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佛教雕塑历史文化探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121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谈及紫砂,世人往往会狭隘地理解为紫砂壶,其实除了紫砂壶,紫砂雕塑以及紫砂文玩亦是紫砂艺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紫砂雕塑,它占据了紫砂艺术很大一部分比重,尤其是佛教题材的紫砂雕塑,不但从业者众多,而且也更好地发扬了紫砂与佛教文化缘起缘深的文化交融,对于紫砂佛教雕塑进行艺术与历史的探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佛教雕塑;紫砂艺术;探究
   紫砂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海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追溯它的诞生起源,与佛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透过历史演绎中的鼻祖供春与金沙寺僧,可窥紫砂艺术的诞生是从寺庙和禅文化伊始的。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历史源远而流长,唐代诗人杜牧曾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由此可见早在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文化之兴盛。从古至今,关于佛教题材的艺术创作五花八门,不同材质工艺乃至地域文化差异皆繁衍出了不同艺术形式的佛教艺术作品,紫砂佛教雕塑也只是其一。
   谈起紫砂艺术的诞生,历史一说自北宋起始,北宋初创大壶煮水,而紫砂为茶而生、因禅而盛,往上追溯唐朝便有饮茶之风盛行。唐人饮茶文化,其实最早是从佛教僧家传出的,紫砂俗语有云“茶禅一味”道尽了其中渊源,而“吃茶去”也在紫砂圈中广为流传,它取自于赵州和尚之谒语,后在紫砂艺术作品里常见之装饰文字。紫砂文化的萌芽,依托于佛教僧人与茶禅文化发芽,当时年代百姓民众生活困苦,紫砂文化野史中的“始陶异僧”与“富贵土”的传说,未尝不是一种真实的紫砂艺术诞生的人文社会环境。
   时代文化在发展,国人的饮茶形式与文化不断精进,传至明代开始流行案头小壶泡茶品茗,文人士大夫沉浸紫砂文化,一时犹如诸子百家争鸣,紫砂发展成为日趋成熟的民间艺术文化。它的茗壶广受追捧,甚而成为陶都名片,但紫砂雕塑同样伴随着它的整个艺术历史进程。明代中后期,当时的紫砂名家徐友泉从捏塑泥牛开始,将紫砂泥应用于雕塑创作。《阳羡茗壶录》中有记载,徐友泉潜心学习紫砂技艺,从造型上别出心裁,把雕塑与砂壶结合,令世人震惊,而后更创作出更多的题材融汇雕塑装饰的紫砂壶作品,以及佛像、动物等雕塑,这从另一层方面来说紫砂雕塑技艺古已有之,应早于徐友泉年代。
   明中期饮茶文化的兴盛,文人士大夫的追捧,紫砂壶艺一时蔚然成风,但其实紫砂雕塑艺术的发生与紫砂壶艺大概是同时的。同为造型艺术,雕塑与制壶交融,雕塑可装饰壶体,砂壶型体亦可为雕塑形态,只是当时紫砂的唯一性与风头太盛,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紫砂雕塑的默默发展,民间有云“紫砂雕塑早期多为摆件,后有雕塑”,紫砂雕塑早期或也多是紫砂壶艺人闲暇时所作。说起紫砂雕塑,不得不提及明万历年间的紫砂宗匠陈仲美,他正式开创了紫砂雕塑艺术类别。陈仲美其人多才多艺,不仅紫砂制壶技艺高超,擅于炼泥,艺术创作题材更是广泛,除了制壶,雕塑也堪称一绝,花草鸟兽、观音佛像等皆被它交融于紫砂雕塑之中,尤其是佛像观音被世人称为神品,为紫砂佛教雕塑艺术奠定了基础。那时佛教文化不断发展,佛教雕塑逐渐摆脱寺庙石窟的桎梏,大佛递减,小佛雕塑慢慢流行,而恰逢紫砂风潮,因此紫砂佛教雕塑的兴起可谓天作之合。陈仲美之后,越来越多的紫砂制壶艺人涉猎紫砂雕塑这一行,欧正春、陈子畦、项圣思等等,直至划时代的宗匠大家时大彬的横空出世,紫砂雕塑艺术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历经明代徐友泉、陈仲美、时大彬等代代紫砂宗匠的艺术传承,紫砂雕塑发展至清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清代紫砂雕塑艺术作品时代特色更为突出,清初期紫砂雕塑尤其是佛教雕塑在皇权与宗教的主导下,其风格庄严肃穆,艺术流于形式压迫感强;乾隆之后,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宫廷紫砂的兴起,推动了宜兴紫砂艺术的整体发展,一大批卓越的紫砂壶艺名家百家争鸣,其中尤以一代宗匠陈鸣远为代表,给紫砂雕塑艺术焕发了新的活力生机。陈鸣远不仅紫砂制壶技艺杰出,紫砂雕塑同样如入化境,瓜果植物、紫砂文玩皆有涉及,彼时佛教雕塑文化趋于小型化,在陈鸣远的引领下,紫砂佛教雕塑题材上注重与其它文化交融,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突出个性、实用以及世俗化,此后色彩装饰的引入,极大地丰富了清代紫砂佛像雕塑的表现形式与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实业救国风潮兴起,影响了整个紫砂艺术行业,大量紫砂商贾企业涌现,在此社会大势的推动下,宜兴紫砂行业迈入复兴期,宜兴蜀山周边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业紫砂,此后更是开始迈向国际市场,使得紫砂艺术闻名海外。在此紫砂大势之下,紫砂雕塑艺术同样迎来了中兴时期,据《陶瓷工业志》记载,当时从业紫砂雕塑的艺人汇聚于蜀山紫砂厂,文玩、花器、人物、佛像等百花齐放。在一大批紫砂名家的钻研努力下,紫砂造型艺术与紫砂雕塑技艺更为融汇,同时期许多紫砂佛像雕塑精品制作问世,诸如蒋彦亭、范鼎甫、张兰舟等等不一而足。
