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神秘的“鬼魅部队”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kkmmm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几天后,两个法国人骑着自行車穿过美国陆军司令部第二十三支特别部队的警戒线,当时的一幕让他们惊呆了:他们看见4个美国士兵抬起了一辆约40吨重的谢尔曼坦克。后来其中一位美国士兵亚瑟·希尔斯顿回忆说:“法国人有些目瞪口呆,显然是等着我们的说法,我最后告诉他们‘美国军队很强大’。”
  其实,这支特别部队的士兵并没有其他超人的军事力量——他们的坦克是充气坦克。
  希尔斯顿是第二十三支特别部队1100名士兵中的一员。1944年1月,希尔斯顿和他的战友从纽约和费城的艺术院校应征入伍,任务是愚弄德军。他们的方法包括布置充气坦克,使用 500磅重的扩音器播放军队集结声音,发送一些假的无线电报等。
  杰克·马西被招到“鬼魅部队”时只有18岁,当被告知他们将使用充气设备来伪装成一支队伍愚弄德军的时候,杰克这样想,“我加入了一个橡胶军队。”
  从1944年年初参加战斗到二战结束,他们总共演出了20次“瞒天过海”的好戏,挽救了1.5万到3万名美国士兵的生命。战争期间,他们从未露出过“庐山真面目”,甚至参战的其他士兵对此都一无所知。
  在保密了40年后,这支“鬼魅部队”的故事才在1985年首次见诸报端。2013年,画家希尔斯顿与其他18名第二十三支特别部队的士兵在美国公共电视台(PBS)的纪录片《鬼魅部队》中讲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奇特经历。
  里克·贝尔是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他也感到非常惊奇,“觉得自己理解错了,或者这种事情可能就发生了一次”。
  这也是很多民众的感受。有一次,当里克·贝尔在为老年人讲述“鬼魅部队”的故事时,一位曾经在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战斗过的老兵提出了质疑,因为他从未听说过什么“鬼魅部队”。贝尔耐心地将各种图片播放给他们看。最终,这位老人走到他身边说:“这是我听过的最惊人的故事!”
  兵不厌诈、障眼法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战争史的一部分,特洛伊木马也许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鬼魅部队”将这种伪装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进行声光电的“巡回表演”,在战场上“演戏”,设计声音,创建布景。而且,在第一天的演出结束之后,他们将所有的表演道具打包,第二天再赶往另一个地方,上演同样的好戏。
  为了弥补盟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这支部队可以使用充气坦克,并用扩音范围达15英里的大型音响制造大部队集结的假象,再加上一些假无线情报,这些战场上的“骗局”屡试不爽。
  从诺曼底登陆到阿登战役(二战中德国在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伤亡惨重。此役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前进),这支“鬼魅部队”进行了多场逼真的“军事演出”。
  他们最成功的一次演出是在二战结束前不久进行的。当时德军已经退守国内,凭借莱茵河顽抗。美国第九集团军准备渡过莱茵河深入德国作战。第二十三支特别部队的任务是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分散其防守力量。只有1100名士兵的第二十三支特别部队需要伪装成美军第30师和第 79师两个师,而这两个师总共约有3万人的兵力。
  第二十三支特别部队将真坦克和充气坦克混在一起,制造了大军压境的假象来迷惑敌人。他们制作的假冒侦察机甚至骗过了自己人:一些美国飞行员试图把飞机停在这些假飞机旁边。他们的逼真演出帮助盟军的先头部队顺利渡过莱茵河,沿途几乎没有遇到德军的任何抵抗。德军拱手让出了莱茵河的桥头堡,“鬼魅部队”也因此受到嘉奖。
  由于这支部队必须秘密行事,因此他们经常伪装成其他部队。在城里休假的时候,他们的坦克上会被画上假番号,或者在他们的军服上缝上假的徽章,从而躲避间谍的刺探。
  任务的保密性使他们与其他部队分离,这也为人们了解这场战争提供了一个很不寻常的视角。行军途中,他们在法国北部特雷维耶尔小城发现了一座被炸毁的教堂,其中的一些艺术兵就停了下来,试图把教堂的结构画下来。在巴黎和卢森堡,这些艺术兵用画笔记录下了他们所看到的一切:骑着自行车经过的迷人妇女、屋顶构成的天际线和如画的街景。贝尔在为拍摄纪录片奔波的8 年中,收集了500多幅这种素描画,而这些画也将随着纪录片的播出,在纽约的爱德华·霍普艺术中心展出。
  “一讲到战争,”贝尔说,“人们可能都会想到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和指挥部里运筹帷幄的将军。战争带给普通人的体验似乎从来都被忽略了。”
  “不管是画下被炸毁的教堂,还是在阿登战役之后度过一个令人沮丧的圣诞节,或是在凡尔登的难民营里安慰波兰的遗孤,这些都是那场战争的一部分。我想把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战争故事讲给大家听。”
  1945年7月,“鬼魅部队”返回美国国内。日本投降之后,这支部队也于1945年9月15 日结束使命,就地解散。
  这支特殊部队中的很多人后来都从事艺术工作,包括画家兼雕塑家埃尔斯沃斯·凯利、时装设计师比尔·布拉斯。在机密文件解密前,当局不允许他们将自己在二战中的经历告知家人和朋友,二战的官方历史中也没有关于这支部队的陈述。贝尔说:“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二战结束虽然已经七十年了,但是仍有很多惊奇的趣闻等待我们去发掘。”
其他文献
