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系统疾病病因讨论夜尿症的诊治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470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研究发现夜尿症不仅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疾病,更是与神经系统、精神心理、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甚至是肿瘤等多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夜尿症病理生理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且临床表现易与遗尿症、尿失禁相混淆,临床精确诊治相对困难。本文从多系统疾病的病因学角度归纳夜尿症产生的病理生理和诊治,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夜尿症认识和诊治水平,最终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勃起功能障碍(ED)的病因包括神经、血管、全身性疾病、局部阴茎疾病、内分泌、营养、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出现给ED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它对于某些特定类型ED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和禁忌证。因而只有深入研究各型ED的病因,找出其发病的根本原因及机制,才能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在治疗早期肾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其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相比具有相同的肿瘤学结果。此外NSS还在肾功能保护、急慢性肾病发生率、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等方面表现出比RN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NSS已被国内外学者推荐用于治疗T1a期肾癌。但对于T1b期或更高分期的肾癌是否能采用NSS治疗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结合新近国内外文献,就NSS治疗T1b期肾癌的相关问题
目前膜性肾病(MN)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但肾活检是侵入性操作,可能会有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因此,基于蛋白质、转录、代谢物和基因水平的分子改变在血液循环或尿液中的变化的诊断更可靠、安全、无创和准确。本文介绍近6年来关于人类膜性肾病诊断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以及传统的候选生物标记物。
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所处的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前列腺肿瘤微环境内的重要成分包括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脂肪细胞、免疫和炎症细胞、血液和淋巴血管网,以及细胞外基质。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前列腺肿瘤患者将会不可避免地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肿瘤。近年来,关于肿瘤微环境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肿瘤中的作用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也显著升高。以往开放手术切开取石,创伤较大,且并发症较多。现代泌尿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取石碎石方案更加优化和完善,微创化手术的治疗,大大减少了结石治疗的创伤和手术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发展的泌尿系结石微创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原发肾脏疾病的进展,引起"正反馈"式的恶性循环,如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会加重血栓栓塞、营养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本文就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的发生、高尿酸血症加重血栓栓塞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不良影响展开综述。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作为目前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用术式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PCNL也不断朝着微创化发展,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微通道"与"无管化"。相对于标准PCNL而言,微通道和无管化的PCNL既有诸多优势,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经皮肾镜术的临床微创化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腹膜透析(PD)是与血液透析一样有效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但长期腹透导致腹膜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腹透相关性腹膜炎、腹膜纤维化、腹膜高转运状态等并发症。液体活检是通过血液尿液等样本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在腹透流出液(PDE)样本中寻找可以早期预测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分子标志物,以便尽早发现并且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脂联素系一种源于脂肪组织的蛋白激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生理条件下具有抗炎、胰岛素增敏、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在糖脂代谢和能量平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肾脏疾病与脂质代谢紊乱有紧密联系,脂联素作为一种脂肪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IgAN为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肾活检为确诊IgAN的金标准,但肾活检不仅为创伤性检查,还有着相对及绝对的禁忌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近年来,国内外关于IgAN的早期无创检验的研究颇多,本文就通过血液及尿液相关生物标记物的检验,在IgAN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