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观察

来源 :医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行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IL-6、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外周血中TLR4、核转录因子(NF-κB)及髓样分化因子(MyD88)水平相近(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8%,低于观察组的95.38%(P<0.05);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可降低新生儿肺炎患儿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免疫分子含量,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基础治疗结合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2021年7月16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上,中央民族大学的孙晓天教授做了题为《中国义务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的报告,本刊记者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就此话题对孙晓天教授(以下简称"孙")进行了采访。该访谈的部分内容已刊发在本刊
期刊
目的分析清瘟解毒汤联合改良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于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接受改良口腔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瘟解毒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疗效、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计划应时而生,地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发展地理综合思维是提升区域认知力的有效思维方法。本文主要讲解在初中地理教学时以创设问题情境、融合地图资源、对比典型特征、开展主题活动、回归生活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提升其地理区域认知力。
目的探讨影响丙种球蛋白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科收治的150例重症腺病毒肺炎并呼吸衰竭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20)和无效组(n=30),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住院时间
建立并运行监管质量管理体系是药品监管部门保证监管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持续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当前药品监管部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面临着缺乏专职质量管理队伍、体系标准语言晦涩难懂、质量管理观念有待转变、体系与业务存在"两张皮"等工作难点。为此,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组织保障、明确体系范围、积极借用外脑、抓好宣贯培训、抓好体系调研、制定方针目标、编制体系文件的实施路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
目的分析益气解毒法在小儿合胞病毒肺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吉安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小儿合胞病毒肺炎患儿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益气解毒法。比较2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血气分析、氧合指数、肺功能情况、炎症指标、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
本文以高中生物学"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例,介绍了如何基于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建构模型、形象直观地展现生物学知识,使之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MP)抗体联合降钙素原(PCT)对小儿支原体肺炎(MPP)感染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MP抗体、PCT及两者联合诊断小儿MPP感染的诊断价值,并对MP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中MP抗体检查阳性率(MP-Ab滴度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头将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药剂,使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深入了解ADC药物的分子特征和机制特点,并在ADC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其适应证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有效管理不良反应,对临床医生而言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转归。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