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固化花岗岩残积土耐崩解性能及抗冲刷性能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nh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喷洒方式对花岗岩残积土进行表面处理并进行耐崩解试验和抗冲刷模型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观测和颗粒粒度分析等微观测试技术,研究了喷洒式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ly?Induced?Calcium?Carbonate?Precipitation?,MICP)表面处理对花岗岩残积土的耐崩解性和抗冲刷性的改善效果,并探讨其微细观控制机制.结果表明:经喷洒式MICP表面处理后,花岗岩残积土的微细颗粒胶结成尺寸较大的团聚体,试样的微观结构更加致密.同时,试样表面形成一层水稳性良好的碳酸钙和土颗粒连续胶结的硬壳层,从而有效地改善花岗岩残积土的耐崩解性和抗冲刷性.研究结果可为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加固提供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焊接是制造部件和组装部件的基本方法,企业在长期的焊接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过程文件,对此传统人工数据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化生产需求,将大量纸质和零碎的电子文档物以类聚,并以统一格式存储在不同的焊接数据库中,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焊接数据库根据大量工程经验和专家知识面对复杂的焊接生产过程可以自行生成专家级焊接工艺卡,实现降本增效.随着多学科与新技术向着数据库系统的涌入,多个焊接数据库集成统一成为一个功能丰富的焊接数据库系统,一方面为智能焊接生产提供强大支持,焊接过程的决策、焊接疲劳区的定位、焊接性能预测以
讨论了Pexider可加函数方程、Pexider指数函数方程、Pexider对数函数方程、Pexider幂函数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了这些方程的通解.
萤石主要应用于钢铁和化工行业,市场对萤石的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萤石已经成为中国战略性矿产.随着低品位重晶石萤石共生矿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武陵山地区(渝黔湘交汇区)重晶石萤石共生矿床逐渐被重视及利用.通过野外地质工作,以务川双河重晶石-萤石矿矿床地质特征为研究对象,认为务川双河重晶石-萤石矿床受地层、构造2个因素共同控制成矿,主要赋矿层位为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提出重晶石-萤石矿体受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及北西向构造控制的找矿方向,该认识有助于贵州武陵山地区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并积极助力该区矿业开发、
研究简易工况加载减速法判别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elective?Catalyst?Reduction,?SCR)、废气再循环(Exhaust?Gas Recirculation,?EGR)、颗粒捕集器(Diesel?Particulate?Filter,?DPF)、氧化催化器(Diesel?Oxidation?Catalyst,?DOC)净化柴油车的氮氧化物(NOx)与烟度排放的效果.对116辆次匹配上述净化技术的国V、国VI重型柴油货车进行加载减速排放检测,比较NOx、烟度排放值,评价净化技术的净化效
川西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产地之一,有李家沟、业隆沟、甲基卡等超大型-大型锂铍矿床,其形成时代为220~200 Ma.本文总结了九龙地区主要稀有金属矿床特征及其相关花岗岩的成岩成矿时代,发现九龙地区以铍矿为主,且锂矿与燕山早期A型花岗岩有关,并存在两期稀有金属成矿(165~150 Ma、200~180 Ma),明显不同于甲基卡、可尔因、扎乌龙稀有金属矿集区.九龙地区因深切割、剥蚀程度高而缺失锂,暗示与九龙地区同处雅江盆地的甲基卡深部可能以赋存铍铌钽矿体为主.上述发现挑战了 LCT(Li-Cs-Ta)与S型和
基于晶闸管的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以其在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直流密集接入交流电网形成了复杂的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在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不同LCC-HVDC间的无功电压耦合关系密切,单回LCC-HVDC换相失败后控制器响应会对相邻LCC-HVDC产生交互影响,可能造成继发性的换相失败.目前,LCC-HVDC换相失败的抑制难以计及相邻LCC-HVDC的影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为此,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触发角下LCC-HVDC对交流电压和无功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多回LCC-HVDC的无功
油气长输管道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在役管道内外壁缺陷是管道安全运行的严重隐患,需要对其进行定期安全性评估.漏磁检测作为管道无损检测中常见的方法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基于漏磁检测技术基本原理,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运用周向励磁方法对管道凹坑及类裂纹缺陷的漏磁场分布特征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改变凹坑和裂纹的几何尺寸和所处位置,得到了不同参数缺陷的漏磁场分布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磁通密度径向分量峰峰值和周向分量峰值随着凹坑半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随凹坑深度增加呈近线性增大;裂纹的长度、宽度与深度的增加均使
混合工质在相变过程存在温度滑移现象,能与冷热源更好地匹配从而提高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Rankine Cycle,?ORC)性能,成为ORC工质研究热点.混合工质组合和数量巨大,常规方法用于混合工质筛选及与系统参数的同步优化难度较大.建立了基于Perturbed-Chain?Statistical?Associating?Fluid?Theory(PC-SAFT)状态方程计算物性的混合工质三级筛选与ORC系统同步优化模型,基于机器学习极端梯度提升预测气液平衡初值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实现工质筛选与系统
主要研究了三维柔性旋转梁的动力特性.采用绝对节点坐标法和几何非线性变形假设,基于一般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三维柔性梁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摄动理论,结合浮点坐标方法,采用线性化技术,建立柔性旋转梁的振动频域分析模型.对柔性梁自由单摆进行时域仿真,并分析了不同转速下三维柔性旋转梁的频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增加梁的动力刚化现象明显,且垂直旋转平面的模态振型和扭转、拉伸振型所对应的频率会逐渐转化为低阶频率,从而影响柔性梁的振动特性.
在滇黔相邻区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二叠系宣威组下部广泛分布一套富稀土黏土岩.作为一种新类型的潜在稀土资源,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包括成矿条件、赋存状态,富集规律、综合利用方式等多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该类型稀土具有非常大的资源潜力,区域连续性好、集中程度高,富含高价值的稀土元素镨、钕、铽、镝,经济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本文全面总结了宣威组稀土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当前对于宣威组富稀土黏土岩中稀土元素的富集机理尚未明确,进一步开展成矿理论研究是找矿突破的关键;赋存状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