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四块式”助推记叙文写作r——以“运动会”话题作文为例

来源 :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han_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一次以“运动会”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题目泛化、立意不明等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追问聚焦主题,并围绕主题,巧借“四块式构思法”剪裁、整合素材,通过虚与实、常与变的方法进行改写、补写,从而使学生记叙文思维打破惯常,从浅表化走向深度学习.
其他文献
统编教材引导学生“多读书”,是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但实际教学中则又出现了阅读只重视“量”不重视“质”的现象.本文结合《周亚夫军细柳》的“1+X”群文阅读教学实践,阐述“1+X”群文阅读要充分发挥课后推荐篇目的学习价值,要聚焦文本体式,立足单元整体进行教学,在探究中建构阅读策略,在迁移中强化与丰富阅读策略.这样,让“多读书”进阶为“会读书”,实现阅读“量”与“质”的双提升.
《三顾茅庐》是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最美丽的华章,选入教材可学的内容很多,作为教师必须思考,该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这一番斟酌取舍就涉及教学立意的问题.教学立意是高效课堂的前奏曲,要上出好课,上出真正的语文课,就必须在立意合理、立意集中、立意新颖、立意深刻上做足文章.
在数字时代,阅读动机、阅读方式等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式的解读就成为了当下亟需讨论的课改议题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基于不同文本类型,着力研究不同类型文本中有利于发展核心素养的解读路径和方法.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问题需要用系统的思维来解决.作业设计要坚持素养本位,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少而精”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和高效高质的课堂联系起来,适量的作业才会发生应有的作用.
期刊
庄子的言语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寓言、重言和卮言.卮言为“曼衍之言”“无心之言”“不言之言”,它是创意写作言语的审美追求.学生作文,老师不妨引导学生精心捕捉生活源头,密切关注自我成长;灵活把握编排体例,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大胆展示想象魅力,积极促进思维发展,从而写出唯美的语言,抒发至真的情感.
长期以来,我们秉持的是构思写作观,并坚定地认为构思之于写作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甚至达到言写作必构思、无构思不写作地步,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历来高度重视写作构思并致力于教学生重视并学会构思.而近年来,随着“非构思写作”的兴起,尤其是“非构思写作”之“非”字的否定性冲击,一时间让人们对写作构思产生了疑惑甚至动摇,并在“要构思”与“不要构思”之间摇摆不定、不知何去何从,这不仅关系到人们对写作构思的认识与定位,而且影响到写作活动以及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鉴于此,本文对“非构思写作”精神内涵进行厘清,并探讨其对写作教学的
提倡“读为写服务”侧重于根据学生的写作表现适时开发教材文本相关课程价值,以补学生作文之不足.学生作文缺少读者意识,笔者就自觉利用教材篇目,让学生见识读者意识对作文的全面影响;学生在认知方面浅尝辄止,笔者就利用教材篇目,帮助学生认识思维发展的价值与必要、空间与可能,并为其发展提供样文和观摩的机会.为此,教师要自觉增强对教材进行再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李密《陈情表》历来被视为抒情文的典范之作,其实,《陈情表》承载更多的是旧臣李密和新君晋武帝之间的逻辑博弈,可以用作逻辑学解读的研究范本.教师梳理和探究文中的选言推理、二难推理、归纳推理、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等推理形式,能让学生从逻辑的维度充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也有助于达成“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等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本来就不连续,而教材编辑按照《〈论语〉十二章》各自在原著中的位置来安排顺序,更加大了非连续性,因此《〈论语〉十二章》是典型的间断性文本.本设计根据“间断性文本要连续教”的辩证法,重整章节顺序,重组典籍内容,重构学习专题,进而走进儒家“学习”与“修身”合二为一的伦理世界.
语言美是人们一贯的追求,学生作文也不例外.语言美要求语言内容与形式俱美,形式美以内容美为前提.这里,笔者主要讨论学生作文语言形式上的美.从语言的篇章布局、句式构造、词语搭配及声音节奏等方面进行讨论,笔者认为语言具有整体美、均衡美、变化美、联系美以及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