   紫砂雕塑艺术发展至现代,可谓迈入新时代,其主要的佛像雕塑品广为社会好评。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工艺技术、人文艺术融入紫砂,紫砂佛教雕塑展现新风貌,烧成工艺提升、石膏模具以及大型窑口,紫砂佛教雕塑已可摆脱小型小件的桎梏。
其他文献
中美社论的施事行为中,两方社论都以阐述和宣告为统领行为,以指令和表达为辅助行为;统领行为中以事件的状态描述、数据披露、性质评判和动态推测为主要行为;两方社论施事行为
“落花”是纳兰性德、李煜词中经常出现的一类意象,但由于两人在身份、经历、思想诸方面存在主体差异,加之落花意象的多元意蕴,二人落花词的侧重点并不相同。纳兰性德偏于闲
摘 要:数据资本兼具资本与商品的两种特征,既可以作为生产资料进入生产体系实现价值增殖,也可以作为商品进入交换系统实现价值交换。按照马克思资本理论学说,数据资本也应具备资本的三重特征,即生产资料、价值增殖与生产关系,最终体现了与活劳动相对应的生产关系,但是数据资本不能概括为一般资本异质性形态,而是超越一般资本形态的新的资本形态,既具有实体物的形态,也具有虚拟信息的形态,是能量集聚与转化的载体。数据资
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现状、阅读自我效能感水平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知,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频率和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阅读子策略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摘 要:高校政治生态环境影响办学质量与学校发展,“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是优化高校生态环境的关键但不是全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意识提升是优质政治生态的保障。提炼并分析高校政治生态优化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优化方法、实施着力点与有效路径,可为高校深化政治生态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核心要素,高校政治生态,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
“文革”瓷是指1966年至1976年间生产的,有着明显“文革”色彩的陶瓷制品的总称。虽然“文革”瓷主要用于特定政治思想的宣传,但其中却也蕴含了许多今天看来依然非常珍贵的非
提升中共党史知识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是高校落实好党史学习教育任务,推动大学生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更有效开展党建及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知识转移理论,
摘 要: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解决好农村居民增收难的问题。自21世纪以来,陕西省一直坚持农村、农业和农民优先发展的目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的角度,对陕西省1999-2019年财政农业投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关数据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得出陕西省财政的农业投入对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这一结论。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比重,完善投入结构,优化投入方式
摘 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乡村社会呈现出不同的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乡村治理的结构历经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政社合一”结构确立、改革开放初期“乡政村治”结构形成、改革新阶段乡村社会管理的新发展和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结构的共治走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乡村治理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阶段乡村社会的治理特点,也可以从中吸取治理的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厘清“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需突破惯有的单一角度,结合理论认识中存在的交织现状、争论关键和视角转换对其进行“课程与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