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a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是理科重要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演示实验既是对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又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演示实验作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是提升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有效措施,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但高中化学的实验机制及实验方法上存在较多影响机制,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实验目的。故本文则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及创新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演示实验 改进 创新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现状
  在高中的学习课程中,化学课程教学时间较为紧张,大多教师与家长的观念陈旧,仍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为节省教学时间,简化甚至忽略实验,只在黑板上将相关的实验步骤及结论进行概括,通过灌输式教学或给予学生大量刷题来提高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为此,学生只能对其进行表面的学习,并不能深入化学的精髓,缺乏思维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加上很多学校缺乏化学实验管理制度,在对实验器材资源进行整理时,易将实验器材丢失或损坏,满足不了实验需求,从而导致课堂实验难以顺利进行。
  二、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1.改进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
  在钠在氯气中燃烧这一演示实验中,将1支大试管中塞入一个带干燥管的胶塞,将其用铁夹固定于铁架台上。同时在干燥管中垫入一层玻璃丝与石棉网,并放入少量的晶体高锰酸钾,将适量的浓盐水注入后立即塞紧胶塞,通过小片硬纸片将干燥管口盖住。教学内容中,高锰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的方程为:2KMnO4 16HCI=2MnCI2 2KCI 5CI2 8H2O。而由于干燥管中投入吸干煤油的金属钠后,金属钠会发生剧烈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白烟,最后生成氯化钠固体。若在这时向干燥管中加入金属钠,钠就会在氯气中燃烧。这个演示实验不需要在试剂上事先使用广口瓶对氯气进行收集,同时还不需要将金属钠放入燃烧匙中,通过酒精灯的加热即可。对实验操作的简化,可有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又如,在乙炔的可燃性演示实验中,是通过玻璃导管将乙炔气体进行导出,并对其进行验纯与点燃,并观察结果。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乙炔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黑烟,探究并推测出烃中碳含量的多少,碳含量越高则说明燃烧越不充分。但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玻璃导管较细,在气体导出时气体导出量较少,在燃烧的观察中黑烟并不太明显。为此,学生难以深刻的理解实验现象。故可对该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将一块冰放置于石棉网上,在冰上加一小块的电石,将其点燃,待产生气体时让学生观察其现象。
  2.增加学生参与度,提升演示实验的互动效率
  在处理乙酸乙酯水解的演示实验中,通过气味的变化来说明酯的水解程度,这种演示方法不仅缺乏科学合理性与说服力,还降低学生参与实验的参与度。为此,在这项演示实验中可对其进行改进:可选取三只试管,并向试管内分别加入6ml的蒸馏水、6ml的稀NaOH 溶液及6ml的稀硫酸,将三只试管同时放入70℃至80℃的水溶中后学生便可明显的观察到第一只试管酯层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而第二只试管的酯层消失速度很快,第三只试管的酯层消失时间较为缓慢。通过直观明了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可明显的观察实验的结果,对酯在不同环境下水解的速度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及认知。
  3.精心设置实验过程,加深知识的渗透程度
  在进行NaHCO3的热稳定演示实验中,教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实验,并且缺乏实验的层次性。而学生对两种钠盐的认知还未全面,在进行实验时,难免会出现观察结果不明确等情况。为此,可对该实验进行改进:选取两只大小不同的试管、一个单孔橡皮塞、一个双孔橡皮塞、两支长度不同的玻璃導管。将实验装置组合好后将适量的NaHCO3放入小试管中,并在大试管中放入一定比例的NaHCO3进行加热环节,学生便可直观的观察到放入NaHCO3的小试管中出现白色的浑浊物体。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明确Na2CO3、NaHCO3的热稳定性,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渗透,并在实验中提高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4.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铝在氧气中的燃烧这一演示实验中,教材内容的演示步骤是先将铝箔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后,再置入装有氧气的气瓶中,观察铝在氧气只燃烧的现象。该实验步骤简单,但成功几率并不高,且最终的观察现象并不明显,导致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实验的目的。为此可对其进行改进:在一张滤纸上涂上一层胶水,并在滤纸上均匀的散上铝粉,待晾干后剪取部分用酒精灯点燃,并快速将其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这样学生便可直观的观察到铝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现象,并加深理解。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对部分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学习兴趣,在对化学演示实验的观察中提高分析能力与理解能力,并掌握相关的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成绩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晓东.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创新分析[J]. 新课程,2017(15).
  [2] 郭可银. 新课标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及创新研究[J]. 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 (02).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也成为了教师密切关注的话题。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发挥数学游戏的重要价值,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游戏 实施策略  前言  开展数学游戏,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它有助于改变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
【内容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 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学生被动的去从事学习,就会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学习效率就会很低。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中文综 应用要
【内容摘要】2018年5月,刘蒋巍编著的《中学学科学法指导》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促进学生、教师的素养提升,该书阐述了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学法、教法,并力求做到“教学法精准实用,有案例一点即通”。  【关键词】学生 教师 素养提升 学法 教法  一、围绕学科学法、教法的教研  教育强,必先强教研!怎样的教研才是有效的?怎样的教研既有利于教师成长,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学习兴趣的
【内容摘要】小学音乐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演唱技巧,现在的音乐教学更关注学生艺术素养、精神品质的建设——所以,关注了小学生综合素养建设,有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发展的音乐教学,才是有效的。  【关键词】小学 音乐 教学 有效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能力课程,也是一门素质修养课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果教师仍然单纯地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技能教学,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发展
【内容摘要】近年来,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有了很大改善,教学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明显增强,这其中离不开信息化条件的支撑。本文基于信息化条件,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的分析,希望可以为今后初中英语的教学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 初中英语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又对社
【内容摘要】体态语言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而有效地使用体态语言对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本文,笔者从仪表语言、面部语言、体姿语言和空间语言四个方面就体态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体态语言 初中历史课堂 运用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
【内容摘要】物理是高中教学的关键课程,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十分强的课程,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压力比较大,进而影响物理课程教学质量。在开展物理课程之前,物理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但是粗略的處理教学内容或导致物理课程功效缺失。对此,物理教师必须细腻化处理教学内容,这也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方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内容 细腻化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物理学科,物理学科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日益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学校,社会,教师成为许多群体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近年来教育界一直热烈讨论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生为本,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生为本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对于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提高课
【内容摘要】作为高考中重要考点之一的函数综合题,应引起高中生们的重视,通过掌握高考函数综合题的解答策略来提升成绩,走入梦想学府。本篇文章对高考函数综合题的三大解答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考 函数综合题 解答策略  引言  高中生们应该提升对函数综合题解答策略的关注力度,通过大量的日常函数综合题目的练习,总结出函数综合题的解题规律以及策略,使解题规律以及策略烂熟于心,做到解题时思路清晰、不慌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渐渐成为一个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子女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