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场馆人才队伍面临的问题及培养体系建设浅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xiang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普人才数量逐年增长,人才队伍建设也具一定规模,但同时,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尤其是培养和后续职业教育等仍面临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科普人才在科普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人员结构等方面,浅析了人才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及科普人才培养系统的建立。
  关键词:科普场馆 人才队伍 面临问题 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38-02
  我国科普人才的从业数量不断增加,截至到2010年底专职科普人数已达22万人。为满足科普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要求,《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科普人才总量至少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全国科普人才总量达到400万人,全国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才达到300万人,占科普人才总数的75%。如此庞大的人才队伍必须需要一个完善的培养体系才能得以支撑科普事业。
  1 人才在科普场馆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1 核心资源
  众所周知,一项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很多资源的支持,如资金、政策、管理、人才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核心的资源就是人才。人负责政策的制定、资金的筹措、制度的实施,一切都离不开人。
  1.2 发展动力资本
  人才是科普场馆发展的动力资本。从建国以来,各类科普场馆从无到有、从单一内容到多种合一,无一不是靠着理论实践创新来发展壮大。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科普人才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及专业领域工作的实践经验来拓展推动。
  1.3 连续性
  人才是科普事业保持连续性的重要保障。只有源源不断的充实科普人才队伍,才能使事业发展不仅得到持续发展,同时保持与时俱进的连续性。
  1.4 发展人才队伍的紧迫性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的科普从业人员队伍日益壮大,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科普场馆建起,大量的科普人才进入这个行业。如何持久、高质量的发展科普事业,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保证优秀科普队伍的稳定等问题,现实的摆在了眼前。
  2 科普场馆人员及岗位结构分析
  2.1 科普场馆总数及从业人数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的科技统计报告,截止到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 m2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1511个,科普从业人员达到22万余人,其中每万人拥有的专职科普人才为1.67。
  2.2 性别、学历、职称比例
  科普工作人员中,女性科普专职人员63.7万人,占专职科普人员的36.37%。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84.03%,占科普人员总数的47.98%。
  2.3 人员岗位配置
  科普场馆人员配置大体分为场馆领导、办公室、财务、维修与保障、展览与教育等几大块。其中展览与教育部门在很多时候又承担了外联、策划、组织培训、场馆讲解、布展巡展等相关岗位的工作责任。
  3 科普人才在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3.1 专职一线科普人员流动性大
  科普场馆多属于事业单位,且基本隶属于各地科协,由于编制名额有限,在一线专职的科普工作人员不定期借调到政府及科协机关或其他下属事业单位,甚至会一直在借调部门工作。同时,一线部门无法在短时间内招聘到或在场馆内部找到足以立刻接任该员工工作的人员。
  由于福利待遇及发展前景等相关领域的问题,最初招聘人员时,会流失一部分;工作的前5年,会跳槽或调走一部分人。根据人员的流失情况,虽然每年都会有新鲜血液进入,但是要想将科普场馆事业连续的发展,则必须要有专职和精通的专业人才的支撑,但是培养人才需要5年左右的培养时间;按照人才流失的速度,足以形成科普场馆发展的瓶颈。
  3.2 招聘人员与实际录入人员信息不对称
  发布招聘信息时,大都要求年龄、身高、文理、专业等。但实际能够满足条件且能被录取的人员有多少是能完全满足的呢。有时因为急需用人,可能会在外形或学历层次方面适当放宽;还有些情况是在政策上钻空子。这就导致了进入科普队伍人员的信息不对称,在日后人员管理、发展等方面造成了先天的障碍。
  3.3 岗位设置与实际运行有差距
  前面提到科普场馆岗位配置类型:领导、办公室、财务、维修与保障、展览与教育等几类。其中展览与教育部门又承担了外联、策划、组织培训、场馆讲解、布展巡展等相关岗位的职责。展教部人员配置虽多,但因承担职责较广、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年龄跨度大、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专业领域差异大等限制因素,使岗位的实际配置出现了不均衡及混乱状态,致使科普场馆的外宣、活动组织、实施、跟踪评估、持续性开展等无法顺利进行。
  3.4 无国家相应职称系列
  我国各类专业的职称已有十大系列,涉及专业270余种。从建国初至今科普事业发展也已经64个年头了,但对于科普场馆的一线专职科普人员,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个相应的职称系列。就我馆及大部分科普场馆的工作人员,从业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已经达到申请中级职称资格并且发表相关工作论文三篇以上的人员,初级职称也未能评定。极大打击了工作人員积极性,更无法从专业角度考核人才。
  3.5 相应继续教育及深造机会少
  没有相应职称系列,就更加不会有相应配套的职业继续教育。与其他的专业岗位相比,科普这个大类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也没有。从业人员想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更多更先进的专业知识,与更多的同行学习交流,但却没有专业化平台。只能通过科普论坛或会议偶尔为之,这对于庞大的一线人员来说,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对提升科普队伍整体素质并不适用。
  3.6 科普专业人才输送少   我国大部分大学相继开设了相应的本科研究生以上的专业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专门的专业化人才,在不同程度上满足社会需求,与社会实际接轨。
  现阶段并没有高校开设关于科普类的专业。如,科技传播、展览规划、展品研发等。这些正是广大一线科普人员所从事但又亟需学习、提高的问题。他们只能进行自学和摸索,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及实践才能进入角色。
  4 科普人才培养系统建立
  4.1 学校专业教育匹配
  (1)与国家教育部建议开设科普类别的本科及研究生以上专业课程,加大力度培养科普专业人才。
