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档案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国,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给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形成了记载众多感人事迹的档案材料。这些珍贵的档案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0年2月7日,《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档案工作的通知》强调:“疫情防控档案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真实记录,对工作查考研究、经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1]。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通电话时,提到“后疫情时代”一词[2],“后疫情时代”旨在强调公众运用“思辨”视角审视疫情前后各方面的变化,积极探寻个体和社会发展路径。“通俗来说后疫情时代也就是新冠疫情过去后的时代,但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境外输入、季节性发作以及持续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3]。在这个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冠肺炎档案的价值,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及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档案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一、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档案资源收集现状
  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力推动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要求做好疫情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各省市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加强疫情防控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如圖1、表1分别为发布收集抗疫专题档案的省级档案馆数量占比和省级综合档案馆疫情防控档案征集对象及内容。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各省级综合档案馆在疫情期间积极跟进,主动出击,充分认识做好疫情防控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打赢防疫战贡献了一份力量。从图表中看出疫情防控档案类型主要包含:从内容上看,疫情防控档案“主要涉及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及领导的批示讲话、重大决策部署、相关政策文件、会议纪要、协调机制、防控方案与措施、卫生检疫、医院诊治、科研攻关、物资保障、社会动员与捐赠、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汇报与总结、检疫监测、疫情统计、舆情治理、媒体报道与宣传、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等”[6]。从载体形式上看,疫情防控档案包括实物档案、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和声像档案等。从形成机构上看,包括医疗机构、社区、企业、个人等形成的疫情防控档案。从上面图表看到各省市档案馆收集到的资料类型多样,内容繁杂,且跨地区、跨部门调用档案利用会成为未来的主要需求,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已经迫在眉睫。
  二、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档案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
  新冠肺炎“档案数据共享平台是一个基于现代的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整合了采集、审核、存储、发布、共享利用等功能的软硬件集合”[7]。后疫情时代,共享平台的建设有利于将新冠肺炎档案资源整合,促进共享利用,从现实意义来讲,平台的建设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有利于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经验借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级档案部门及时跟进,主动作为,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用档案记录和见证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成就。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使得抗疫人员先进事迹及反映新冠肺炎治理和处理等各种有关档案有效地集中在一起,向国内外及社会各界人员提供共享利用服务,同时,在未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了经验借鉴,可以使国家快速做出反应,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也为别国抗击疫情提供了有效经验,彰显出了中国精神、中国担当,提升了国家形象。
  2.有利于社会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档案社会价值
  要保存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这段记忆,仅仅靠档案单一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构建全面、系统的完整记忆,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借助先进技术,构建共享平台,为新冠肺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收集的新冠肺炎档案中,包括了大量社会公众在社交媒体中产生的档案,其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而平台的建设,便利了社会公众参与其中,满足公众多方需求,充分发挥疫情防控档案的参考价值及社会作用。
  3.有利于促进疫情防控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新冠疫情的爆发引起了全体公众的担忧和高度关注。公众主要担心的常见问题有:新冠肺炎传播的途径有哪些、如何正确的佩戴口罩、有哪些有效的预防手段等。通过对各个方面的新冠肺炎疫情档案的收集,将众多有价值的、详细的资料在平台上进行展示,促进防疫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向公众及时普及防疫知识,了解当前疫情形势。在资源共享平台建成后,不断更新防疫档案知识,便于加强公众自我防范和防护能力。如“5.12”汶川地震专题数据库中汇集了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地震资料,能够与公众进行开放式互动、跨资源、跨地域的交流,极大地发挥了地震档案资料的凭证和情报价值,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利用,提高公众防范突发事件的意识。
