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厌恶疗法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e_te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条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影片反应了心理学、犯罪学的一项重大课题——厌恶疗法。厌恶疗法如今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其道德基础仍存争论。本文将从电影《发条橙》展开,浅析厌恶疗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实施情况,并反思厌恶疗法作为心理矫治措施的合理性。
  关键词 发条橙 厌恶疗法 犯罪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164-02
  电影《发条橙》拍摄于一九七二年,根据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名导库布里克执导,经过男主角麦克道威尔精彩绝伦的演绎,向我们揭示着这个关于自由、人权、政治的种种矛盾。而本片也在一定维度上向我们展示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行为主义”指导下的一种心理矫治措施——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一项发展时间较长,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较为成熟。在影片中,医生通过对男主人公亚历克斯实施厌恶疗法,亚历克斯的暴力倾向和性变态在行为上得到了抑制,病情一度好转。然而正如厌恶疗法本身受到的批评一般,其片面关注病人的行为而非思想,亚历克斯的意识深处仍然对于犯罪充满渴望,使得最后他仍有极大可能重操就业。本文将以这一电影为契机,浅析厌恶疗法,并对其做出反思。
  一、“成为新人”:围绕厌恶疗法的电影剧情
  电影《发条橙》中的男主角亚历克斯是个性冲动扭曲、充满暴力倾向、在世人眼中的“混世魔王”。说来奇怪,亚历克斯出身于富裕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古典音乐作品深有研究,却成长为不受传统社会道德约束乃至法制之外的犯罪分子。他癖好奇特,在寻欢作乐的过程中还要哼着传统社会里象征着严肃、正统的古典音乐做衬。一次作恶途中亚历克斯被警方逮捕,为了早日离开监狱,亚历克斯自愿接受了心理医师的治疗,医师的疗法即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厌恶治疗法。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强迫亚历克斯观看许多极端暴力、血腥和色情的音像资料,并给亚历克斯使用他本人不知情的药剂,该药剂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亚历克斯观影的过程中渐渐发挥作用,令亚历克斯产生了强烈的恶心不适感。亚历克斯的身体就将此种强烈的恶心不适感和这些极端暴力、血腥和色情的情节联系在一起,经过反复的治疗,身体便对于这些情节产生了条件反射。一旦他的意识联想到这些情节,他身体强烈的恶心不适感就会迫使他停止上述行为。这在医生看来便是达到了治疗的效果,使原本无恶不作的亚历克斯变成的打不还手、没有性欲、因此也不会伤害他人的“新人”。
  二、对亚历克斯的治疗:初识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Aversion Therapy)是一种把需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不良行为)(在影片中是男主角亚历克斯的暴力倾向和性变态冲动)与某种不愉快的惩罚性的刺激(在影片中是由药物导致的强烈的恶心不适感)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在电影《发条橙》中,男主人公亚历克斯在接受持续、高频的治疗之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新的条件反射,“成为新人”,可见此种心理矫治措施治疗期较短且效果显著。这也与许多现实生活中临床医学报告相符。
  厌恶疗法的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电击厌恶疗法、药物厌恶疗法和想象厌恶疗法。电击厌恶疗法是将被矫治者的不良行为与电击联系在一起,一旦被矫治者出现不良行为或者想象到该行为即对其施以电击;药物厌恶疗法是将被矫治者的不良行为与引起身体强烈不适感的药物联系起来,使被矫治者在出现不良行为或者想象不良行为时产生呕吐、恶心等不愉快的感觉(影片中男主角亚历克斯即被施以此种疗法且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想象厌恶疗法是指要求被矫治者出现不良行为或者想象不良行为是自行想象其被惩罚的情形。无论何种厌恶疗法,都是建立在将目标行为和不愉快的刺激结合起来即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
  三、行为的习得与改变:厌恶疗法的理论基础
  厌恶疗法是行为疗法的一种,而行为疗法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些理论的来源不同于心灵学派所主张的研究人类思想内部的变化发展,而更多地将研究重心放在人类行为以及被作为人类行为激发因素的社会环境上,其中心思想认为人类的性格和行为都来自于学习。
  具体而言,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一是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强调条件化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的反应规律,从而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二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和改变;三是班杜拉和华生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的影响,华生则进一步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者弃掉的。
  基于这些理论,行为疗法提出了两大基本假设,一是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大部分非适应性行为也是习得的,也就是说个体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不适应的行为;二是个体既可以通过学习消除习得的不良或不适应行为,同理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比如在经典的动物实验中,实验者将一只猫置于笼子内,每当食物出现引起猫的进食反应时,即对猫施以强烈的电击;多次重复后,这只猫就产生强烈的恐惧反应而拒绝进食;而后,实验者再对猫进行矫治,逐渐使猫消除恐惧反应,只要不再有电击,最终这只猫就会回到笼中进食且不会再产生恐惧。结合电影《发条橙》,亚历克斯就是接受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厌恶疗法的一例。
  四、现实中“成为新人”的努力:厌恶疗法的临床运用
