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青花,狄更斯的最爱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ya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莹,纪录片导演,专栏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热爱行走和文学,常居爱丁堡。著有《英国插画师》《英国插画书拾珍》等书作。
  圣诞节临近,英国的街头巷尾陆续挂上了圣诞彩灯,支起了圣诞树,摆出了圣诞饰品。很多人家的大门上,添了带着小红浆果的绿枝编成的圣诞花环,它红绿相间,给寒冷的冬天带来一股春意。
  仔细看这些绿枝:上面长着深绿色的叶子,叶子的边缘呈刺状,叶片厚硬,一簇簇红色的果实散布其间。英国人都认识它们——“冬青”(holly,即欧洲冬青)。人们唱着“用冬青树枝来装饰大堂”欢度圣诞节,冬青的绿与红是圣诞主色调,冬青融入了英国的文化,连哈利·波特的魔杖也是冬青木做的呢。
  凯特尔人的冬青王
  冬青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后来在英国和北欧国家生根发芽。冬青雌雄异株,白色的冬青花会在早春到夏初之间盛开,为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虫提供花蜜和花粉。一旦授粉,雌花便长成红色的浆果,整个冬天都不会从树枝上掉下来。这些浆果是大自然馈赠给动物们的美味。知更鸟、朱缘蜡翅鸟、松鸡、松鼠和鹿都喜欢吃冬青的浆果,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冬季食物。不过,也有人说冬青的浆果味道苦涩,并非所有的鸟儿都喜欢吃,但这不妨碍它们用鲜艳的颜色吸引到鸟儿,让鸟儿衔着它们飞到天涯海角,帮它们扩散和繁殖。
  帮冬青迁移的很可能是凯尔特人。大约公元前12世纪,凯尔特人首次出现于欧洲西部,后来几个世纪向周边迁移。他们信奉德鲁伊教,崇尚自然,朝拜树木,而橡树和冬青便是他们最喜欢的两种树,并称“常青双树”。在凯尔特人的神话传说中,橡树王是光明的统治者,从夏至执政到冬至;冬青王则掌控着黑暗,从冬至统治到夏至。他们不停交锋,形成了四季更替。这个故事成为圣诞节期间热门的舞台剧。剧中,冬青王被塑造成一个强大的巨人,全身被冬青叶裹着,手中揮舞着冬青树枝棍棒,一副英勇无畏的样子。
  这个画面有点像14世纪英国诗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中的场景。某年圣诞夜前夕,亚瑟王与众圆桌骑士在宫廷大殿中欢庆,突然,一名身披绿色战甲的骑士骑着绿马闯了进来,一手拿着冬青,一手握着斧头。他向亚瑟王的众骑士提出挑战,问有谁能当场砍下他的头,并在一年零一天后接受他的回砍。高文爵士自告奋勇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这首诗赞扬了骑士精神,而绿衣骑士手中的冬青则寓意骑士的骁勇善战。
  凯尔特人认为冬青有神奇力量,他们将冬青编成花冠戴在头上,祈求庇护,相信住在冬青里的仙灵会保佑自己免受邪灵侵袭。后来,基督教徒借鉴凯尔特人的传统,将冬青纳入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并赋予冬青新的神奇色彩。他们说冬青象征着死亡和重生,其多刺的绿叶象征戴在耶稣头上的“荆棘冠冕”,红色浆果象征耶稣的鲜血,白花代表耶稣的纯洁和无私。教徒们还说,冬青浆果原是白的,因为耶稣为人类牺牲,浆果被他的鲜血染红了。不过如今,人们唱起《用冬青树枝来装饰大堂》《冬青与常春藤》等歌谣时,冬青的宗教含义早已被淡化,大家喜欢的就是冬青本身,它们在萧瑟的冬天里格外耀眼。
  整个11月,我在爱丁堡附近的山里散步,总能看到冬青。我想折一些冬青枝,编一个圣诞花环,挂在家门上。按当地人的说法,这是唯一可以“破坏”冬青的时候。据说,在圣诞节之外时候折冬青枝很不吉利的。有趣的是,冬青叶也是怀春女子的“魔法叶”,苏格兰的未婚女子会在圣诞节前一天收集一把冬青叶,用手帕把它们包好放在枕头下,就会在当晚的梦中看到她未来丈夫的模样。
  哈利·波特的冬青木魔杖
  好友告诉我,她的英国同学名叫“冬青”,因为他是在圣诞节期间出生的。他是家人的希望,如同绿色的冬青是冬天里的希望。冬青是常绿植物,它的叶子在整个冬季保持绿色。在北半球,最常见的常绿植物是针叶树,因为针状叶子耐霜冻,长有阔叶的冬青成为常绿植物,算是一种例外。
  除了色彩带给人希望和喜悦,冬青还浑身是宝。冬青叶具有很高的卡路里,特别适合用作牲畜的冬季饲料。尤其在粮食短缺时期,冬青叶曾立下汗马功劳。有些农夫甚至用搅碎机把冬青叶搅碎,让它变得更可口。凋落的冬青叶会被鸟儿叼走筑巢,刺猬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也会把它们搬运走,为冬眠做准备。冬青叶也可用于治病,据说打碎的冬青叶可帮助治疗支气管炎、流感、发烧和风湿病等。冬青的浆果对人类有毒,会引起呕吐,但可用作泻药。
