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C15单片机的项目仿真开发平台

来源 :甘肃科技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述介绍了一款以STC15W4K32S4为核心处理器,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实现单片机项目预演、开发的平台.仿真平台借助Proteus+Keil C51+STC-ISP软件,设计功能丰富多样兼容性强且操作更便捷,降低开发人员单片机项目仿真、实操的难度和成本,也更适用于疫情期间项目的线上调试和开发人员应用型学习的开展.
其他文献
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因内部软组织缺陷开展的重建手术大于40万例,花费100亿美元以上的医疗费用.基于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术是临床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传统的合成补片不能同时具备抗变形、抗粘连和促愈合的特性,容易导致不良的手术结果.近期,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腹壁组织修复材料,兼具抗变形、抗粘连和促愈合的特性.
采用窄带隙给体材料DPPDTT和富勒烯衍生物受体PCBM共混作为活性层,制备了具有高激子分离和电荷传输效率的近红外有机光探测器件,并进一步采用窄带隙受体Y6代替PCBM制备一种“双窄带隙吸收”的异质结结构,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叠加有效地增强了器件光响应能力.最后,通过采用厚活性层、插入阻挡层以及制备倒置结构等方法,将器件的暗电流进一步降低1个数量级.在850nm,0.53 μW·cm-2的近红外光照射下,比探测率提升至8.28×1011Jones.同时,随着测量频率的提升,器件响应的速度和强度几乎没有发生变
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三维虚拟展示将取代二维展示而成为主流.为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文化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的号召,让大众能够近距离触摸文物,基于Unity3D进行虚拟展示开发,以西藏法器类文物为例,通过三维激光扫描采集、照片建模、3ds Max三维建模等方法建立法器三维模型,用UGUI设计制作三维展示交互界面,用C#语言来实现文物移动展示、旋转缩放展示等功能,搭建了一个既能还原法器样貌,又能突出展示法器的模型,也可以让游客有着全方位观看体验的展示系统,并可通过网络、移动终端发布观看也可和实地展览.
在庄浪县通化镇通边村采用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播种方式,进行了旱地梯田马铃薯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表明,在试验设计的密度范围内,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薯块鲜重、大中薯率和小薯率等经济性状影响明显.单株结薯率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小幅减少,单株产量和大中薯率下降明显.综合考虑,马铃薯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密度以49926~65949穴/hm2,最佳密度为57938穴/hm2时马铃薯的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且单株结薯率、大中薯率高,适宜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应用.
基于项目建设活动特点和周边地质环境特征,针对低丘缓坡平整项目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及规划建议,避免和减轻土地整平过程中遭受、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危害,为土地整平后的工程建设布局提供一定依据,使后续建设工程免受或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传承人简介:孟淑珍,女,鄂伦春族,1951年7月2日生,黑河市逊克县人.她醉心于文学创作,奉献于鄂伦春族“摩苏昆”的调查、传承与研究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1956年,孟淑珍随同家人搬迁至黑河市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她在鄂伦春族聚居地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浸染与熏陶.1979年至1986年,她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搜集并命名了鄂伦春族“摩苏昆”,并用50多盘磁带录制了几十篇“摩苏昆”作品,相关文本已陆续出版.2018年5月,孟淑珍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
电磁作用对神经元系统的放电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论述在ML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电磁作用与化学突触作用下的环状网络ML神经元系统.首先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关于分岔的数值仿真,分析了ML神经元系统在环状网络中不同参数的分岔过程,并通过时间历程图与相图对分岔图的分岔周期与混沌进行了验证.之后通过引入一个统计量——同步的统计因子R函数,运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仿真,首先绘制R函数,统计因子R与耦合强度之间的关系,对环状网络中的神经元进行同步分析,并通过时间历程图与相图进行验证.
湖北省云应地区膏盐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因采矿导致的地面塌陷问题也由来已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急需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本论述从防治工作部署、监测预警方式、应急响应应对、治理措施几个方面针对不同类型地面塌陷及塌陷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工程治理措施、搬迁避让措施、植物修复措施等.旨在通过以上手段保障当地百姓安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为湖北省云应膏盐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在气象服务以及气象服务产品的帮助下,农业经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及其他经济效益都被称为气象服务效益.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对于防范化解重大农业风险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现阶段农业效益评估中的气象服务在存在一定困难.为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评估的精确性,提高气象服务的应用水平,农业经济效益已经受到相关领域专家与学者的热切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涌现.本论述对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估模式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结合某评估实例,对气象服务在农业绩效评估方面的应用关键点进行了探讨.
遥感影像分类技术是研究土地利用、规划与地理空间信息分析的重要技术手段,遥感影像分类的模型算法在各类遥感图像分类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实地踏勘数据与图像纹理与光谱信息对比分析选择训练样本,对SVM支持向量机等6种分类方法进行结果分析与分类精度评定并得出结论.通过分类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基于SVM分类方法的精度高于其他分类方法,分类效率也较其他分类方法有一定优势,对比分类图像的细部图斑特征,较为明显的优于其他分类算法.最终得出一般性结论:在中等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中,运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可以得到较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