  由于厌恶疗法在心理学治疗方面疗程短、疗效快,因此在临床心理学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其在未形成理论体系之前,民间就应用许多类似厌恶疗法的方法得以克服一些顽疾。如在儿童的手指上涂上辣椒水一类苦剂,使儿童在多次尝试舔手指的过程中建立起不良条件反射,从而使得儿童永久放弃舔手指的尝试。再比如对于断奶晚的儿童,
其他文献
摘 要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固有的现象,其波动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以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应对历次经济周期,中国实施的主要的宏观调控法规与政策为切入点,粗浅分析经济法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中的体现。  关键词 中国经济周期 宏观调控 灵活性  作者简介:姜妍,西北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
摘 要 上市公司并购有助于提高公司资本的运营效率,实现公司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避免公司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虽然在并购过程中少数股东一样享有者所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东权,然而实践中,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少数股东权益经常受到侵害投资信心经常遭受沉重打击,股东权益保护工作长期被忽视,本文从信义义务、信息披露制度和评估权制度的建构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信义义务 信息披露 评估权  
摘 要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先驱孟德斯鸠在构建自己理论体系的同时,汲取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滋养,并由此而塑造出他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在他最有影响力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中,更是使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评述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些基本特征。虽然有必不可免的“误释”、“误读”,使得孟德斯鸠所设想的中国和所观照的中国文化呈现出自相矛盾的现象。但是其对中国法律的阐述不仅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看法,也影响中国人对自己
摘要 碳排放交易制度目前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它同时也是环境公共治理框架的一部分。本文以文献综述为视角,首先整理与分析了学界对于环境公共治理基本理念与基本机制的主要观点,进而指出碳排放交易制度在框架构建与制度设计时,应当遵循环境公共治理框架,构建政府、企业、公众的多元善治体系。  关键词 环境公共治理 理念 碳排放交易  作者简介:陈惠珍,中山大学法学院。  一、环境公共治理的理念与机
摘 要 商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综合国力的象征,越来越被重视。美国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贸易关系的越加紧密,贸易的法律冲突也越发增多,被诉至法院的商标侵权案件也愈发增多,加上近年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强调,在这种环境下对中美两国的商标侵权制度进行研究比较,不断完善我国现有商标侵权制度,使我国商标制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竞
摘 要 设置乡镇派驻检察机构是当前各地检察机关在“重心下移,检力下沉,把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思路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乡镇检察室的改革,仍然是在摸索中进行,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少之又少。实践出真知,只有将现行客观存在的事物加以研究并总结其中的规律,才能更好的服务理论研究、服务上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本文以南通市检察机关乡镇检察室为蓝本,对基层检察院派驻乡镇检察室的运行实践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以期进一
摘 要 在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下,办公室承担着诸如电厂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的职能。在两个部门合一管理的情况下,最大化发挥办公室的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最大化 工作职能 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张永红,管理学学士,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乌弄龙·里底建管局办公室党群管理专责。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205-02  在基建项目建设管理
摘 要 通过对“Iphone”商标侵权案的研究,总结对“手机翻新行为”的不同看法。从商标功能、商标权利用尽和商标混淆的角度对“手机翻新行为”进行分析,论证了“手机翻新行为”破坏了商标的质量保证功能;“手机翻新行为”的侵权人无权援引商标权用尽原则进行抗辩;判定是否构成侵犯商标权的标准应为混淆可能性,而“手机翻新行为”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将翻新的手机与新手机的来源产生混淆,因此“手机翻新行为”构成侵犯商
问责正式进入中国公众视野乃是缘自于香港政府于2002年7月1日正式推行的以“主要官员问责制”(the Principal Officials Accountability System)(亦称为高官问责制)为契机的政治体制改革。随后于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对政府的深层次拷问成为触发问责正式发展成为我国为官政治逻辑的导火索事件。自2008年9月以来,全国掀起了一轮“问责风暴”。山西襄汾溃坝事故、河
摘要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基层医改将继续受政策的“呵护”。本文以神木县的“免费医疗”制度为例,具体分析了我国的公共行政途径。在行政途径中选取了计划行政途径和管制行政途径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并通过分析得出“神木模式”值得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 神木“免费医疗” 行政机关 管制行政途径  作者简介:乔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