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做一件能让自己长寿的事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5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月陪家属去医院看了个急诊。大医院的急诊科通宵忙碌,有种巨大的压迫与恐惧感,果然人生就是“日常活着最怕穷,去了医院就怕死”。
  人有恐惧是好事,恐惧催生智慧,同时也催化自律?????。从医院出来,站在刚下完雨的街上,我决定在为人生的柴米油盐和稻粱谋之外,增一个新的计划:每天做一件能让自己长寿的事。
  人最好的状态,是“尽人事,听天命”。每天做一件让自己长寿的事,能不能真的长寿,看天,但想到自己在为生命的长度而努力,日子好像也镶上了金边儿。
  最近幾年,我熬夜越来越凶,倒不是有什么正经事儿做不完,爱熬夜的人,爱上的就是白天人模狗样,夜晚无所事事。一想到晚上还要干多少有意义的事,马上就困得眼皮打架;但只要晚上没什么事儿,精气神儿立刻来了,熬夜刷无脑剧、打小游戏、围观各路奇葩,做合格的吃瓜群众。决定每天做一件能让自己长寿的事以后,我的熬夜率大概下降了30%。
  白天,我也会挖空心思去找一件能让自己长寿的事儿。比如陪娃写作业,50道口算错了10道,刚准备怒吼,转念一想,我要长寿,于是跑去厨房削了个苹果,分给孩子一半,让孩子补充完能量去改错题。一个人,如果从30岁就开始慈祥,一定能活到90岁。
  犯懒不想去健身,但一想到这事儿是为长寿做投资,咬咬牙去了,虐完果然很爽。
  懒得吃青菜、不想吃南瓜的时候,想想它们能让自己长寿,竟然也从青菜和南瓜里吃出了肉味儿。
  一个朋友刚离婚,一天到晚觉得活着没意思,我建议她跟我一起行动,每天做一件让自己长寿的事。她说:“活那么长干嘛,没意思。”我说:“不,很有意思。世上有一种成功,叫穿金戴银、腿脚灵便地去参加前夫的葬礼。”她立刻两眼放光。第二天她跟我说,离婚后抑郁胖了12斤,昨天晚饭少吃了半碗米饭,觉得一定能让自己长寿。
  所以说,人生哪有那么多意兴阑珊,还不是因为活得不够快意恩仇。
  如果每天都忙着想办法给人生搞长线投资,把自己当一个百年老店去经营,肯定觉得活得倍儿有意思。一想到自己能把所有的仇人都熬死,梅花就落满了南山,心静啊,气也不生了,意难平也不存在了。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瞬间的念想最重要,如果想着每天都做一件能让自己长寿的事儿,就不忍心再做那些让自己受气、受累、受委屈的事儿。不愿意跟让自己生气的人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实在没办法要在一起,也学会把他们当空气。
  一天做一件能让自己长寿的事儿,不出十年,你可能一天到晚都做不出什么让自己短命的事儿了,坏习惯、坏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全部被你干掉了。
  我知道现代人最流行的是“杠”。“有杠青年”可能又要说了,万一我坚持10年,每天做一件让自己长寿的事儿,第11年出车祸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命啊。
   然而,如果在你短暂的生命里,有长达10年的时间坚持不懈地发现和发掘那些让自己长寿的事,让每一天都充满希望与好奇,对于命这么苦的你来说,已经是赚翻了,还有啥可不满意?
  对于天生基因不够强大、命不够硬的人来说,有质量地活着,健康地活着,充满情趣与好奇地活着,就是长寿。
  “每天做一件能让自己长寿的事”,今天你做了什么?
