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堂好课标准的讨论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一堂好课标准的讨论,曾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今天我们再次将其拿出来,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呢?还有没有讨论的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历史学、历史教育学的发展,中学历史研究者对构成历史课诸要素、历史学习目标、教学形式的认识都已发生极大变化;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教师关注的重点也由绝对的教材权威移向“用教材教”,由绝对的教师权威移向“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的评价体系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冠以新教材观、新学生观之名的理念在思想层面被广泛接受。然而先进的理念是否能真正转化成为教学行为?教师和研究者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抓住学生的真实思想,使历史课与学生真正发生联系?课改十年后,我们需要回眸凝视,对过去的种种做更深入思考。因此,“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一个历久弥新、没有定规的话题,期待诸位踊跃参与讨论,解惑、创新,为历史教学新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其他文献
关键词?论从史出,教材,科技史,地圆说,授时历  中图分类号?演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9-0057-06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科技史内容,历来是教学中较难处理的内容之一。而如何恰当、科学地处理科技史内容的编写问题,也成为教科书编写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提倡全球文化多样化的今天,教科书中关于科技史内容的阐述,应力戒俯视其他文明成就的倾向。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有
在历史课程学习和复习时间相对减少的同时,高考的能力要求和试题难度均有所增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完成历史复习任务并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能否有效掌握基础知识,能否理解重点、难点?学生能否掌握一种便捷、高效的历史学习方法?繁琐的记忆和较多的练习,会不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为了切实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历史课程的高考复习应该重视并把握好教与学的匹配。①教师通过简洁、理性的方式处理复习内容
语言是一门科学,但是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承载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之一。新洪堡特主义的代表人物魏斯格贝尔(J.L Weisgerber)认为文化首先呈现在语言上,语言是最真实的文化现实,是语言将人类导入文化之中。人、世界和文化由语言连接成一个整体。“语言不仅开启了世界,也建构了世界”。人们所持语言不同,对外部的认知也会不同,进而导致各民族文化出现差异。每一种具体语言都带有某种文化印记,反映着一个民
美联储和其他国家的央行正在探索创建由国家支持的数字货币,允许消费者和企业利用数字钱包从事买卖和交易。  一名前美联储主管认为央行接受数字货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些数字货币可能看起来类似比特币,能够为买卖商品和存储财富的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和隐匿性。  由政府支持的P2P数字货币的出现可能会以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账本为基础。这可能是无现金经济开始的标志,与瑞典今天所发生的情况并没有什么不同。它们
[关键词]了解,研究,外部世界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3-0003-03    中国需要世界史知识的普及,因为他正在走向世界。  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与世界频繁交往,交往的广度与深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根据我国外交部近年的统计资料,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总数达到170多个,遍及全球。中国与世界的人员往来也更加频繁。近年我国每年出入境总人次数
十月革命前,高尔基不赞成暴力革命和任何武装斗争形式。1917年7月,他写道:“我不知道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能够拯救我们的祖国免于毁灭……如果一场革命不能在国内发展迫在眉睫的文化建设,那么,在我看来,这场革命便是无结果、无意义的。”在十月革命爆发的前一周,高尔基在他主持的《新生活报上》发表《不能沉默!》,要求布尔什维克中央公开澄清流言,回应是否将采取行动。他实际上是以这种方式劝阻革命,避免流血事件。因为
[关键词]初中教学,北师大版,黄山会议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LO)03—0067—03    为进一步总结历史课程改革和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的实验成果,明确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安徽省教研室、安徽省黄山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北师大版《历史》教材编写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2月18—19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2009年全国历
[关键词]课程观,教科书,课程决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7—0052—04    课程决策是指在课程发展(“课程开发”)过程中对教育的目的与手段进行判断和选择从而决定学生学习怎样的课程的过程。我们在课程发展过程中,要决定学生达到什么目标,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等,这些都是课程决策的过程。课程改革与实践是一项复
凡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追求。不同的教师其教学追求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感悟历史,启迪人生”是我从事历史教学的基本追求。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常会发现,实际课堂教学与自己的教学追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差距,有时甚至相去甚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实现自己的历史教学追求。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应该如何进行呢?现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例,作一简要探讨。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对象分析,
在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的方案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从选修课程转变为必修课程,这反映出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其课程价值及普适性。为此,本节课需要更多地突出课程价值。同时把课堂定位为高三下学期的高考复习课。此时,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已有相当储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知识的通贯培养和能力的巩固提升。   考虑从“和平”的视角展开本课。因为《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课程核心就是“和平”,讲“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