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贫困:美国社区学校的理念、运行机制与实践举措

来源 :外国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wod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社区学校是其城市贫困社区教育反贫困的一种新型公立学校.理念上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家庭、学校与社区协同育人以及贫困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运行机制包括分工明确与跨界协作的组织机制,全面深入的需求与资源评估机制,混合型资源投入机制,以目标为产出的数据化运行机制.实践举措方面提供综合化的健康与发展服务,提供高质量的课外学习与活动服务,建设信任的家校关系等.美国社区学校在提高贫困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其终身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教育反贫困要以满足贫困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政府、家庭、学校与社会间制度化和常态化协同为保障,以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数据为支撑.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及市场化发展,英国学生办公室着手建立了高等教育治理的新框架.在新框架下,学生办公室设置两种高校注册类型,调整三个层次的高校地位申请条件及程序,并采取六类监测手段对高校风险进行管理.新框架以开放的竞争平台、严格的风险应对、突出的结果导向、科学的数据战略为主要特征,对高校、学生及政府治理机构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但新框架仍需进一步明确利用数据进行决策的方法、协调不同类型的学生利益、建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文化.英格兰高等教育治理新框架为我国迎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治理挑战、推进高等教育治理
21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逐渐形成了以《早期基础阶段实施纲要》为核心的早期基础阶段教育政策.通过聚焦《早期基础阶段实施纲要》三次修订过程中文本内容的演变,以《早期基础阶段实施纲要》(2017)为基础,围绕目标、内容与实施三个类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英国早期基础阶段教育政策具有以保障儿童权益为核心,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注重教职工从业素养,家、园、社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日本对于校园欺凌问题已有30余年的研究和治理经验,日本校园欺凌治理方案和模式的建立也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探索、积累、发展的过程.基于从历史视角出发,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校园欺凌的行为特征、官方对于欺凌原因的认识以及防治对策进行整理,即80年代的“越轨矫正型”、90年代的“心理援助型”和2000年以来的“风险预防型”三种治理模式,并对各时期对策的效果进行评价.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校园欺凌模式的变化呈现出从重视个人属性到重视环境因素,以及参与主体多元化、制度安排体系化的趋势.日本的经验提示我们
长期以来,学界对文学翻译的忠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似乎难下定论.本文以《荷塘月色》七种英译本为例,从意义和风格两方面讨论文学翻译的忠实问题.通过对比研究七种译本发现,就具体字词、句子和段落而言,各译本的忠实度不一,存在多处不忠实于原文意义或风格的情况.研究表明,忠实的译本能更好地传递原作的事实和精神,还原原作的历史语境.对文学翻译忠实性的讨论对文学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为“文学翻译是否应该忠实”这一问题提供参考答案.
美国较为重视早期写作教育,关注幼儿写作能力对个体适应未来学习与生活的重要作用.美国3~6岁幼儿写作教育理念反对消极的等待发展观,支持幼儿读写能力的持续萌发;反对孤立的技能强化,强调幼儿写作的社会文化互动功能;反对线性写作教育观,着力促进幼儿语言的整体发展.在此理念指导下,美国形成了《州共同核心标准》指导下的幼儿写作教育标准体系,支持幼儿利用多种语言符号进行写作,强调幼儿写作的记录与表达功能,引导幼儿写作教育的超越技能取向.美国3~6岁幼儿写作教育的实践特征表现为:重视创设丰富的写作环境,重视家园合作开展幼
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追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也是科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对15个国家的课程标准和38位一线教师的深度访谈内容进行文本分析,结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构出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责任与态度四个素养和41个观测指标.以此为依据,使用AHP分析得到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式为:科学观念与应用×0.177+科学思维与创新×0.273+科学探究与交流×0.195+科学责任与态度×0.355.四个素养在科学学科中所起的作用各有差异,但都是科学学科必不可少的要素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竞争的日渐激烈,加强区域合作已成为高校应对全球竞争的基本举措.为进一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全球竞争力,构建更加统一的教育体系,欧盟委员会推出了“欧洲大学”联盟项目,并已资助建立41个联盟,这些联盟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欧洲大学”联盟合作网络,并在合作网络节点选择、网络位置嵌入等方面呈现出多种特征.欧盟委员会通过把控联盟成立标准、加大公共经费投入、支持教育与研究创新协同以及明确小团体网络模式等宏观治理手段,保障了“欧洲大学”联盟合作网络的平稳运行.这也给我国政府或高校进行“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
本文以“时间性”和“空间性”两个认知范畴为抓手,分别阐述了汉语合体字和双音节词的构造、汉英动补结构、汉英主从复杂句中标记词的设立以及汉英篇章的建构机制,发现汉语从词汇、句子和篇章等三个语言层次均遵从“时空同态”的原则,但英语却遵从“时间突显”的原则,也即蕴含时间性的语言结构和蕴含空间性的语言结构在汉语中往往可以镶嵌于一体,不设立标记词(如关联词、副词或介词)加以表示标记衔接,但英语往往在蕴含着时间性的语言结构上设立标记词以明确其时间性或动态性.这一研究发现为汉语篇章的英译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翻译原则——汉译
[1]大河总是穿大城而过,依照同样的逻辑,小河春天涨水有时候也会把廉价的小农场变成孤岛.我家那座农场就是个廉价小农场,四月我们去农场时,偶尔就会因小河涨水被困在孤岛上.
期刊
日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资质与能力”为主旨.“资质与能力”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力、判断力与表现力”以及“向学力与人性”三要素,是“生存能力”的具体化,也是“扎实的学力”的进一步深化.基于“资质与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将“资质与能力”的培养纵向贯穿于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横向根植于各门学科课程,构建“面向社会开放的课程”;课程实施倡导“主体性、互动式、深度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强调基于核心概念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注意通过教学研究寻求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并以“资质与能力”三要素为学习评价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