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奖杯》教学品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u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初读:凭借实物比较,引起理解
  课伊始,将实物蜗牛与长着翅膀的蜗牛图同时呈现出来,通过比较,问学生:“原来的蜗牛长什么样儿?蜗牛的翅膀到哪儿去了?它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在一个个小问号的牵引下,使学生生疑,产生好奇和阅读期待,激起理解的愿望。
  二、 精读:凭借情境想象,形象理解
  采用问题引导,自主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展开想象,再现情景;再在形象中理解词句,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能力。
  1 理解蜗牛的形象
  师:读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说说蜗牛翅膀丢失前是什么样子?
  生:蜗牛有一对透明的、蓝色的翅膀,非常美丽。
  生:蜗牛的翅膀很有力,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很神气。
  生:蜗牛的翅膀大大的,飞起来可快了,多开心呀!
  [评:通过想象,一只自由快乐,能在空中展翅飞行的蜗牛形象在学生心中诞生了。]
  2 带着理解朗读。
  师:自由读第1、2自然段,其中哪些词说明蜗牛能得冠军?
  生:它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可以很自由地飞,可以飞得很快。
  生:“甩”字说明蜗牛把对手们抛得很远。
  生:“遥遥领先”就是不只领先一点点,而是很长的距离。
  生:“所有的”说明蜗牛飞得很快,它飞在了最前面。
  师:这些词都在悄悄告诉我们——
  生:蜗牛肯定能得冠军,肯定是第一名!
  [评:文章是由一个个字词组成的,但字词不能脱离文章去理解。在这里,学生由读而理解文意,一下子抓住了重点词,感受到蜗牛非同一般的飞行能力。再读时,便能有意识地强调出“有力、遥遥领先、甩、所有的”等词语。这样就把朗读和词句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3 带着想象朗读。“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等词将蜗牛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在脑子里形成蜗牛得奖后“骄傲、处处炫耀”的表象,然后启发学生从理解词语入手,体会课文寓意。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蜗牛?说明理由。你认为怎样读比较合适?
  生:这是一只骄傲的蜗牛。因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我觉得要把它得意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师:“得意洋洋”是什么样子?(生纷纷做动作模仿)
  生:它太骄傲了!“成天”说明它什么事都不干了,从早到晚就到处炫耀奖杯。我觉得“得意洋洋”要读得响亮一些。
  生:蜗牛连睡觉都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它把奖杯看得太重要了,真不谦虚。我觉得也要把“唯恐”和“生怕”读得重一些。学生想象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练习朗读。
  师:“唯恐”的意思就是——
  生:害怕、恐怕、生怕。
  师:那文中的“唯恐”和“生怕”能调换位置吗?(出示课片段)
  生:不能,因为“唯”就是“只”的意思,蜗牛只怕别人不知道它是冠军。“生怕”就是非常害怕,换了就不准确了。
  师:(引读第4自然段)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天长日久——
  师: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蜗牛的翅膀变小了,变没了,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生:蜗牛飞不起来了,因为它翅膀没了。
  师:“天长日久”是说——
  生: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
  师:经过很漫长的时间,翅膀渐渐变小了,变没了,这就叫——
  生:退化。
  师:对。沉重的奖杯压着蜗牛,最终变成了它身上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伸出头,慢慢地爬行了。(生下意识地模仿起来)
  [评:“唯恐”和“生怕”是一对近义词,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意相近的词怎样表达更准确、鲜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在阅读时也就能学会辨析词语,拓展思路,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由对“退化”的理解而联想到了反义词“进化”。]
  三、 移情:凭借角色入境,体验理解
  阅读理解必须将“本身”放置到文本当中,把自己当成文中人,急其所急,乐其所乐,想其所想。那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并使他们逐渐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
  师:蜗牛先生/小姐,今天你捧走了冠军奖杯,心情怎样?
  生:我非常激动!太高兴了!我还会继续练习的。
  生:我很兴奋。虽然有点得意,但我不能骄傲,我要继续努力,下次比赛打破自己的纪录。
  师:说得太精彩了!不过课文中的蜗牛可不是这样想的。
  师:小蜗牛呀,奖杯变成了硬壳,你能和大家说说你此刻的心情吗?
  生:都怪我把奖杯看得太重了,我好后悔呀!我明白了骄傲会让我吃苦头。
  生:我怎么这么笨呢!我忘了“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给我的忠告了。
  生:我真不该骄傲,不该得意,不该成天展示我的奖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生:硬壳好重啊!我只能在地上爬了,变成了软体动物。太伤心了!
  生:我发现奖杯越重,我身上的硬壳就越重。我再也飞不起来了!
  师:是啊,“谦受益,满招损”。小蜗牛看着仍然自由飞翔的蜻蜓、蜜蜂、蝴蝶等等昆虫,心里真不是滋味呀!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齐读第4自然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故事里去体验,比抽象地对学生讲道理,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移情,使阅读过程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并使得抽象的道理讲解变成了学生自觉内化的过程。阅读课需要实实在在的阅读活动,将语言文字读到心里,将自己读进语言文字中,读出形象,读出感悟。
  
  (作者单位: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笔者认为习作批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激活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在批语中把握准确方向,切莫迷失了自己。    切莫迷失在空洞浮泛之中    不少教师写习作批语,侧重于理性的说教,只评不导,如“用词不当”“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确”“材料不典型”等乏味的套话充斥其间,学生即使硬着头皮读下去,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什么启迪了。  1 拨正航向,教会做人。一位学生在习作《帮助》中是这样写的:“此时,
能识“英雄”的人是英雄,愿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英雄。英雄惜英雄。在《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和刘备是两位与众不同的英雄,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其英雄本色。  一、 刘备的“恭恭敬敬”与张飞的“嚷道”的对比:英雄就是寻找、守候英雄。  刘备十分清楚,诸葛亮这条“卧龙”对自己实现统一大业意味着什么。刘备慧眼识人才,不惜三顾茅庐,你看第三次拜访的时候是这样做的: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
学习动机不高是很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学习动机的激发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 提升内在需求    1 思考、质疑,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应当充分鼓励他们敢于“求异”,而不是跟着老师走,去一味“求同”。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充分质疑,有的与课文主题紧
全面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受到竞争对手全方位挤压。运用战略管理科学引导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发展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如何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个历史故事,讲了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在教学时,教师宜立足简洁,引导学生在理解、
通过分析恢复系明恢63、明恢86、航1号及其组合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光合效率表现各异。在抽穗期,汕优63的光合效率最大,为19.2μmol
[教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rn一、以想象拉长宽度.感受母子情rn师:民间有种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要为出门人做衣服,且必须做得针脚细密,以期望出门人早归.课文中,孟郊的母亲为了
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人心稳定,大局稳定,是保证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目前有五大反差现象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局的稳定,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部分党员干部为政不廉与党的根
《蘑菇该奖给谁》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白兔和小黑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但“虽败犹荣”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深”了一点,如何引领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好?教学时我做到扣读导悟、读中见悟,使寓意自然呈现。  【教学片段】  师:清晨,兔妈妈要出门采蘑菇了,临走的时候怎么嘱咐两个孩子的?  生:兔妈妈嘱咐孩子们要好好练习跑步。  师:如果你
目的 探讨小剂量羟考酮(0.05 mg/kg)注射液复合依托咪酯、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92例行无痛结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