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思考

来源 :水利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ch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目前,水利部正在全国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对标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文章总结分析认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应坚持以水管单位为评价对象,强化对体制改革的评价,突出对安全管理的全面评价,建设时应立足管理需求首先对标建设好水利工程,监管时应做好标准化的动态管理,并按标准化原理优化标准化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其他文献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当中,对于解决当前纲要课教学中存在的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的问题与困难,是确有必要和切实可行的。在具体的融入过程中,坚持学理性与政治性相结合,以政治性引领学理性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等原则的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对分课堂这种有效的、吸引人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对分课堂的“精讲”来促推形成品质高、功能性强的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另
随着人类世的到来,“常态化”的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成为人类生存面临的首要问题。大数据智能化的技术驱动、大科学(计划)的学科基础、全球化治理与应对的需求牵引,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自然灾害研究的主旋律。论文提出自然灾害态势感知的概念,并结合新时代背景提出洞悉“态”、预测“势”两个不同层次的感知。在洞悉“态”方面,论文辨析了传统灾害观测与大数据态势感知的区别和联系;并以社交媒体、手机信令、视频监控等为例,梳理
当前我国已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但是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影响,部分地区仍存在金融风险隐患。针对部分地区存在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缺位、"企业事件"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存在不足、存在输入型风险等四个问题,本文提出多点出击,强化服务实体经济;上下联动,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全面部署,健全金融风险分担机制;精准施策,积极应对输入型风险等四项政策性建议,从而在有效防范地方金融风险的基础上
<正>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喜事、盛事。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我们要以朝气蓬勃的奋斗姿态和笃行不怠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期刊
期刊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发展日益蓬勃,引起了业界与学界的广泛讨论,然而目前对于AIGC如何影响学术生态的讨论尚不系统。文章首先梳理了AIGC的源起与发展,并讨论了ChatGPT带来的新变革。然后基于学术生态的基本概念构建分析框架,讨论了AIGC对学术生产、学术评价、学术传播方面的影响,并以ChatGPT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与讨论。研究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
期刊
六田隧道进口覆盖层较薄,地质条件较差,采用常规方法施工易发生塌方。为保证隧道开挖的顺利进行,对隧道进口段采用管棚预支护,减少了超挖量、提高了洞身整体性,提前控制了围岩的稳定性,降低了开挖掘进塌方风险。该技术有效提升了隧道洞挖安全性,可为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萧红是“东北作家群”和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她的《呼兰河传》可谓家乡民俗书写的经典。作为公共场域的“大泥坑”是整个呼兰河社区的缩影,呼兰河的社区民俗是造成“泥坑”悲剧的根本原因。人们在社区民俗的惯性下开展着种种的精神盛举,是希望,也是枷锁。《呼兰河传》呈现了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文化悲剧,展现了呼兰河人的沦陷与挣扎。从家乡民俗出发,萧红展现了对家乡既怀念又批判,对家乡民众既失望但仍不断探索新道路的特
【目的】分析国际上不同地区暴雨洪涝灾害的多主体应对措施,对提高全球暴雨洪涝灾害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价值。【方法】运用多要素比较分析的方法,以2021年发生超常规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的中、美、德三国为例,分析了各国社会多主体综合应对灾害的能力。首先从政府的一体化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央地协作管理三个层面分析了中美德政府在面对暴雨洪涝灾害时的应急反应特征与效果。其次分析了社会公众、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面对暴雨洪涝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