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失速条对失速特性影响研究

来源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某民用飞机失速特性欠佳的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方法设计了加装在机翼上的失速条,对气动力和流场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风洞试验研究了加装失速条后某民用飞机的失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加装失速条会降低最大升力系数并改变机翼上的流动分离位置,明显改善飞机的纵向力矩特性和横滚特性.
其他文献
为改善矿井巷道的应力状态,提高煤巷围岩的稳定性,在对强帮强角锚杆支护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帮锚杆横截面积、帮锚杆长度及帮锚杆角度对煤巷支护效果的影响.结果 发现:帮锚杆横截面积和长度对加强煤巷帮部支护强度的作用依序增大;而当帮锚杆倾斜向上的角度从0°增加至45°时,顶底板及左右帮位移变化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且该区间存在相对最优角度值.
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设计规则为基础,首先基于型号为Honda CBR600 RR的发动机相关参数,创新性地设计出链传动的最佳传动比以及链传动的基本参数,并根据相关参数进行大、小链轮的设计.然后基于方程式赛车的设计制造经验设计新的传动系统,选用托森差速器并设计其壳体、输出轴等,实现了赛车的进一步轻量化,从而保证赛车能够拥有优良的动力性能.最终通过对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进行ANSYS仿真分析,证明其满足设计的强度需求.
对重型卡车储氢和供氢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利用热力学模型描述卡车耗氢过程,对卡车行驶过程中的热力学工况进行监测,开展节流过程及冷能转移过程的研究.首先,针对深冷高压氢特点和重型卡车动力学参数建立面向低温流体的热力学模型,包括整车物理模型、储罐热扩散模型、供氢导热模型、供氢流动换热模型的构建,并对热力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其次通过ANSYS Fluent流体仿真模型验证换热系数准确性.研究显示,供氢节流过程会使氢气发生液化导致供氢压力不足.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提高深冷高压氢的利用效率,对加热策略及其影响进行
采煤机进行截割采煤过程中受到的载荷较大,对采煤机的截割部行星减速器的寿命产生影响,而采煤机的牵引速度及滚筒转速是工作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运动参数,因此针对牵引速度及滚筒转速对行星减速器疲劳寿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并建立了疲劳寿命的变化曲线.依据不同的曲线关系,可以对牵引速度及滚筒转速进行协同控制,从而保证行星减速器的疲劳寿命,提高采煤机的可靠性.
为加强通风机性能及安全性,保证气体的良好流动状态,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式,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分流叶片对通风机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分流叶片及通风机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提高通风机的安全稳定性,更好地为矿井作业提供通风保障.
针对变压器铁芯钢片在生产和运输中受挤压容易变形弯曲,设计了一种变压器铁芯钢片自动矫直机,实现了对钢片的自动矫直;设计了一种散热片自动焊接装置,实现了散热片自动装配与焊接,并能在焊接完成后进行超声波探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应用于电力电子变换装置的变压器,完成了样机的安装并进行了测试.通过实验验证了变压器参数设计和所设计的自动化钢片矫直机、散热片焊接装置的正确性.
针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专业术语,定义了19个概念,如带式链、泵的两个特征、储能块等;修改了25个概念或分类方法,如凸轮、齿轮机构、轮系、键连结、轴和轴承等;使15个概念符合语言学要求,如疲劳磨损所造成的点损、减小载荷波动的改造等.提出了基于啮合力分析的主动斜齿圆柱齿轮所受轴向力方向判断依据.研究成果使该学科的概念更容易被初学者接受.
滚筒螺旋叶片磨损是制约采煤机生产效率提升的瓶颈问题.以MG2×55/250BW型采煤机为例,针对滚筒螺旋叶片的磨损现象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磨损行为开展了模拟仿真工作.结果 表明,叶片不同位置磨损量存在很大差异,边缘位置磨损量相对更大,后端磨损量比前端大.将定螺旋升角结构优化改进成为变螺旋升角结构,螺旋升角在10°~16°范围内变化.对优化后的结构再次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最大磨损量降低了9.11%.将优化后的叶片结构应用到采煤实践中,其运行良好、稳定,使用寿命可以提升30%以上,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
针对高压供油泵主轴轴承润滑问题,引入多相流模型模拟计算出润滑油膜的气穴分布,运用Fluent软件建立高压供油泵主轴端滑动轴承油膜有限元模型.依据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运用瞬态仿真的方法分析计算不同转速、进油压力和油品黏度对油膜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速和油品黏度增加都会增大空穴面积,降低润滑效果,但油品黏度增加会使油膜承载力增大,又对润滑有一定积极作用;进油压力增加使空穴气体平均体积分数减小,油膜承载力增加,有助于润滑,增大进油压力是增强润滑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煤炭开采时,采煤机受到煤岩的载荷冲击作用容易造成截割机构的受损或破坏,在截割阻抗变化时,通过调节滚筒的转速来降低截割结构的载荷.在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中,采用截割结构的耦合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控制方式均可降低截割机构的载荷作用,并通过优化可进一步降低采煤机的载荷作用,提高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