  4.有利于满足管理需要,便于档案集中管理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这次疫情具有突发性,什么时候发生,什么地点发生,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我们是无法预料的。新冠疫情具有复杂性,疫情的爆发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具体原因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科学研究才能知道。具有破坏性,会对国家、政府、社会等各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还具有持续性,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虽然不会大规模爆发,但是还会在一些地方有零星的病例存在。根据新冠肺炎的这些特点,在管理中对档案的利用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需求。一是利用时间紧急,由于它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所以需要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档案找出对应措施来降低损失。二是跨地域、跨主体利用,因为它发生的地点、时间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于档案利用也具有一定的跨地域性。如在支援武汉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在其他城市防范疫情过程中也需要其作参考。三是成套性的需求,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管理者在各个阶段都有利用档案的需求。   目前收集的这些档案资源都保存在各个省市的档案馆中,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不利于资源的共享利用。“分散管理也使得突发事件档案的成套性不强,即同一突发事件管理形成的档案按职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或单位,即使在地方保管的同一突发事件档案,也因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不同分别保管,使得同一突发事件管理形成的档案无法按事件成套保管”[8]。鉴于目前管理现状,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必要的。
  三、后疫情时代档案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框架
  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数据共享平台的作用,保证其完整性,将从平台建设的主体、原则、标准、资源的建设等宏观和中观层面来描述后疫情时代档案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基本框架。
  1.平台建设的主体
  这次疫情的爆发是全国性的,这次疫情过程中,形成的新冠肺炎档案资源多且分散,仅靠档案部门一方的力量难以完成,“要贯彻‘一元主导、多元协作,分级实施、系统整合’思路”[9]。要充分发挥国家档案局和各省档案部门的专业指导作用,将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组织机构形成的新冠肺炎档案及收集的新冠肺炎档案进行规范化组织和开发,为新冠肺炎档案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整合提供可能。
  具体来讲“一元主导、多元协作”是指平台建设应该由国家档案局主导,国家档案局提出具体政策规划,交由各级档案部门具体实施,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协助、指导疫情应对部门、相关临时成立的组织机构及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的档案工作。“分级实施、系统整合”是指各级各类档案机构要根据上级政策通知对本地区形成的新冠肺炎档案进行收集、鉴定、归档、整理,在实现新冠肺炎档案资源初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以省域为整合单位,促进新冠肺炎档案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建共享,从而为构建涉及全国各地区、各领域、各层级、各部门的分布式新冠肺炎档案资源体系提供基础。
  2.平台建设的原则
  在平台建设时,国家档案局应该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建设原则,使平台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主要有五个原则。第一,特色化原则。该原则主要是指其内容应具有特色,其内容主要以疫情防控档案为主,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在选材过程中充分考虑新冠肺炎档案的价值作用和用户利用需求,避免盲目建设,突出该平台防疫专题的特色。第二,标准化原则。该原则是指资源建设、平台设计、技术应用等各方面都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该平台的兼容性和新冠肺炎档案资源的共享性。第三,实用性原则。该原则是指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法,充分发挥档案的凭证价值及情报价值,能够实际解决用户问题。第四,可扩展性原则。该原则指系统的设计、功能延展、数据更新等方面要预留一定的优化空间,可以随外界的变化及时调整,增强系统弹性,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第五,安全性原则。该原则是指系统安全、内容安全。在该平台建设时要以系统安全和资源安全为基本前提,尽可能保障平台正常运行,内容资源安全完整。
  3.平台建设的相关标准
  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规范。
  第一,档案收集标准。不同省份新冠肺炎档案的着重点可能不同,各省根据本省特色制定收集标准,各地档案馆执行相应的标准对有价值的新冠肺炎档案进行收集。总的收集原则是事由原则,将新冠肺炎档案按照不同主题收集齐全完整。
  第二,档案分类归档标准。对于档案的分类必须满足公众便于检索和利用、档案部门便于对档案管理等需求。只有对档案合理分类归档之后,我们才清楚认识每一份档案在整个分类体系中的位置,才能最大发挥档案的价值。新冠肺炎档案的分类应该注重四点:一是应该注重揭示和反映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二是应该使分类的结果能够满足档案的管理及其共享利用的需要,分类不仅仅要考虑到档案管理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文档管理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需要,更好地利用档案并发挥档案的凭证价值;三是档案分类标准的选择应该满足客观性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据职能特征、活动特征、项目特征、事件特征、任务特征、时间特征、内容特征等进行规范;四是档案分类中的类目名称的命名,应该做到概念清晰明确。可以将其大致分为:政府决策管理类、医疗科研类、公共卫生管理类、应急综合保障类、社区防范类、新闻舆情宣传类、综合类、其他类等。