  (小果摘自《女友》 图/槿喑)
其他文献
清朝初年,有个叫沈子均的人。一天,他家中不幸发生火灾,家财被烧了个精光。有朋友前来向他表示慰问,沈子均叹息一声说道:“没什么没什么,弄不好也可能是件可贺的事。”朋友不解,问:“可贺个啥?”沈子均道:“国破,家不还在?家毁,人不还在?我也没什么万贯家财,就我一个人。这人好好的,还不可贺?”要是与生活较劲的话,一把火把沈子均烧得一无所有,真的没法活了,只好呼天抢地。可他换个角度看问题: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竺可桢先生(1890—1974)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地理科学和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他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竺可桢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教育家,是中國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数十年,亲自为浙江大学制定了“求是”的校训。这个只有两个字的校训,被誉为浙大这所百年老校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据说,浙江大学每年
1  大姐过40岁生日时,她老公刚好到瑞士出差,于是花4万块钱买了一块精美的女表当生日礼物。表上是一只振翅飞翔的蝴蝶,从不同的角度看,蝴蝶的翅膀会变色。大姐只在40岁生日当天戴了一次,就把表锁进了保险柜。  最近,为了搭配一条绣满蝴蝶的长裙,她想起这块表来。她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这块表,有懂行的朋友提醒她,8年没有戴,表里的机油都挥发得差不多了,硬上弦会伤到机芯,必须让师傅替你开盖上油,最后还给她介
凌乱的画室里,满头白发的蒋勋拿着画笔,在画布上涂抹着鲜艳的颜色。夕阳已至,金色的光线笼罩在他苍老的皮肤上,凸显出岁月在他身上的划痕。  71岁的年纪,蒋勋的身体老了,但他对岁月之美的捕捉,却依然敏锐。作为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勋把“美”当成了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他说:美,是要用一辈子去完成的。他的画作是美的,他的文字亦然。在他的笔下,岁月的美经历了一个纯净的过程,是最值得每个人品尝的味道。  蒋勋的父
翁同龢曾撰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道出了自古以来的圣贤之人,都是有“静气”之人。  他是晚清时期风云人物,曾做过两朝皇帝老师,是个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之士。他所言的“静气”,是阅尽历史而得出的结论。静气是一种人生态度,静气也是一种面对周遭世界的气度。纵观古今,凡能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性:在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发生时,不紧张慌乱,不手足无措,不面如土色,不自乱阵脚,往往沉着镇定,从容应
我认识一位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屡得欧洲科技奖,把奖金全部用于科研,带着一帮讲师做课题。他的长子“各色”,别的孩子睡觉前,让父母读童话书,而他却让爸妈读菜谱,一边听一边流口水。他中学毕业后,不想升高中上大学,而要上烹饪中专。教授父亲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儿子。刚学了一年烹调,移情别恋又迷上了自行车,想退学专修脚踏车。教授对他说,只要你愿意,爸妈永远是你的后盾。前不久教授过六十大寿,我打电话祝贺,
如果用某种动物做坐骑,我觉得人到40岁以后应当骑驴。骑驴的节奏很缓慢,适合养身静心。  驴是一种出行的交通工具。在古代,武士骑马,文人骑驴,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读这句诗时,我就担心,路湿蹄滑,稍不小心,会闪失一个趔趄。  驴背上摇晃,才会有时间琢磨那些難以琢磨的问题。孔子坐驴车周游列国,正因为驴蹄嗒嗒,撵车嘎吱,人生的顿悟,驴车上偶得。所以说,诗人的灵感来源于酒,酒精刺激大脑中枢,神经处于亢
“人比人,气死人!”——人不必和人比!  有一个人骑自行车,看到别人骑摩托车,他生气、自卑,自己也去买了一部马力更大的摩托车。但是,别人又买了小汽车,他不服气,自己再买一辆进口的汽车。不久,别人又买了劳斯莱斯。  这时,他才慨叹:比来比去,只是增加无限的欲望,对自己毫无益处。  有人居住草屋,看到别人建了瓦房,自己也建瓦房;别人建了高楼,自己也建高楼。房子建多了,住不了,每天还要忙着打扫、清理,因
我偏爱菊花。院子里长了两池菊花。开得早的一池,俗称“万点黄”,沾点野气,花玲珑而金黄,成百上千朵铺展开,很有气势,初冬的小院欢快而芬芳。  另一池里只是两小盆波斯菊,一紫一黄。去年,我是在路边把它们请进家的。好像那天心情很好,下班的路上,看见许多卖菊花的摊点,想买的念头车轮一样滚动不歇。直至桥下那一片姹紫嫣红前,我才停下。各色菊花肥硕而明丽,惹人喜爱。花匠我是认得的,就住附近,是个懂花也懂生意的老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快节奏的生活总让我们认为竞争与拼搏才是人生的主题,我们总是习惯用尽全力去争取,铆足劲儿去表现。  可我们似乎忘记了,即使在竞争上岗的大环境里,也有些东西不能争,不必斗,没有必要事事求最好,也没有必要事事逼自己全力以赴。  渐渐地我们感到疲惫,开始想要慢节奏的生活,告诉自己今天不行还有明天,可我们似乎又忘了明日无多,有些事情不能等待。  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