电视剧《北非沙漠行动》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辆德军坦克在沙漠里抛锚,英军士兵用棕榈叶堵住坦克上的所有通风口,备受车内高温煎熬的德军士兵只好主动投降。中东战场也曾多次出现类似情况:完好无损的坦克却被抛弃在途中。坦克手极有可能是宁愿弃车逃跑也不愿再待在“烤箱”里。  如何才能既要“风度”也要战斗力?为什么不能给造价数千万的坦克直接装上空调呢?原来,空调不仅个头大,还是“能耗大户”,会夺走发动机功率并增加
1月11日,因怀疑2020年东京奥运会申办过程中存在行贿行为,法国检方公开宣布对日本奥委会会长、前东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委员长、东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副会长竹田恒和进行调查取证。即将于一年半后举办的东京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因而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法国检方去年8月便开始对竹田进行调查,12月10日进入决定起诉与否的“预备手续”司法程序。无独有偶,去年11月日产汽车前会长、法国籍的卡洛斯·戈恩因违反日本金融
有时候,判断动物是否是好母亲的标准与我们想象得完全不同,下面列出的也许是自然界最怪异的育儿方式。  鸡  鸡妈妈非常恪尽职守,为蛋壳制造大量碳酸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如果小鸡通过饮食未能摄入足够的钙,鸡妈妈们就会溶解自己的骨骼,用来合成蛋壳。这也是它们产后继续保持苗条身材的一种方法。  布谷鸟  布谷鸟母亲会偷偷把卵产在其他小鸟的巢里,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布谷鸟让邻居帮其完成很艰巨的
英国女子巴尔巴雷拉·贝纳西感情受伤后决定“嫁给”家里的两只猫,今年1月份是其结婚十周年纪念日。贝纳西表示,没有什么比嫁给猫更开心的事情了,在她眼中猫比所有男人都好。据悉,48岁的贝纳西来自伦敦,现居住在西班牙兰萨罗特岛。贝纳西和相处了7年的男友分手后,发现自己的精神伴侶其实是家里的两只猫,遂决定与它们结婚。这两只猫是贝纳西2000年时从伦敦一家收容所带回来的,那时她便对它们一见钟情。   为了给
不少人喜欢在辞旧迎新之际给 自己做个总结,再列出新计划。但最 近有研究者发现,这种现象在即将 跨人新一个十年的人身上会尤其突 出。也就是说,每逢年龄到29岁、39 岁、49岁……的人,往往会做出一些 给人生带来巨大转折的决定,比如 说开始跑马拉松,或是寻找外遇,抑 或自杀。  这份报告刊登在美国《国家科 学院院刊》上,由美国纽约大学和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共同发 表。“我们最初分析了100多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中,我们都能够找到丧尸或者类似丧尸的传说故事。一般说来,丧尸大都指一种复活的死人,他们身体腐烂,神志不清,可能还带有攻击性和传染性,所以,丧尸很容易引起人们的不适感和恐惧感。随着文化的发展和迷信的破除,在许多国家,比如中国,丧尸的故事已经渐渐被人遗忘,没人再相信了。  然而,科学发达、文化多样的美国却是个例外。从1929年威廉·西布鲁克出版丧尸小说《魔力之岛》,到今天大获成功、
机器人保安、机器人司机、机器人售货员、机器人清洁工、机器人保姆和机器人教师……这些不再只是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职业,而是日本政府即将执行的国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即将到来的机器人时代,人们或心怀喜悦和期待,或满是担忧和怀疑。可以确定的是,它将为人类生活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机器人时代倒计时开始……  在日本,售货、洗碗、清洁等工作都有相应的机器来完成。对日本人来说,将宝贵的劳动力花费在简单
我们都看过或听过关于恐龙的电影,并惊异于画面中许.多恐龙一同出现的场景,但很多恐龙其实并不生活在同一时期。   “恐龙时代”包括了3个连贯的地质时期:三叠纪(2.5亿年前到2亿年前)、侏罗纪(2亿年前到1.45亿年前)和白堊纪(1.4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在中生代开始的时候,地球上有一个超级大陆(盘古大陆),许多种类的恐龙分布在这里。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块,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
曾亲眼看到两名外星人修理UFO  现年83岁的理查德·弗兰奇是美国空军的一名退役中校,20世纪50年代,他是美军“蓝皮书”计划首席调查官员之一。弗兰奇中校的主要工作就是专门调查和揭穿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飞碟目击报告,力求证明这些所谓的“飞碟”都是大气现象、气象气球或虚假报告。作为一名专门揭穿UFO虚假目击报告的美军官员,弗兰奇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奉命前往加拿大纽芬兰海岸,并亲眼目睹了两名不到1米
7月23日,日本运动员大坂直美在开幕式上准备点燃主火炬。图/新华社启程  2021年7月12日21:42,东京成田机场,春秋航空日本IJ254次航班刚刚打开舱门。杨学健被通知优先出舱。  这架飞机一排6座,隔位落座,上座率大概为2/3。杨学健的座位靠后,出舱必须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除了在日本工作或读书的年轻人,这趟航班老年人占比很大,许多是到日本帮忙照看孙辈的。东京已夜色深沉,人人归心似箭,杨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