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有度 导读有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8848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时难以取舍、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等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却被边缘化。笔者借助校对外公开教学的机会,对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诗歌散文类名著《繁星 春水》的导读课做了有益的尝试,认为名著导读课要取舍有度,导读也有法可依。
  《繁星 春水》是一部诗集,由346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构成。这些小诗又是冰心“零碎思想”的汇集,但是贯穿着“母爱”、“童心”、“自然”三大主题。另有一些篇章表现人生感悟与思考,它们共同构筑冰心“爱的哲学”。小诗篇幅短小,文笔清丽,音调和谐,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应该说,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皆可作为学习的重点。不消说一节导读课,就是十节导读课也难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课程资源。事实上我们不必给名著导读课赋予太多的任务,一课堂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如果真的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那教者就把名著看低了。如何取舍,似乎很难定一个标准,只能因“材”施教。如果真要谈标准,那么学情是最好的标准。
  立足学情,取舍有度
  既然本次名著导读课是面向七年级学生的,那么就要尊重他们的学情。他们涉世未深,但是对于母爱、童真、自然贯穿始终的三大主题都有自己的体验,因此对涉及“三大主题”的诗作有较浓厚的兴趣。因而,这三类小诗的朗读、体悟是本课的重点,在朗读、体悟中感受诗中满蕴着的爱与微带着的忧愁。虽然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一类的诗作也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是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深奥了些。因此,点到为止。这是在作品内容上的取舍。冰心的诗虽借鉴了外国散文诗作的语言,但是又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精华,语言清新,表现含蓄。这一特点不得不提,然而又不宜深入。这是在作品艺术特色上取舍。另外,在学生的阅读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试着模仿原作,写了一些形神兼备的小诗,让人大吃一惊。因此,为学生搭建创作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情,又纳为本堂课上的学习任务之一。于是,教学目标几经考虑,定为:自读《繁星 春水》,积累自己喜欢的小诗;了解冰心小诗的艺术特点;诵读,感悟冰心小诗中满蕴的爱和微带的愁;尝试“春水体”小诗的创作。
  师生协作,真实阅读
  没有课前真正的阅读,那么导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而,课前真正地阅读是导读课成功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上课10天前,我就开始带学生一起诗作的阅读了。我先请他们通读一遍,圈出陌生的字词,通过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其次,结合人生体验为自己喜欢的诗作做些批注。第三,背诵一些喜欢的小诗。第四,重读所有小诗,试着从内容或情感角度为这些小诗分类。第五,开展诗作交流会,或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或提出自己的疑问。我和他们一起逐一完成以上几项任务。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他们的兴趣所在,了解了他们的困惑之处。这为我确定修正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前的准备活动虽丰富,虽有条不紊,但对他们而言一天到晚抱着诗读啊背的,还是比较枯燥。但因为有我同行,他们的脚步都很坚定。课堂上,我们师生默契地对话,是本课堂的一大亮点。课前充分的准备让我从容不迫,让他们收放自如。
  活动有序,导读有法
  导读活动的设计既要有梯度,又要有深度,否则导读课便成为成果展示课,失去导读的意义。在老师的导读下,学生情感更丰盈,认识更深刻,表达更精彩,思维有提升,才是名著导读的要义之所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五易其稿。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最后以理解冰心在《诗的女神》里表现自己诗歌艺术追求的一句“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哀愁,欲语又停留”一句为主线,建构起整个教学过程。先感受满蕴温柔的博爱,再体会微带忧愁的哲思,了解欲说还休的含蓄,最后抒写触动心弦的诗意。四个学习活动由感知内容、体会感情到了解艺术特点再到诗意表达、巩固提升,有梯度,有深度。
  各种形式的“读”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课前有通读、背读,课堂上的自读喜欢的小诗,有感情地演读《造物者》、诵读佳作、品读《故乡的海波呵》,读得热热闹闹,其乐融融。在“读”的基础上的“说”与“写”,也成为学生体悟感情,交流体验,表达思想的平台。
  这些活动切合新课标倡导的“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理念。
  本堂课结束的时候,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并深深地向学生鞠了一躬。我就希望听到学生动情的读书声、质朴的心声,看到学生对小诗的兴趣,感受到他们迸溅的才情,我满足了。
  保留遗憾,继续前行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堂我也有诸多遗憾,比如虽有取舍,但是否取舍得当?这个疑问要我通过今后的教学与阅读实践,进一步思索才能获得答案。再如虽是以学情定学习目标,但是有一项学情我有意回避了,那就是学生难以理解其中很多抒写人生感悟的诗作。而偏偏这些诗作,也是我的疑点所在。我不敢直面困难,所以选择避重就轻。我想,随着阅历的丰富,体验的丰盈,学生会对这类小诗有新的理解。名著常读常新,说的应该就是这层意思。
  既然常读常新,我愿意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继续前行,不懈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也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新颖多样化教学模式,其中案例教学法的科学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理念的优化,也能够从整体上锻炼、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就目前来看,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内容,教师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创新应用探究。  【关键词】实例教学法 初中物理 应用分析  前言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结合授课内容与培养目标,构建生动形象的教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体系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数学在所有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使数学教学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目前,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的工作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使数学教学能够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在数学教学上,利用互动的方式进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答水平,也能实现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文主要简述了高中数学课堂的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体育教学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而分层教学法采用到高中体育教学中,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较大突破。  【关键词】高中体育 分层教学 应用研究  所谓新课改就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分层教学就是典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体育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不同体质以及不同爱好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以其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多种优势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越来越常态。很多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它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失意的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是因为:再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想达到“行之有效”的境界还需要我们“薄批细抹”,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有“东施效颦”之嫌。为此,我们需要薄批细抹、慎思行之。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薄批
【内容摘要】高中生物的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了这一点,生物学习兴趣越来越淡薄。为此,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 问题情境 自主学习 实验活动  所谓的问题情境,即指任课教师通过以欲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相关教学知识点为依据,以此设计相关的问题,并通过问题设问的形式,使学生实现对特定问题的思考,进而让学生更为深入、全面
【内容摘要】我国是自然地理灾害频发的国家,频发的自然灾害会带给我国以巨大的损失。因此,灾害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地理教学中的灾害教育是我国公民灾害教育的重要环节。地理教师要明确灾害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课堂活跃度,以多元化的教学理论来进行地理教学中的灾害伦理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 自然灾害 灾害理论教育  前言  地震、火灾、海啸、泥石流、雪崩、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在我国频频
【内容摘要】初中体育老师组织了课堂教学,教授了体育技能与知识,那么,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就必须明白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是什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本文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心得,探究下如何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体育 核心素养 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体育教学与健康课堂的开展,这是区别于传
【内容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终目的是用于交际,然而,目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哑巴英语”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意义旨在探讨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 英语口语 现状 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际交流。而我国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速度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转移,其中以打工人口居多,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大人外出务工,留下孩子和老人在家务农,不仅没有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还会加剧其自卑的心理,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等问题。  【关键词】少数民族 留守儿童 生活环境
【内容摘要】以历史课堂为主要阵地,文章以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为抓手,以学生为最终的落脚点,探索和尝试、把历史学科素养落实到历史学科课程中。从历史课程的特点出发,对历史课堂精心设计、整合。打造学生真实“存在”的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关键词】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课堂 学生  当下,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专家学者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种成果紛现,百家争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