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覆盆子在宜昌市的发展前景和关键技术及对策建议

来源 :中国农技推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p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宜昌市成功引种掌叶覆盆子的经验,分析了产业的发展前景,总结了高标准建园、修剪绑缚、平衡施肥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药用制品为主、注重产品品质等对策建议,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为验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嵌合病毒活疫苗(PC株)和灭活疫苗联合应用于母猪的免疫效果,在天津市某PRRS阳性猪场,对部分母猪实施了两种疫苗联合免疫试验,利用RT-PCR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病毒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试验母猪精神、食欲和体温均正常,猪肛拭子和饲养环境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病毒;免疫后14~70 d,试验母猪PRRS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免疫后42 d,试验母猪的抗体IRPC平均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免疫后14 d,2个试验组变异系数分别下降31和44个百分点;试验母
自2013年以来,H7N9亚型流感对我国养禽业和人类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影响.疫苗作为重要防疫工具,在H7N9亚型流感防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H7N9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已在国内广泛应用.随着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对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及通用流感疫苗等新型疫苗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我国禽流感疫苗的开发与应用夯实了技术基础.本文对各类型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的研发情况以及优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更好地
为研究不同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免疫效果,通过对猪群的料肉比、平均日增重、转栏单头均重、死淘率、咳嗽频率、单头药苗费、肺部病变评分和猪血清抗体水平等指标测定,对常见不同菌株的3种疫苗(A、B、C)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将规模化猪场800头1日龄健康仔猪均匀地随机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在7、21日龄对试验组仔猪按疫苗说明书进行免疫接种,空白组仔猪不注射疫苗.所有猪只于21、48、80、140日龄采血及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猪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接种疫苗A后猪血清抗体水平和阳性
禽蛋兽药残留超标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常见的违法行为.本文梳理了禽蛋兽药超标相关案件查办的方法步骤,通过数据建模和量化分析指导的方式,推演违法行为发生时间,预判禽蛋药残消除时,指出了调查取证的重点,梳理分析了可以适用的法律条文和可能涉及的罚则事项,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办理禽蛋药残超标案的思考过程和执法要点,并对监督抽检与行政处罚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思考,以期为执法人员迅速打开案件缺口,理顺案情经过,做好依法行政提供参考.
球孢白僵菌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生防真菌,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害虫和蜱的防治.在侵染宿主的同时,球孢白僵菌分泌大量孢外水解酶,如孢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这些酶类不但能够降解宿主表皮,而且被认为是菌株致病性的关键决定因子.为获得高毒力菌株的筛选方法,选取实验室分离鉴定的5株球孢白僵菌菌株,通过测定菌株的孢外水解酶活性和菌株对小亚璃眼蜱的致死率,并对球孢白僵菌的毒力和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菌株蛋白酶活性与菌株毒力无相关性,菌株几丁质酶活性与菌株毒力呈现负相关性.本研究为蜱生防高毒力菌株的筛选以及酶活性的初步分
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国内样品中发现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提示当前临床中实际流行的病毒种群更加复杂.基因I型毒株从1957年传入葡萄牙后,研究人员就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多年来,国外对基因I型毒株的流行分布情况特别是弱毒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分析讨论.为此,作者就基因I型非洲猪瘟病毒流行与疫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小宗粮豆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消费水平多元化需求的有力保障.本文总结了近年我国小宗粮豆生产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形势,针对实际生产和产业中的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020年5月,江苏省某养殖场饲养的220只山羊疑似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共死亡25只.为鉴定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复合群类型,采集大肠、小肠内容物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肝、脾、肾等组织病料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试验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该分离株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呋喃唑酮敏感;该菌能造成小鼠发病死亡.此次从临床发病羊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在国内较为少见,截至目前未见类似报道,本研究为避免此类疫病的临床
2020年11月,上海市某宠物医院接诊一例疑似猫慢性牙龈炎(feline chronic gingivostomatitis,FCGS)病例.为确定病因,采集该病例的眼、口、鼻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确定为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对FCV分离株VP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发现其与其他18株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4.2%~81.0%,编码蛋白氨基酸同源性为82.2%~88.1%.构建进化树分析发现,FCV分离株与国内毒株的遗传关系较国外更近,但与目前临
本文从实施范围与面积、筛选的品种、主要做法等方面总结了甘肃省玉米粮改饲发展情况和特点,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效、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以促进甘肃省玉米粮改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