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探究课中教师引领的三重境界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5-0000-00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研活动中观摩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探究课”,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发,但也发现在不少探究课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误区”,就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未能全面、充分、真正地发挥教师应有的引领作用。如有的课堂将探究活动变为完全的学生自主活动,学生在探究中盲目活动,欠缺方法,获益甚少;有的课堂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变为探究课堂的探究主角,学生则成为教师探究的陪衬。笔者认为,无论是放羊式的学生探究活动,抑或包办式的探究课堂,都完全缺失了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正确的引领。新课程背景下以探究教学模式为特点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个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
  笔者以人教版化学选修5中“卤代烃”这一节知识的教学为例,就高中化学探究课如何达成教师引领的三重境界,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
  
  境界一: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启发提升思维层次,实现感性认知向理性思维的飞跃
  
  课的开始,教师提供了溴乙烷、水、四氯化碳等试剂,学生通过实践获得对溴乙烷物理性质的初步认识。高二的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了解到溴乙烷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然后尝试分别将水、四氯化碳和样品混合,通过观察现象了解溴乙烷的溶解性和密度。通过这一简单探究,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习的兴趣也被进一步激发。但如果就此完成溴乙烷物理性质的学习任务,那么这样的探究是十分肤浅的,思维层次较低。教师应当进一步引领学生将已有知识乙烷的物理性质和溴乙烷进行比较,同时展示乙烷、溴乙烷的球棍模型,启发学生发现二者性质的差异,引导学生从结构差异去分析对物理性质的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对比,从“简单获得知识”过渡到“新旧联系、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思维、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不仅能通过动手实验获得了溴乙烷的物理性质,而且通过教师的引领,对新旧知识进行的对比、思考,再一次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的化学思想,思维层次得到了提升,实现了由感性认知向理性思维的飞跃。
  
  境界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深度
  
  教科书中学生能独立探究的简单任务很少,大部分的探究活动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之前,提供探究线索、方向、重点,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引导思路、方法,在探究结束时进行必要的小结。如溴乙烷结构的学习,笔者就采用了“问题导入式”的师生协同探究模式进行实践,感觉效果甚好。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如表1所示。
  
  有了前一阶段水解反应的学习经验,学生就具备了对消去反应的机理研究和实验方案的优化选择的能力基点,完全可以仿效前面研究问题的思路来继续下一环节的学习,这种“模仿”是获得研究方法的尝试,是高层次的有效模仿。这一阶段的学习就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体会“在做中学”。因此,笔者提出本节课最后一个、也是难度最高的一次探究任务“研究消去反应”,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给出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论证。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方法掌握到位,都较为顺利完成了这次挑战,能力提升明显。以下是一组学生完成的探究报告(表3)。
  
  总之,中学化学探究课教学,应该是提高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阵地,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学会科学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提升化学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不断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欲,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论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教育时代,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思考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9-0015  小学科学教育主
摘要:分析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内容体系,发现教材从情境创设、活动设计、问题设置等多角度帮助学生构建微粒观,增强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优化了核心知识的教与学。  关键词:化学教材;微粒观;核心知识;情景设置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8–002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宋心琦教授认为,中学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
(一)  吉陶乐是一个带宝宝机器人。  他的工作就是帮忙带宝宝。带宝宝可是很麻烦的一件事。宝宝总是喜欢被抱在怀里,宝宝两三个小时就得喂一次奶,宝宝太小了,一没看住就会出危险……  最最麻烦的是,宝宝还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哇——”大哭。你也不知道他们是为什么哭,是肚子饿还是肚子痛?是该换尿布还是该哄睡了……  每个新手爸妈都为了宝宝忙得焦头烂额,睡也睡不好,如果白天还有工作,那就更头疼了。在
对于生活在17世纪的欧洲人来说,“大海的尽头究竟有什么”永远是一个值得探求的命题。因此,成为航海家是当时许多年轻人的梦想,鲁滨逊·克罗伊茨内就是其中的一位。出生于上流社会家庭的他没有遵从父命成为律师,却在朋友的怂恿下登上一艘开往伦敦的航船……假设你就是鲁滨逊,快和他一起開始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吧!
摘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以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为研究主题,以“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金属性递变规律”课例为载体,从师生互动类型及时间分布、引发互动的问题目标指向和互动的参与度三个维度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观察和研讨,探索了研究师生互动的课堂观察方法,促进了教师对师生互动内涵的理解,凸现了课例研究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价值,提炼了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和
摘要: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必须努力渗透科学素质的养育,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要抓住重点,以有关的化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基础要素和化学学科观念等作为课堂中科学素质养育的核心内容。用问题驱动学生化学主动学习,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学,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地实行师生互动、促进生生互动等,是有效的渗透学科核心素质养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素质;学科核心素质养育;元素
摘要:选择“酸雨”这一课题,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学习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学会协作学习。  关键词:EPA;酸雨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7-003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EPA网站作为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官方网站,内容丰富。在网站的导航处
摘要:本文分析了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案例,探讨了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理解;成功秘诀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101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不知不觉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中走过了八年。这里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但我最大的感受,却是充实。班级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