  冬青木被视为魔杖的材质,哈利·波特的魔杖就是冬青木做的。冬青木适合那些需要克服自己的怒气和急躁情绪的主人使用。不过,魔杖要自己挑选主人,被冬青魔杖选中的主人通常爱冒险、有远大志向,哈利·波特勇敢、有胆识、爱冒险,也有点冲动,冬青魔杖选中他再合适不过了。作为实际生活中的木材,冬青木已被英国的家具制造商使用了数百年,它质地坚硬、耐用,适合作细工材料,经常被用于木雕和饰面等。白色的冬青木很容易被染色,被染成黑色的冬青木可代替茶壶手柄上的黑檀木。18世纪下半叶,冬青还曾被广泛用于打造新古典风格的家具。
  提起冬青木,我们很容易会想到好莱坞的英文名“Hollywood”,据说这个名字的由来也和冬青有关:这片土地最初的主人看到遍地美丽的像冬青一样的灌木丛,便以它命名;另一种说法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来自苏格兰,他觉得“holly”很有英国味道,而“wood”的含义是小树林,象征他那有着很多小树林的故乡苏格兰。
  狄更斯的圣诞小说
  在某种程度上,冬青就是圣诞节的代名词。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了三部圣诞小说——《圣诞颂歌》《钟声》《炉边的窸蟀》。因为《圣诞颂歌》,他让圣诞节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重现辉煌,本人被誉为“英国圣诞节之父”。在这几部小说中,冬青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圣诞颂歌》中有7处写到冬青,比如,在描绘小职员鲍伯·克拉契一家欢乐的圣诞晚餐时,圣诞布丁被端上来,上面插着冬青作为圣诞节的装饰。克拉契一家人虽然贫穷,却勤恳工作。他们绞尽脑汁,用有限的食材做出一顿像样的大餐。通过对圣诞大餐的描述,狄更斯展示了穷人的幸福和快乐。圣诞布丁上插着的冬青,一方面烘托温馨的节日气氛,一方面表现主人希望借助冬青的魔力,驱赶邪恶力量。
  《圣诞颂歌》中的埃比尼泽·斯克鲁奇是一个吝啬鬼,讨厌圣诞节。平安夜前夕,他对侄子说:“如果我可以实现我的愿望……每一个说‘圣诞快乐’的傻瓜都应该和自己的布丁一起煮沸,然后在他的胸前插根冬青树枝埋起来。”斯克鲁奇的语言荒谬,甚至嘲笑会给人带来好运气的冬青树枝,他的这些狠话体现了他的自欺欺人。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称自己不喜欢狄更斯的作品,却很善于戏仿狄更斯,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写道:“斯蒂芬回答时,嗓子直发痒:‘是狐狸在冬青树下埋葬它的奶奶。’”不知此处是否为他对狄更斯作品的呼应。
  狄更斯对冬青的喜爱之情,还体现在他的短篇小说《冬青旅馆的擦靴匠》中。这篇小说温情中带着感伤,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0多岁的小绅士、小淑女之间的青涩恋情故事。狄更斯大概不会想到,他去世后没多久,这部作品在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冬青树咖啡馆运动”。1870年12月,波斯顿出版商詹姆斯·菲尔兹的妻子安妮在美国东北部创建了第一家冬青树咖啡馆。它是非营利机构,以成本价为工作女性提供餐食。后来,受安妮的启发和支持,包括芝加哥在内的更多城市有了自己的冬青树咖啡馆。安妮表示,1867年,狄更斯曾在波士顿举办作品分享会,她也在场。她被狄更斯笔下跨越阶层的温暖故事所感动,所以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用冬青树为咖啡馆命名,除了向狄更斯致敬,也是因为冬青树象征着善良。
  关于冬青的传说和故事令人目不暇接,它们是冬天里的希望,是凯尔特人的庇护神,寓意着耶稣牺牲自己拯救世人……它们有着非凡的食用和使用价值,一生都在贡献自己。狄更斯不仅让圣诞节的传统复兴,也让冬青为更多人所熟知,并启发更多人慈悲善良,成为更好的自己。时光易逝,冬青不老;那冬青般的善良,也永不过时。
其他文献
马尔瓦尼当上白宫新“总管”  美国总统特朗普2018年12月宣布任命白宫预算办公室主任马尔瓦尼接替凯利代理白宫办公厅主任。特朗普在社交网站上发文称马尔瓦尼“表现杰出”。马尔瓦尼统领总统办事班子,是白宫“大总管”。他要照顾好白宫与内阁关系,还要应付“通俄门”调查,并着眼2020年总统大选,可谓“压力山大”。而特朗普班子始终震荡不断,防长马蒂斯刚刚辞职,由副部长沙纳罕任代理防长。  特朗普就任两年已三
他说:很多好故事都烂在了肚子里,文学在它们面前也常常无力。  采访约在金宇澄的办公室——巨鹿路657号“爱神花园”(上海作家协会所在地)那栋老洋房中。穿过门口的罗马立柱,沿着陈旧的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到三楼走廊已听见说话声。推开一扇旧门,进入了打通两个大房间的《上海文学》编辑部,满眼到处是书和杂志。金宇澄在沙发椅上和摄影师聊天。  “戴眼镜会不会好一些?”摄影师问。  “我不上相,每次都照得很凶。”