  《打造高效的科普人才培养体系》一文中已详细提及关于如何形成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在此就不赘述了。我们应在着力完善科普人才本科培养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科普人才本科培养路径、学科专业布局,构筑科普人才本科教育宽广的专业支撑体系,进而建立健全高校科普人才培养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2)设立科普类专业在职研究生系列,提供人员继续深造平台。
  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大部分科普工作者积累了相当多的工作经验,在科普领域研究能力也相应提高。他们通过自学或其它途径达到相当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时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如能考上研究生并顺利毕业,是对这些人能力的一种认可。而且,在在职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其科普的学术理论水平也会得到提升,为基层科普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学术基础。
  4.2 建立相应的国家职称系列、加强继续教育
  前面提到,迄今为止国家职称系列中仍无科普事业相应系列。一部分人员挂靠类似系列,但是在审查评定中被拒绝申请,认为非该技术专业;另一部分人员则是通过国家统一职称考试,但又与所从事职业无所联系,仅仅通过考试获得更高一级职称,享受相应待遇。将用于本职业研究探索学习时间花在毫无相关的专业上,无异于是对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如能建立相应系列职称,人员能够更深入研究探索本专业,不仅提升和认可专业技能,同时为单位的人员考核、合理配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3 科普场馆人才队伍的建立
  (1)合理设置岗位,合理配置人员,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
  展教中心通常是面对广大观众的,在一线部门,大部分科普人员存在于此。人数虽多,但也承担了外联、策划、组织培训、场馆讲解、布展巡展等其他的岗位职责。如果岗位设置单一,责任模糊,每个人不能明确任务,会造成工作量分配不均,目的混乱,直接后果就是工作任务无法高质量完成。因此,要结合实际,设立目标责任清晰的岗位,专人专岗。尽量根据个人特征安排适宜岗位,最大程度发挥员工优势。
  (2)探索部门内学习机制,培养内部人才。
  每周进行部门内的全员专业学习。如各类科普知识,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利用墨客等进行远程课程培训,让更有积极性和扎实专业基础的人员担任培训工作,进行相互间的知识补充,形成日常系统培训模式,并以赛代练,考核评估。
  (3)增加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增强人员素质。
  我们不能闭门造车,仅靠自己很难有新颖的东西出现,但创新首先需模仿。所以定期派人员出去学习先进理念,如科普论坛、展品交流会、场馆间人员入馆学习生活等,可以拓宽人员视野、改变角度,提升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科普场馆。
  (4)完善管理制度,鼓励绩效,选拔优秀人才。
  在工作内容相同情况下衡量优秀人才需要量化考核,鼓励绩效。这样不仅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更能激活场馆发展的内在动力。
  (5)建立与高校、中小学校、企业等合作关系。
  场馆人员有限,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如建立学校实习基地;与企业搭建专业平台,既宣传了企业又利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做专项科普咨询员;通过这些方式,吸引各行各业专业人员加入科普队伍,以期达到人员共享。
  参考文献
  [1] 任嵘嵘,郑念,孙红霞.我国科普专职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科普研究,2012,7(5):70-76.
  [2] 中國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 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2010年全国科普工作统计分析报告.科技统计报告[R].2011.
  [4] 全国专业技术资格分类一览表及职称评审条件[Z].
  [5] 任福君,张义忠.打造高效的科普人才培养体系[J].学习时报,2012-02-0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儿科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质控参照数据,将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
近年来, 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大力提倡走以创新为驱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其中被誉为可能推动下一个工业革命的锂电行业更是低碳经济中的核心.自 2000 年以来我国锂电行业
通过对10L发酵罐中中国红豆杉细胞培养的代谢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细胞生长、底物消耗、紫杉醇合成动力学模型,并应用实验数据回归了动力学模型参数,并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
教学改革成在理论,败在细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人们对教学细节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大理念大智慧。课堂为教学细节的形成和产生提供规定
自动化仪表设备故障,不仅影响企业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还会造成事故损失,强化仪表自动化设备维护技术,强化仪表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工作,有效遏制事故发生。以下本篇分析仪表自
我国众多在役油气输送管道在服役过程中由于腐蚀、机械损伤和外部荷载等原因产生很多缺陷,这些缺陷降低了管道的强度。在管壁减薄部位(如腐蚀处)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此处的
装有专用设备,具备专用功能,用于承担专门运输任务或专项作业的汽车称为专用汽车,保温车和冷藏车就属于专用汽车中的一种。以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为芯材,玻璃钢为面板复合而成
<正> 特青2号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室用叶青伦与特矮杂交选育而成的超高产大穗型品种,是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产量最高的品种之一。在广东省汕头市作早、晚
摘 要:消防安全可靠性评价可为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与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其关键在于如何建立合适的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合理的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由主动防火、被动防火和消防安全管理3个子系统及其指标集组成的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挖掘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主、客观评价信息,改善常规熵权法不足,提出基于信息熵的方法确定评
"三社联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推进中,面对西藏特殊区情,如何发展西藏的"三社联动"是值得讨论的。从西藏社区存在的实际压力、社会组织发展滞后、社会工作发展几乎空白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