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C对良性气道狭窄干预效果的荟萃分析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丝裂霉素C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设置为建库至2019年9月,检索关于丝裂霉素C治疗良性气道狭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加以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包括440例气道良性狭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体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3,95%CI:1.08~1.39,P<0.05)。根据人种的不同,对该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亚洲人群中,治疗组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04~1.44,P<0.05);在高加索人群中,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RR=1.24,95%CI:1.01~1.51,P<0.05)。同时,治疗组经丝裂霉素治疗后气道直径(SMD=0.47,95%CI:0.20~0.75,P<0.05)及气促评分(SMD=0.47,95%CI:0.13~0.82,P<0.05)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6个月内介入治疗次数也低于对照组(SMD=-2.30,95%CI:-2.88~-1.72,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1,95%CI:0.58~2.50,P>0.05),可对症缓解。

结论

在单纯气道介入治疗基础上加以丝裂霉素C可改善患者气促症状,减少气道介入治疗的频次,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总体耐受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所致免疫相关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并在停药后出现免疫相关肺炎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64岁,食管癌术后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二线给予Keytruda(200 mg,静脉注射,每3周1次)治疗8个周期,
目的探讨中央型气道疾病患者气管镜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8月于应急总医院明确诊断的中央型气道疾病且需行气管镜治疗患者48例,其中良性中央型气道病变患者18例,恶性中央型气道病变患者30例,每例患者均于气管镜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行FeNO检查。结果良、恶性中央型气道病变患者Fe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央型气道病变位置不同,所测量FeNO水
目的系统评价头孢洛林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根据特定中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ClinicalTrials.gov、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的所有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11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共计2 031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头孢洛林酯治疗社区获得
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组异质性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下降。ILD运动受限的病生理机制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骨骼肌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呼吸康复治疗对ILD安全、有效,能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呼吸困难症状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该篇综述总结了ILD呼吸康复治疗的研究证据、目前的指南推荐、ILD的呼吸康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肺内原因和/或肺外原因引起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因病死率极高备受关注。ARDS患者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肺的顺应性降低、肺内通气血流比严重失衡等。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近年关于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的文献,阐述了其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据统计高达25%~30%,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原因的首位。研究证实,内皮细胞作为脓毒症众多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疾病的进展。脓毒症时失控的炎症反应破坏了内皮细胞的生理性凝血调节机制,甚至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了脓毒症时受损的内皮细胞对凝血调节机制的影响,旨在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病情,从而降低病死率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诊疗中的应用,为ABPA的诊疗及管理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30例ABPA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非ABPA哮喘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完善烟曲霉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血清总IgE者41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组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肺结核病的复发情况,确定复发病例中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感染的比例。方法对北京各区县随机收取的4 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从中筛选出治疗痊愈后,间断6个月以上再次入院确定为复发的病例。对复发病例进行背景资料分析,分析和复发有关的风险因素;并且对复发病例临床分离株应用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复发形式。结果从4 694例肺结核病临床病例中发现265例
目的对比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内科胸腔镜下的特征及常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的差异,为不明原因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胸腔积液待查"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因病因不明行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按病理结果分为结核组与恶性组,对比分析2组镜下特征和常见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指标。结果90例患者经胸腔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85例,确诊率为94.4%
隐球菌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地理位置、环境暴露、宿主遗传因素及免疫状态等都会增加隐球菌病发生的风险。了解隐球菌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隐球菌病,降低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隐球菌病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