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根部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与超声诊断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ntain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讨论甲根部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和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2年8月至2007年4月5例甲根部血管球瘤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超声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结果 甲根部的血管球瘤由于发生率低、病灶小、部位隐匿,常易误诊或漏诊,彩色超声可提高诊断率,超声表现与其病理特征有直接关系.结论 彩色超声辅助诊断甲根部的血管球瘤无创、准确率高,对手术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亚健康失眠人群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及其与失眠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分别检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情况和PSQI总分值.结果 46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表现为睡眠总时间不足(26.1%)、浅睡期增多(100%)、深睡期减少(87.0%)、快速眼动期不够(60.9%)、入睡潜伏期过长(65.2%)、觉醒次数过多(47.8%)、觉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溃疡病出血居首位[1].2000年以来,我们应用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并与氨甲苯酸、安络血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别检测HDCP组86例和正常对照组175例AT1R基因A1166-C、ACE基因I/D和CYP11B2基因
目的 通过对非动脉粥样硬化(As)性和As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暴露率的比较,探讨非As性脑梗死患者可能的发病原因,为其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非As组和As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的暴露率.结果 非As组患者年龄低于As组(P<0.01);非AS组脑梗死家族史暴露率与A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病史、超重或腹型肥胖、吸烟、饮酒、膳食不平衡、缺乏体力活动、精
摘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现代博物馆的功能不能只局限于收藏、保护、展示等最普遍的功能,博物馆如何与时俱进发展宣传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将通过博物馆的宣传和教育功能概述、当前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与时俱进拓展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博物馆;宣传教育;功能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博物馆作为文化宣传教育
目的 探讨蛋白质Z含量变化在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135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和50例非血栓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蛋白质Z的含量.结果 血栓性疾病组蛋白质Z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血栓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同患两种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蛋白质Z水平明显低于单一血栓疾病患者;非血栓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蛋白质Z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的 对天津和新疆喀什两个地区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不同地区心衰干预药物的应用情况,以及实际应用与指南的差距,旨在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力衰竭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及喀什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出院第一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且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病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两地区心衰干预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入选749例,天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表达及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52例T2DM患者根据眼底检查结果 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B组,n=36)和有视网膜病变组(C组,n=16).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法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MCP-1和NF-κB水平并与健康查体者(A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 (1)与A组比较
目的 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知识知晓率及抗凝治疗行为,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行为及依从性.方法 从北京市城八区选择8所三级医院和7所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内科医生对门诊或病房非瓣膜房颤患者采取统一问卷调查.结果 58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43.2%知晓房颤易导致脑卒中,39.1%知晓房颤患者需要抗凝治疗.未采取抗凝治疗的患者以上知识知晓率仅为25.2%和21.8%.抗凝治疗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小学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知识的阶段,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的关键时刻,并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应做到与时俱进。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用传统方式教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很少有小学生能够安静下来专心听课。所以为了能够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师要不断创新,尝试创设活动情境,结合实际,采用创新意境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