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243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创建情境 探索新知 联系实际 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要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指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创建教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建性,寻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搜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创建情境,让学生更多地聯系实际。善于创建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最基本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运用智力游戏创建情境;.运用实物创造情境;运用模拟生活创建情境。
  创建情境,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地体验成功,有助于他们发展洞察力、形象思维力,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二、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有物参照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对学习活动作出审时度势的调整,把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做到学生能够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能够发现的,教师不去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自主活动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探索成功的喜悦。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的老师善于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巧设疑点,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增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比如教学"体积的概念"一节,教材上有一个实验,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使学生明白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诚然,这个实验的确能使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的表象,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现象并不陌生,"乌鸦喝水"的故事学生早就耳熟能详。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思考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有的说乌鸦聪明;有的说放进石子水面升高了。我又重点设疑:为什么瓶中放进石子水面会升高?为什么放了许多石子后乌鸦才喝到水?学生有的说石子有重量;有的说石子占了一定空间,把水给挤出来了;有的说石子占的空间比较小,只有放了足够的石子,才能把水挤出来......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逐渐理解了体积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意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新知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三、培养生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
  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数100以内的数甚至更多,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一般5岁以后数学的思维能力才开始蒙发,上一年级的学生部分只能机械的数数,但对数的意义就不一定清楚,因此,就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数。如5个人,3枝铅笔,8朵花等等,在生活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认识数的含义。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现实生活中更好的为生活服务,同时用生活经验更好的为数学学习服务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又好奇,对于枯燥的数学公式或练习往往坐不住,甚至感到厌烦。实践证明,设计富于生活色彩而且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一定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注意力变得自觉、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导入生活化呢?我认为可这样做: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我校学生经常会在节假日随父母去超市购物的这一生活实际,首先教者用多媒体出示到超市购物的画面,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教者问:"我们到超市去买东西需要用到什么?"这时学生会一致回答:"人民币"。此时教者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并说:"我们买东西就要用到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再如:在三年级下册学习《求平均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昨天进行的跳绳比赛中,一小队6人总成绩是528下,二小队7人总成绩是609下。"我现在宣布:"这次比赛二小队获胜。"随着二小队的欢呼声,一小队的学生有的就说:"老师,因为二小队人数比我们多,当然总分就要比我们多了。您这样算成绩,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赶紧问到:"那怎样算才公平呢?"......在和孩子自然的对话中,引出了平均数,让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总之,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数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认真创造条件,创建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增强知识和实际联系,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形象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加强以课本主源,又不被课本知识所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我们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空间、氛围等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 数学 教学  课堂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主战场。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
[摘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所说的,"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从生活中学数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活动;兴趣;猜测;探索;发现  第一章绪论  我们从小事,大事,无数的身边事体会到;我们读书经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
本文通过选用CK5、CK8、Oct-4三个指标(CK5是基底层标志的细胞角蛋白;来探讨乳腺导管上皮祖/干细胞分化及其演变规律,为预防乳腺肿瘤的发生及提高乳腺癌诊治水平提供新的思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总是站在传统教育理论的立场上,一讲到底满堂灌。新课程观认为,教师、学生应共同存在于课程中,教学不应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因此,如何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是每位数学教师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學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学研究,"投入"是指活动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种活动中,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当前的任务或活动上,思维极其清晰、流畅,达到一种忘时、忘我的地步,并有着要进行下去的强烈动机。可以说,这是一种最理想的学习状态,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的潜力在此状态下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能够轻松愉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产生更多的创新性思维。  小学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常常使学生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
期刊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今天,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
目的:随着生物医学和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应的制剂学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临床上常用的蛋白质及多肽类药物,如血管
VS1系列光电传感器是一套完全独立的仪器,它拥有一个能将载荷转换至最大50mA的内置式放大器。由于采用了直接印制板安装技术,使其体 The VS1 Series Photoelectric Sens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