  第三,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有利于维护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可读性。若无元数据标准,许多数字化档案关联程度较低,较为分散,就可能发生“信息孤岛”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元数据标准,有助于对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利用。在元数据著录时越详细越好,有利于为检索者提供多种检索词,便于用户精准定位所需档案。而对于著录者来说,他们追求元数据著录的简单性和准确性,如果元数据著录太详细完备,著录者的工作量会增加,著录错误的可能性也会提高,这样不利于用户检索。因此在指定元数据标准时,应该找到一个平衡,这就需要既要考虑到元数据标准的适用性,使其能准确地描述档案资源而且方便检索,又要考虑到元数据标准的兼容性,使其在发展中可以与国家标准相适应。
  “元数据的标准不仅规范了对该平台的描述方式, 帮助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和发现, 促进数据之间的共享和互操作, 更对关联开放数据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0]。对于一个元数据元素的描述,不同的用户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给人们的检索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受控词表可以对元数据的属性进行规范和限定,将某个词语确定下来,避免产生歧义。关联元数据本体构建首先要构建元数据的本体。在对新冠肺炎档案分类时将其分成了九类,这九类就可以是元数据本体,然后再建设元数据本体的子类,每一类下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标识信息、内容信息、分发信息、数据质量信息、数据表现信息、扩展信息、数据模式信息、限制信息、维护信息等关联数据信息,从而建设一个完整的元数据标准,便于社会各界根据自己需要检索信息。
  4.平台的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就是人们对于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使之成为有序的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过程。在平台的资源建设过程中可以从建设主体、建设对象、建设方式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资源建设主体:新冠肺炎档案比较分散,需要依靠媒体、档案部门、医疗防疫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多方力量共同完成檔案的收集工作。其次是资源建设对象:新冠肺炎档案类型、内容多种多样,其中涵盖了声像档案、纸质档案、实物档案及电子档案等,资源建设主体需要对档案进行鉴定,确保将具有保存价值的新冠肺炎档案收集完整。最后是资源建设方式:一般档案资源建设步骤比较多,需要确定选题、制定详细的计划等,档案部门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新冠肺炎属于突发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的时效性是第一位的,档案部门可能无法花费较长的时间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收集整理,从原来的计划性征集转变成了抢救性征集。而后将建设好的资源在平台上进行发布,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档案数据共享平台的实现方式
  为了保证档案数据共享平台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微观层面来看,整个平台由数据层、业务层、网络层、用户层四个层面构成,各个层次之间既界限分明、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第一,数據层。数据层是该平台建设的第一层,主要是为数据库建设提供数据基础并将疫情档案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传输到业务层。数据层包含了对疫情档案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并对收集的数据分析等四个模块。数据采集属于外部连接层,主要是通过数据接口与各个地区的行政管理系统、医疗卫生系统和其他系统接入,进行疫情防控数据的采集,为后面数据的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做好基础准备。数据存储主要负责对所采集的各类新冠肺炎档案数据按照数据来源、数据类型等进行分类存储和科学管理,提升数据资源的组织化程度。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整个数据库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对数据资源进行关联分析、数据融合、价值发现等,挖掘疫情防控数据资源的价值。
  第二,业务层。业务层是该平台的第二层,也是其中心层。主要功能是处理数据层中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完成业务工作。在该层可以进行授权和监控、权限管理、日志分析、权限验证、资源共享等操作,维护数据库中的信息安全。
  第三,网络层。网络层是该平台的传导层,它可以将共享的疫情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到互联网,通过云计算等技术将业务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封装后传输到用户界面,经由Web服务器进行公布。在用户层收到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层进入到业务层处理,业务层处理完毕后再经由网络层反馈到用户层,使平台更加完善,用户更加方便。
  第四,用户层。用户层是该平台的最后一层。该层是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接口,通过界面的浏览入口,以及提供的索引,用户可以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可以和平台进行交互、反馈,还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有价值的新冠肺炎档案向平台进行提供,相关人员会予以审核,一经采用将会发布到平台上。
  经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的重要性。新冠肺炎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共享,不仅是社会技术进步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利用整理好的数据更好地发挥疫情档案对国家、社会各界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便于档案机构向外部提供公开的各种档案信息资源”[1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为档案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国家档案局牵头,各省市的相互合作搭建此平台,使新冠肺炎档案更好地发挥了作用,充分实现了新冠肺炎档案的价值。在长期的“后疫情时代”,档案部门要做好新冠肺炎档案的各项工作,为国家社会和公众服务。档案部门应将该平台建设提上日程,并在收集、鉴定、标准、技术等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其打好基础,实现新冠肺炎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5]刘婧.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征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省级综合档案馆为对象[J].档案学通讯,2020(05):21-28.