幾年前,一部名为《北平无战事》的电视剧火了。在1949年,岂止北平无战事,新疆、湖南……多个行政大省、战略要塞、边疆重地也无战事。兵不血刃、和平解放的背后,同样是无数隐蔽者书写的传奇。  1949年8月14日,刘少奇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结束了对苏联的秘密访问,启程回国。但代表团中有一个人没有离开,他是邓力群。他带着3名报务人员和一部电台从莫斯科出发,飞抵新疆伊宁,建立了直通北平的“力群电台”。接
午夜,是一天與另一天交换的时分:有的人结束忙碌,有的人开始兴奋;有的人安然入睡,有的人辗转反侧。听人说,这个时间还没睡的话,最好的催眠法就是回忆,回忆这一天见过的人、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有时漫无目的地想一想,虽然想不出什么所以然,却能把一天的经历在脑海中回放一遍,觉得也有些收获。  我会想到一些难忘的场景,比如晚上见到的卖花的男孩。灯火璀璨的都市,人群熙熙攘攘,身穿华服的年轻人来来往往。我看到那个
俞丽拿  79岁的俞丽拿刷了屏,这可能是她本人也没想到的。  3月26日,《真爱·梁祝》在上海举办了启动仪式。这部音乐剧场作品是纪念《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以下简称《梁祝》)60周年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也是俞丽拿封琴近10年后首次参与的新作。消息一出,各个媒体平台纷纷转发。  发布会上,《梁祝》的演奏者俞丽拿和作曲家陈钢、何占豪再次聚首,他们的合影勾起了网友们的回忆。60年前,
朱云汉 1956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诸暨,197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198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执行长,美国政治学会首位亚洲理事,台湾中研院院士。  第一次上“中国大陆政经社变迁”这门课的台湾学生至今记得授课老师朱云汉那句戏剧化的开场白——“中国大陆有三件事情最重要:第一她很大,第二她非常大,第三她非常非常大。”  9月初,台
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厦。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眼下的汇丰,那也许就是“危机”。自1865年成立以来,它屡经沉浮,又多次转危为机,从一家地方银行发展为全球金融集团——汇丰控股。如今,汇丰又面临困局。汇丰控股CEO祈耀年日前宣布重启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的裁员3.5万人计划。虽然收缩的重点是业绩不佳的欧美业务,外界却传言汇丰将“关闭在华业务”。“汇丰中国”公众号发布澄清声明,强调中国“是汇丰集团重要的战略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纳粹分子在欧洲大肆屠杀所谓“劣等种族”,其中犹太人是最大的受害者族群,死亡人数在600万以上。欧洲许多历史悠久的犹太人社区就此消失。一些“先知先觉”的犹太人二战前就来到北美避难,不仅逃过了灭顶之灾,还在美国和加拿大建立了一个个犹太人社区,繁盛至今。  然而,就在缅怀大屠杀受害者国际日(1月27日),加拿大图书及档案馆(下文称LAC)展出了一本希特勒私人藏书,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
2019年2月20日,冯骥才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再提笔写小说有什么感觉?我跟你讲,像流水一样的快乐。”  身高1米92、穿46码鞋的“大冯”,坐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会客室里,说起重回“虚构”的快乐。屋子里,汉代的陶俑、北齐的摩崖拓片、唐代的菩萨像、宋代的天神像、明代的文官像、清代的彩绘屏风,还有民间的银冠、布老虎和昔日山西豪门的上马
山下英子  近年流行一種家居整理术,叫作断舍离。断,不该买的东西别买;舍,该扔的东西果断扔;离,抛弃对物品的执念。这种收纳理念又在全球发展成一种生活态度——扔掉很久不穿的旧衣服,取消没有意义的聚会,控制无节制的欲望扩张。一时间,关于“极简主义人生”的出版物不计其数。追根溯源,这些倡导都来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2019年1月,山下英子的新版《断舍离》面市。她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实践断舍离30多年来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