载了我命运和梦想的百年校园,以及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的灵魂深处,它是那么亲切宽厚,深邃博大。  三年前一个酷热难耐的夏日,命运安排我选择了西北大学(以下简称“西大”)木香园的一片绿。木香园的清雅和宁静是人人皆知的,那一棵棵比水桶还粗的云杉张开虬龙爪牙般苍劲有力的繁枝密叶,层层错杂地覆盖着整个校园,穿行其间,给人以行走在千年古刹里一般的情韵,便愈发觉
如果从西汉成帝时冯商续《太史公书》算起,到东汉和帝时班昭等完成整部《汉书》的编撰,整个《汉书》的编撰史绵延一百多年。《汉书》文本逐步形成的西汉后期到东汉前期,正处于汉帝国从政权崩溃到重建秩序的历史阶段,《汉书》本质上是东汉明、章之世帝国精英参与创造的时代共识,可以视为知识与权力合谋的产物。考察东汉前期政治状况、学术环境对《汉书》编撰及其内容的影响,可以让我们细致领会东汉王朝重建秩序、建立共识的良苦用心,也有助于深刻认识《史》《汉》之际中国史学的巨大变迁,以及此后近两千年中国历史编撰的走向。
楚国想攻打宋国,派士尹池以出使为名,近距离地观察一下宋国的情况。宋相子罕接见了他,并且请他到家里吃饭。  士尹池想,一国之相的家应该很气派,可他看到的情形却很奇怪。堂堂的相府没有高墙大院,跟周边人家没有什么区别,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使得街道参差不齐,并且子罕家被挤在里边,有点像仪仗里小兵越过了长官,显得十分无理。  士尹池十分不解,问子罕为什么不营建一座像样的府邸,好与自己的身份相配合。住在这样
清代江南乡试分闱动议始自康熙,经雍正、乾隆、咸丰、同治,迄于光绪,历时久远,过程复杂。江南分闱之议此伏彼起,根源在于江南分省。无分省,便无分闱,这一原则不仅可以解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