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面对平稳度过“后高考期”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8日下午5时,随着最后一科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2014年高考落幕。“考完了,终于解放啦!”很多考生走出考场长舒了一口气。从此,考生迈入“后高考时代”,在这个长达3个月的“真空期”里,老师放手,社会组织也极少介入监督,高度紧张之后一下没了约束,作为尚未完全成熟的考生来说,极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家长必须立即接过“管理的安全棒”,让他们安全度过这个非常期。
  首先,家长要教育考生理性地看待高考。毕竟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而并非终点,如果把节点看作终点,那将是十分危险的。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几年中,每年因高考而自寻短见的人接近千人。
  其次,轻看成绩,放眼未来。“成绩不理想,对不起家人”这可能是自杀者一致的理由,这种看似合理的自杀逻辑暗含着家庭教育的缺失与粗暴,也彰显了社会上一些人价值观念的偏差现实。高考被国人寄托过多的期待和希望,被大多人视为人生上升的唯一通道,在如此沉重而残酷的语境下,一些心胸狭窄、不善自我调节的人走上绝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未雨稠繆,多加沟通,积极防范。在“后高考时代”这个管理的“真空期”,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动向,进行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让孩子做好“一颗红心,两种打算”,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成绩。人生是一场比马拉松更长的长跑,而非百米冲刺,高考成绩的一时滞后,录取学校的不理想,并非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只要在以后的岁月里,勤勤恳恳做人,扎扎实实学习,笨鸟先飞,后来居上,就会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同样会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摘自2014年6月11日《兰州日报》)
其他文献
随着微博的火热,很多媒体从业人员和读者喜欢把国内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时的版面放在一起比较,对各家媒体的头版和内版评头论足,发表各自的“观感”。纸媒在Web2.0时代,独特观
主要从小麦栽培技术的角度出发,浅谈现阶段中国在小麦栽培技术的现状和探索,并提出以此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技术的应用,重点探讨小麦育种技术,渗灌技术和“全膜覆土”播种技术,
目的:研究孕期缺氧对胎鼠胸主动脉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下收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氧化应激在其中的关联效应。  方法:怀孕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每组8只。缺氧组母
以云南金钗石斛实生苗为试材,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分别施用浓度均为5%的菜籽麸、花生麸、桐麸发酵液和复合肥,分别测定其分蘖数、粗度、株高、叶片数、冠幅、鲜重、干重、干鲜
在我们这个信息时代里,自然因科学和城市的发展与扩张而渐渐被人们遗忘于脑后,我们的观看对象满满地充斥着照片、电视、电影、广告、霓虹灯和报刊杂志以及网络的虚拟生活怪圈
本刊结合中外课堂观察的系统理论和最新研究趋势,紧贴广大一线教师改进、优化课堂教学的迫切需求,着眼指导性与实用性,从2014年1月起开辟“课堂观察”专版,分“观点”、“方法”
日前,社会学家周孝正在某报纸撰文,针对中国家长“功利性的成功观”进行批驳,并认为,以“挣钱多少、官位大小”来评判孩子是否成功的功利教育观是一剂“毒药”,最终会毁掉孩子。  此语可谓切中时弊。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当总统,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当比尔盖茨,这话并不难懂。可是,在当下的中国,很多家长都在向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所谓的成功教育观念——希望孩子长大后“当大官、发大财”。为了这一目标,不惜扼杀孩子的兴趣,强
近年来,逼“后进生”读职高,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全国不少省份都不同层度地存在着。本来,职高是学生初中毕业的一个正常流向,相关部门、学校和老师“动员”部分学生上职高也“确实为学生”着想,但为什么学生和家长却都不领情呢?笔者以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第一,首先是我们的职高工作不到位。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差,师资力量弱,学校管理差,学生在学校学不到应有的技能,毕业后就业前景渺茫,甚至不少学校把学生当成“
目的:回顾性计算本院2007年8月-2008年3月间确诊为冠心病且经过支架治疗的住院患者的SYNTAX积分,分析患者手术后24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终点事件与SYNTAX评分的关系,分析年龄及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