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易感基因多态性与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临床肺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l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四个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s)与不同体质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相关性,为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判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我科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132例,分为特应性体质组(atopic group,A组)63人和非特应性体质组(non-atopic group,N组)69人.入院常规检测血常规、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四个哮喘易感基因SNPs:IL13 A2044G、IL4-590C>T、ADRβ2 R16G和FcεR1βE237G,并进行为期1年随访,随访指标为出院后喘息发作情况,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N组相比,A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出院1年内喘息再次发作人数及喘息频次显著升高(P0.05).结论 哮喘易感基因SNPs ADRβ2 R16G AA基因型高频率及GG基因型低频率,对预警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及哮喘发作风险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早期甄别哮喘高危儿的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Th17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7 A、IL-1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重症肺炎及同期轻症肺炎、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根据转归不同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当天及重症肺炎组第4~6天、9~11天血清IL-17 A及IL-10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 重症肺炎患者促炎因子IL-17 A水平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及健康体检者(P<0.05),但抗炎因子IL-10水平差异不显著;② 动
目的 探讨CT影像学评估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频繁住院情况的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调取患者的肺部CT图像,利用Thoracic VCAR软件对纳入的数据进行定量CT分析研究.得到肺气肿的测量值[CT值小于-950的HU低密度衰减区占两肺体积百分比(%
目的 探讨术后手法肺复张对预防苏醒期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19年12月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手法肺复张组(54例)和常规机械通气组(56例).手法肺复张组患者在转入麻醉苏醒室后,在常规机械通气下间歇给予3次手法肺复张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麻醉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三天肺部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 实施手法肺复张组在苏醒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术后3天肺部并发症发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8月期间新诊断为OSA患者93例.分别在2015年和2018年对患者的IMT进行了测量.采用多变量回归模型确定IMT进展的预测指标.结果 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OSA患者的颈动脉IMT、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颈动脉壁增厚或斑块、高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结合卧位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8年1月-12月入住我院IC U的27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35例和试验组1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卧位康复训练.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结果 试验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
目的 探讨体验导向型精神运动统合训练(PMT)在女性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9月我院收治的47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47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体验导向型PMT,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正负性情绪、抑郁和焦虑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 两组干预后正性情绪、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负性情绪、消极应对、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治疗联合团队资源管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4月-2021年3月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护模式,观察组实施团队资源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救治速度、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H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就诊-CT检查时间,CT检查-用药时间及DNT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
目的 探索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风险系数(RPN)值、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63例.参照组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行FMEA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RPN值、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及生命质量.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RPN值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
目的 探讨体重对成人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与气道反应性的影响,了解大体重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特点.方法 收集初诊哮喘患者620例,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A组,BMI≤23.9 kg/m2)、超重组(B组,23.9 kg/m227.9 kg/m2),各组再分为男、女亚组.对比不同组别及其亚组间肺通气功能及气道激发试验指标的差异,并分析BMI、性别与肺通气功能及气道激发试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B及C组小气道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00%(0例)、0.72%(2例)和56.10%(69例).B、C组FEF75%A
目的 探讨基于十六字诀的急救管理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3月-2019年1月就诊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管理;将2019年2月-12月就诊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基于十六字诀的急救管理.观察两组急救效率、心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时间、心电图-导管室时间、就诊-球囊扩张(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救治后LVEDD、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