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形成层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u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木生长是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主要方式,树木生长过程受到气候与非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树木径向生长长期定位监测是明确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研究手段.本文对运用微树芯法的树木形成层活动及径向生长过程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综述了气候因素对树木形成层活动的影响:寒冷湿润区温度决定树木生长开始和停止,干旱半干旱区水分和温度共同决定生长开始,水分决定生长停止;生长速率和持续时间共同决定生长量,最大生长速率出现在夏至前后;短期施氮并不能影响树木径向生长动态.其次,探讨了生物因素对树木径向生长过程的调控:形成层活动开始时间因树种、树龄、竞争关系而有所差异;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动态与径向生长过程相耦合.最后,阐述了气候因素和生物因素交互作用下树木次生生长的响应机制.针对以上进展,本文提出了目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树轮气候学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研究表明,树轮密度是生长季温度的重要代用资料.本文建立了祁连山西段青海云杉132-135年的树轮最大密度年表、树轮最小密度年表、树轮晚材平均密度年表和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年表,比较了不同密度年表指示的最优气候信号及其季节组合,评估了其作为气候代用资料的潜力与价值.结果表明:树轮晚材平均密度和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对于树木生长季气候信号的响应远低于树轮最大密度和树轮最小密度;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和树轮最小密度与帕尔默干旱指数有很强的联系,表明树轮早材平均密度和树轮最小密度有
古树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加强古树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本文分析了我国古树资源的分布、生存和保护现状以及受威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古树共记录1066万株,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省均超过100万株.分析全国102个县级地区的44万株古树的生长现状,发现有94.3%的古树生长良好,5.5%生长衰弱或濒危,0.2%已经死亡.古树受威胁因素主要有高温、干旱、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城市化和土地利用、病虫害和乱砍偷盗等.病虫害的威胁最严重,有83个地区(81.4%)受病虫害威胁严重;
秦岭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在区域乃至更大尺度范围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十年,秦岭地区大幅升温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研究秦岭针叶林带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对于气候变化下山地森林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秦岭西部、中部和东部不同海拔针叶树种树木生长与气候的响应关系,从树木径向生长、NDVI、物候和物种分布范围等方面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针叶树种的影响,并对树木生长响应气候变化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被广泛应用于植被研究的各个领域,但由于观测时长较短,难以满足长时间尺度的研究需要.基于巴音布鲁克地区雪岭云杉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STD),计算年表和NDVI同气象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树轮宽度指数和NDVI均与同时段的气象数据具有显著相关.结合宽度年表与6-8月NDVI间的显著正相关(r=0.7,P<0.01,n=38),使用回归模型重建了研究区过去339年的夏季(6-8月)NDVI变化序列,在1680-2018年,重建序列有4个高植被覆盖时段(1738-1765、1
为了解热带地区树木的季节性生长动态和规律,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利用高精度生长仪和微树芯法对落叶树种多花白头树的径向生长季节动态进行监测.结合木质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其形成层活动和径向季节动态的生理生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在2020年,生长仪的监测显示,多花白头树于5月底(儒略日DOY:149.3±7.2)开始生长,8月底(DOY:241.0±14.7)生长结束,年生长量为3.12 mm,最大生长速率为0.04 mm·d-1.而微树芯法显示,扩大细胞3月9日(DOY:69.2±6.2
年轮信息对重建气候和预测环境的动态变化有重要意义.为准确测量梭梭年轮间距等各项参数,研究基于GIS对扫描后的梭梭圆盘PS图像赋予坐标系统,通过ENVI图像分类软件结合GIS测量工具,完成梭梭年轮间距测量;利用WinDENDRO年轮分析系统验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不显著(P=0.63),配对平均值差值为0.87 μm,测量结果准确可信.研究构建的方法可以用于梭梭年轮间距测量,并为面积、周长等年轮参数的自动化测量奠定了基础.该方法也可替代现有专业树木年轮分析系统用于部分年轮参数测量
期刊
使用零信号去趋势法建立了四川甘孜州拉日玛采点川西云杉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结果表明:云杉树轮年表与雅江3-8月一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由树轮年表当年与次年序列重建了雅江地区1442-2008年3-8月SPEI1指数变化,方差解释量达42.8%.重建序列主要揭示了历史时期SPEI1的低频变化.川西雅江地区3-8月SPEI1在过去567年中存在1442-1465年、1516-1601年和1836-2008年3个偏湿阶段,位于其间的为2个偏干阶段;重建序列在1455-17
在森林树木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中,氢元素(H)主要源于大汽水,经植物光合与生理代谢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近年来,树轮木质素甲氧基稳定氢同位素比率(δ2HLM)作为新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代用指标,重建了多个地区的降水稳定同位素比率及气候变化信息,展现了其特有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现有树轮δ2HLM测定的详细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从树轮木质素含量、单体组成等方面对树轮δ2HLM测定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阐述了树轮木质素甲氧基稳定同位素指标现有研究成果.中纬度地区森林树轮δ2HLM在记录气温变化和降水稳定同位素
古墓葬器所用木材是我们了解当时植被、气候以及社会状况的重要材料.本文利用木材解剖学和树木年代学方法,对沈阳浑南水家村墓葬群出土的木质葬具进行树种识别与树木年轮定年研究.结果表明:16个木质葬具样本中有7个为松科松属油松木材,有8个为松科落叶松属木材,很可能为长白落叶松,有1个为槭树科槭树属木材.这些树种至今在辽宁地区仍广泛分布,说明该地区森林结构(树种组成)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气候与现在相似.也表明清代盛京(今沈阳)地区平民墓葬木质葬具所用木材存在区域性的植物地理特征,并反映出当时的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