  [2]张斌,杨文.论重大公共危机治理中档案工作的参与机制——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为例[J].档案学通讯,2020(05):4-12.
  [3]王竹立.后疫情时代,教育应如何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04):13-20.
  [4]黄新荣,杨艺璇.从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档案的收集看专题档案的建设——基于国内31个省级档案馆的网络调研[J].档案与建设,2020(06):4-9.
  [6]韩瑞鹏,徐海静.叙事与赋能:后疫情时代抗疫档案创新性开发[J].浙江档案,2021(03):42-44.
  [7]王烁.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12):117-121.
  [8]蔡盈芳.关于建立国家突发事件档案专题数据库的设想[N]. 中国档案报,2020-02-20(003).
  [9]常大伟,潘娜,董一超.关于建设重大疫情防控专题档案数据库的几点建议[J].中国档案,2020(04):60-61.
  [10]武琳,黄颖茹.开放政府数据平台元数据标准研究进展[J].图书馆学研究,2017(06):14-21.
  [11]卞咸杰.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性能优化的研究[J].档案管理,2016(06):17-20.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层施工的质量,强化公路应用的持续性和应用安全性,施工人员应明确施工技术类型,科学选择施工技术,正确行使施工责任,积极应用薄层沥青混凝土罩面的方式,保证沥青混凝土类型高速公路的结构完整性,促使高速公路表面可具有较好的防滑性能。良好的平整度、密实度可满足大型汽车的通行要求,保证高速公路通行的舒适性。基于此,本文借助具体的工程案例,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施工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造价管理工作的初期主要以预结算为主,这种成本管理效果欠佳。跟踪审计改进了事后审计的缺点,加强了审计的作用。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等方面起到监督作用,避免了腐败的滋生,同时对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以理想花园住宅小区三期为背景,论述住宅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过程,对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法。
西安绕城高速提质工程是促进西安绕城高速交通运行力提升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迎接“十四运”到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该项目实际施工仅为57天,比计划提前33天完工,总工期缩短40%。这期间由40余台维特根铣刨机、福格勒摊铺机、悍马压路机组成的施工主力设备车队性能出众表现出色,功不可没,尤其是诸多新机型应用表现可圈可点,值得一提。
关于道床减振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随着装配式建筑物的大力发展,关于装配式减震垫道床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结合武汉地铁七号线项目装配式减振垫道床施工案例,重点从装配式减震道床的设计参数、施工方案、具体施工工艺及相应措施进行介绍,总结了装配式减振垫道床施工的施工关键点,并形成了结论。地铁预制装配式减振垫道床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了环境副作用。装配式减振垫道床可以提高施工工效约20%,劳动力强度降低约40%。预制装配式减振垫道床结构在维修和更换方面更加快捷、省
为了提升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施工质量,实现施工过程的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控制,设计了一套智能化张拉压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施工中,可实现良好的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
湿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湿疹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嗜酒或过食辛辣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兼外受风邪,内外合邪,郁滞肌肤所致。治疗以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凉血解毒为主。采用二花山豆汤治之,效果良好。患者不妨一试。
2021年,中联重科的“母体”——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迎来65周年。作为行业科研龙头的建机院,以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试验装备以及济济的人才优势,有力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产品升级,从1956年创立到20世纪初,一直在我国建设机械行业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
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车流量逐步增多,与此同时对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路基面渗漏水问题较为突出,易影响道路桥梁的通行服务品质,甚至诱发安全事故。鉴于此,施工单位需准确掌握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建设条件,合理应用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切实提高路基面的防水性能,减小渗漏水的发生概率,确保建成后的桥梁可满足稳定性、耐久性等多方面的要求。
深基坑的质量将直接对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带来影响,加强变形观测,可及时掌握深基坑的质量情况,以便根据观测信息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保证深基坑的施工质量。阐述深基坑变形观测工作具有的时效性、高精度等基本特点以及观测要求,并围绕观测的主要仪器及使用方法展开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