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mo283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有些方面仍然有待加强,建议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科学认知与有效管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研究、加大农业文化遗产的宣传普及、建立完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障制度。
   悠久的农耕历史和文明,塑造了中国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6年至今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各地区要积极开展并支持农业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及合理利用。“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建议辽宁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抓住亮点,进一步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业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的典型代表,展现着农业生态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以及珍贵的文化内涵,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服务,凝结了农民在长期改造自然环境的历史进程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然而,这些农业系统正承受着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竞争的双重威胁。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紊乱,传统农业生产与经济活力不足使传统生产方式逐渐被抛弃,等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农业文化遗产加速衰退,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亟待拯救。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提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为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推动并加快了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
   中国作为最早响应者与参与者,积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成绩显著。截至目前,中国已有15个项目被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占全球52项的29%。我国十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证明,作为重要的生产系统与景观,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维系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传承农业技艺、弘扬农耕文化至关重要,是确保农业乃至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2012年,原农业部制定了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2013年国家成立专家委员会,开展了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审工作。
   辽宁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截至2019年,辽宁省先后有4个项目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宽甸柱参传统栽培体系、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统、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统、辽宁阜蒙旱作农业系统。但是,辽宁省还没有被列入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或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个特殊的公共产品,具有公共和私有的双重属性。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冲击,大量农业文化遗产陷入被破坏、遗弃乃至消失的危机;另一方面,辽宁省已经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保护,避免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衰落。作为采取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较低,难以调动农户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与措施,指引农业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与策略,妥善保护、传承与利用辽宁省的农业文化遗产。
  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和资源。建议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全面的遗产普查工作为基础,依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汲取传统农业精华,深入挖掘其价值与环境、经济与社会文化的综合效益。
   制定辽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发展规划,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普查与申报,提高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建议辽宁省各级政府努力发掘与保护具有突出价值的农业生态系统,积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申报工作,建立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库,合理制定遗产地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并将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计划与考核依据。建议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为参考,推动建立辽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与体系,指导辽宁农业文化遗产的普查、发掘、申报与保护等工作。
   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离不开对遗产价值的充分理解与认识。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中,建议各级政府通过多种途径,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宣传册、互联网、自媒体等),在各类场所(公共场所、学校、社区等)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传播农业文化遗产的美学、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价值,提高全社会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挖掘遗产的多元价值,推动遗产的活化利用,支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产业融合。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与农业功能的开发利用息息相关。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的农业文化遗产,仅仅发掘了其基本的遗产价值,农业文化遗产所蕴藏的丰富的遗产价值被忽视。拓展农业文化遗产的功能,鼓励和支持挖掘遗产的多元价值与服务,能够带动当地农民在遗产的保护开发中获益,促进遗产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建议各级政府积极制定产业融合的遗产政策,鼓励遗产地发展多功能农业。
   建议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引导农户拓展农业文化遗产的功能,注重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深入推进各产业融合,打造“农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在资金与政策方面提供引导与扶持。建议围绕农业文化遗产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支持多功能融合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建设;鼓励村民、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农村群体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并提供资金(融资、税收)、土地(土地流转与承包)、人力(旅游接待人员的培训、传统技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扶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结合新一轮的辽宁村庄规划,加强遗产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農业文化遗产地的产业融合发展应坚持动态保护、协调发展、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以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为引导,协调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类关系。
   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智库,鼓励并支持相关研究,为遗产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议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成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专门机构,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培养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从而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推进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为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依托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识别与评价等基础研究工作。设立农业文化遗产专项课题,凝聚学术共同体的智慧与研究成果,为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献计献策。
   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障机制,加强遗产保护与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对农业文化遗产开展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2015年,我国出台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管理办法》是各级政府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主要依据。办法明确农业文化遗产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除专门管理机构外,建议建立多部门的协调机制与平台,平衡各方关系,明确职责,确保辽宁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为保障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建议出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地方法规,明确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具体指导意见。最后,积极鼓励大众参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建立健全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奖补机制与政策优惠,以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区域之间补偿),大幅提高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政策和经济扶持力度;培养并建立传统农耕栽培技艺的人才队伍,避免农业文化遗产的消失等。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师教学自主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学自主意识和权威开放作为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选取东、中、西部共六所城市597位幼儿园教师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总体上基本实现,但一般教学自主权缺失现象显著;幼儿园教师教学自主权与教学自主意识呈显著正相关,教学理念与教学情感对课程自主权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一般教学自主权与教学自主意识不存在相关关系;课程自主权与权成开放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建议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引领法治校园文化新风尚,形塑法治教育教学秩序观,凝聚学生具身发展的法治意识是其价值逻辑。然而,当下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课程内容单一、衔接性不强以及主体参与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为此,丰富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增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衔接性,营造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共生文化氛围已成为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进路径与方向,进而促进中小学法治思维的观念共识、法治精神的行动共识、法治契约的文化共识达成。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教育持久而稳定的关切和喜爱之情,表现为乐于从教的态度以及享受教育生活的独特能力。教育情怀的本质是“需要—满足”的心理结构,包含压力体验、行动倾向和享用状态,并伴随着教师的职业成熟过程而不断深化。教育情怀具有超越性功能、统整性功能、成全性功能。教师对教育功能的充分认知、对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的强烈责任感、对教育生活的审美建构,以及对学生和自身的深切关爱,都有助于促进教育情怀的生成。
基于学生的社会公共人身份和现代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学生必须更多地参与到各种公共事务中;同时,公共参与有助于学生个人的身份认同并形成归属感,从而促进其公共理性和德性的发展。公共参与是新时代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现代性的重要实践。当前,由于受个人主义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缺乏公共参与精神,或消极参与,或功利参与。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精神,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建构学校公共生活环境,促成学生公共参与启蒙;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公共责任感;教给学生公共知识和技能,奠定其公共参与信心;深化学生公共
依法治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一环。作为学校“人治”向“法治”转变的重要依据,学校章程当前存在认识偏差、内容深度不足以及人本属性缺失等问题。基于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中对学校章程的相关内容的要求,需要做到:提认识,明确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章程的重要地位;多视角,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合力构架分工明确的学校章程制定和执行体系;重内涵,发挥章程依法治校职能,构架权责明晰、个性现代学校章程制定和执行体系;人为本,构建保障师生权利,具有人文精神的学校章程和执行体系。
教研制度是基础教育质量的保障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不可替代。进入新时代以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区域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通过探索区域教研服务理念、工作内容与模式、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以“转型”为内在“驱动”,推进区域教研能力的整体提升,成为回应时代要求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多年来,铁岭市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紧抓历史机遇,坚持党建引领,汇聚磅礴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铁岭市委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上率下、高位推进、深入实施。好风凭借力,妙笔绘宏图。铁岭市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深度挖掘中央和省委的“政策红利”,精心绘制乡村振兴宏图。
2020年12月21日,辽宁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辽宁省贯彻落实工作。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主持会议、作传达并讲话。   会议强调,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2020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明确提出2021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2021年经济工作
编者按: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为庆祝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更为了让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专家学者编写《百年百词话我党》,以短小的词条形式,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历程中的100个重要历史事件,真实生动地再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在本刊上、下半月刊连续刊发。  6. 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
编者按:2021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为庆祝党的百岁华诞,本刊特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专家学者,梳理党史上的重要事件,讲述党史上重要人物的光辉事迹,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他出生在河南省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