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工艺优化

来源 :塑料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熔融浸渍包覆工艺,制备玻纤含量为40%的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LGFRPP)粒料,选择注塑温度、注射压力以及注射速率作为试验的3个因子,将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LGFRPP的注塑成型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了各注塑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注塑成型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对拉伸性能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射速率,对弯曲性能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塑温度,对冲击强度影响最显著的是注射压力;采用综合平衡原则,结合拉伸、弯曲和冲击性能,得到含量为40%的LGFRPP复合材料的最佳注塑成型条件为注塑温度250℃,注射压力40 MPa,注射速度6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32. 02 MPa,弯曲强度为200. 38 MPa,冲击强度为59. 34 k J/m2。
其他文献
硫代聚酯是一种兼具聚酯材料的优点(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热稳定性等)与含硫聚合物材料的优点(光学性能和金属吸附性能等)的新型材料.本文合成了含硫单体硫代羧基环内酸酐(MDTD),以希夫碱锰(Salen-Mn)为催化剂,在低投料比(50:1)较低温度(60℃)的情况下,抑制了小分子副产物的生成,实现了MDTD的活性聚合.在此基础上,利用Salen-Mn可逆插入氧硫化碳(COS)的性质,设计开发出了一条
为研究大倾角煤层切顶留巷巷旁支护体合理宽度及让压尺度,以四川柏林煤矿南段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结合大倾角厚层坚固顶板覆岩垮落特征,分析大倾角煤层沿空留巷顶板活动规律,建立大倾角煤层切顶留巷巷旁支护力学模型,提出针对巷旁支护体与采空区矸石协同压缩流变变形的巷旁让压支护机制,并采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不同巷旁支护体宽度及让压尺度下的沿空巷道变形特征。研究结果
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在美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居重要位置,是国家实验室的一个典型代表,其发展经验对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美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和政策文献为基础,对美国国家实验室的起源和发展做一探讨,分为三个时期:曼哈顿计划时期(1943—1946)、原子能委员会时期(1947—1974)和能源部时期(1977年至今),并对每一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做了概述。研究表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
工程机械技术目前已经在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使得技术生产过程发生巨大变化,最大限度提高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生产工作与学习效率,减少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成本。介绍国内外工程机械技术发展应用现状以及其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重点探讨机群多智能主体系统的混杂控制系统智能化、信息化应用技术要点,证明工程机械技术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正>一、实验标准偏差及平均值标准偏差数学物理解释1.实验标准偏差“标准偏差”是统计学名词,具体定义参照参考文献[1]。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有无穷多个测得值,会产生一个总体标准偏差δ。由于任何实际的测量,重复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因此实际中无法求出δ。为此在有限次测量条件下,引出实验标准偏差概念。
期刊
随着科技手段推陈出新,数字化正飞快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正处在转型中的文旅照明产业而言,除了要将“双碳”发展的理念融入项目的各个阶段,还需要积极推进“科创为骨,文化为魂”的设计理念。因此,文章从名坊园旅游综合开发配套及道路亮化工程项目实际需求出发,深度挖掘景德镇特色文化,制定适合该项目的设计策略,利用现代照明手段和设备,将“科创+文创”在项目中深度融合应用,实现“双碳”目标和“双创”协同发展,同
竹林土壤状况对幼竹生长起着最为基础的作用,活竹酒酿酒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等方面还未见报道。健康生长的竹林决定了竹腔内酒体的二次形成过程和酒体品质的高低,因此对活竹酒生产的竹林土壤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位于自四川长宁县竹酒酿酒生态园,研究了竹林核心区(J1)、非竹林区(J2)和竹林边缘区(J3)土壤微生态环境差异,比较研究了特殊竹林土壤微生态环境与其他林地、竹林的差别,并利
玻璃纤维拉丝过程中,需要在表面涂覆浸润剂改善玻璃纤维原丝在后道工序的加工性能,而织成的玻璃纤维基布在与树脂复合前,一般要通过热处理工序清洗掉玻璃纤维中的浸润剂含量,提高玻璃纤维与树脂的界面黏结性,使玻璃纤维基布与树脂、橡胶和其他物质很好地黏合。该文无碱玻璃纤维基布采用石蜡型浸润剂,通过对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热处理后玻璃纤维基布的拉伸强力、可燃物含量和白度等指标讨论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效率等因素,建议
分类考试是我国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通过国家放权、地方推动、院校参与后,改革底线基本确立,区域特色逐步凸显,生源结构有所改变。但仍存在诸如政策引导与配套改革机制不完善、地方实践探索改革创新依然不足、生源结构依然偏重普通高中起点生源、选择性向选择性与非选择性并存的转变略显滞后等问题。鉴于此,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应在政策供给质量、招生计划分配、院校与企业参与、分类考试的实践形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1》"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渗透实验探究思想,通过"塑料袋提纸杯、弹簧秤拉滑块、筷子夹钩码、自制教具、DIS软件"五个实验,打造了一条探究性强的实验认知主线。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涵育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目标,践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