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wujduu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植入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患者靶区勾画和剂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经超声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18~65(43.7±6.9)岁.放疗前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分别于食管病灶的上界和下界行钛夹植入术,在钛夹植入前后均行CT扫描定位和靶区勾画,比较钛夹植入前后的大体肿瘤体积(GTV)长度、GTV、肿瘤临床体积(CTV)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将36例患者按照GTV上界和下界的误差分为精确组(误差<l cm)和误差组(误差≥1 cm),分析影响食管靶区勾画的因素.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x2检验对精确组和误差组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靶区精确勾画的危险因素.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在内镜下植入钛夹,4例(11.1%)出现上界钛夹脱落;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2.8%(19/36).钛夹植入前患者GTV长度为(4.74±1.02) cm,大于钛夹植入后的(3.98±0.79) c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2,P<0.05).钛夹植入前患者的GTV和CTV分别为(28.87±3.21)cm3和(72.46±6.37)cm3,均大于钛夹植入后的(24.59±2.67) cm3和(56.37±4.52) cm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6、7.696,均P<0.05).钛夹植入前的双肺V1o、V20(接受10、20Gy照射剂量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和脊髓的受照剂量均高于钛夹植入后[(21.64±1.57)%对(17.32±0.96)%、(14.87±2.32)%对(11.69±1.84)%、(28.87±3.21)Gy对(24.59±2.67) Gy],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5、7.64、-2.43,均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位置、饮酒史、GTV长度与GTV的勾画精确度存在相关性(x2=5.64、11.57、13.33、8.23,均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相对危险度(RR) =0.296,95%置信区间:0.137~0.586,P<0.001]和GTV长度(RR=2.313,95%置信区间:1.280~4.875,P<0.01)是影响GTV精确勾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下钛夹植入在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放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精确引导CT定位下靶区勾画的范围并减少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
其他文献
大脑灰质异位(HGM)是由于胚胎时期神经元移行中途受阻而在异常部位聚集所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笔者通过对HGM患者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MRI三模式显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从而进行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期刊
目的 评估可变翻转角的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联合三维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3D-TSERT)序列扫描技术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结石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9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确诊为胰腺和胆道结石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93例、女性75例,年龄24~70(42.91±3.20)岁.所有患者均行胰腺和胆道3D-SPACE和3D-TSERT序列的MRCP,以外科手术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并计算3D-SPACE、3D-TSERT序列及其二者联合对胰腺和胆
目的 初步分析青海地区儿童脓毒症致急性心肌损害的情况及重要危险因素,并在前述基础上分析讨论预防对策.方法 研究选取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的脓毒症患儿385例纳入分析,其中包含因脓毒症引发急性心肌损害的患儿158例(病例组),其余227例(对照组)未见心肌损害.研究收集全部患儿的社会人口学信息等基本情况,同时收集血清肌钙蛋白I(cTnI)、CK-MB水平信息(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以及血清CRP水平、PCT水平.对比分析患儿心肌损害患儿相关指标水平,以及与对照组患儿的差别情
目的 设计合成18F标记的新型短链脂肪酸代谢型显像剂2-18F-氟丁酸(2-18F-FBA),对其作为肿瘤PET/C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前体2-溴丁酸甲酯通过18F-亲核取代反应实现放射性标记,中间体2-18F-氟丁酸甲酯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收集时间在16~18 min的中间体,20 mL纯水稀释后过C18柱,并用10mL纯水冲洗,吹干,此时中间体被吸附,使用1 mL NaOH溶液水解,得到2-18F-FBA.目测产品的澄清度,测定pH值,检测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经美国癌症研究所健康小鼠尾
笔者报道了1例心脏上皮样血管肉瘤(EA)伴广泛转移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病例,分别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CT、MRI及18F-FDG PET/CT显像等方面分析了EA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心脏EA的影像学特征.心脏EA在临床上不常见,18F-FDG PET/CT显像对其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期刊
近些年,我国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增高,并且PCa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仍是一大难题,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生存预后较差.目前,MRI、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对PCa进行诊断及分期的主要手段,但这些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亦被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优化.尤其是PET/CT各种显像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对PCa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在PCa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临床分期及预后评估等各方面均展示出良好的前景.笔者就这几种常用影像学方法及PET/CT显像剂的应用展开综
目的 研究1型糖尿病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管理调查,为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1型糖尿病患儿86病历资料,其中男41例,女45例,起病年龄为6~9岁,对所有其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并分析其自起病至成年的身高、体重、青春启动年龄、女性患儿的初潮年龄、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儿在起病初身高均较同龄儿低(P0.05);男孩青春启动的中位年龄(12.10±1.50)岁较一般人群延迟(P<0.05),女孩青春启动的中位年龄(
目的 分析乐山市2016—2018年学龄前儿童流感流行病学特征,比较抗原胶体金试剂和核酸检测试剂的差异,为流感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选择乐山市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00例疑似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流感流行病学临床资料和特征,分别采用抗原胶体金试剂和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检测;以核酸检测作为标准分析抗原胶体金试剂检测方法差异.结果 以核酸检测金标准,抗原胶体金试剂法检测儿童流感病原体的敏感度、特异度均>80%,且以抗原胶体金试剂法检测流感病原体的AUC>0.90,具
放疗作为一种肿瘤治疗手段,可通过电离辐射对肿瘤细胞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但电离辐射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肿瘤的放疗抵抗等问题会影响放疗的疗效.肿瘤放疗增敏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旨在增强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从而克服放疗的缺陷,提高放疗的疗效.无机纳米材料介导的肿瘤放疗增敏主要通过增加细胞内的辐射能量沉积、催化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和调控肿瘤微环境等方式提高放疗的疗效.笔者就无机纳米材料介导的肿瘤放疗增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31I治疗格雷夫斯病(GD)的疗效和安全性等已得到国内外学者认可,但对具体治疗剂量的选择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治疗目标不同,剂量选择方案也不同.国内学者多选择计算剂量法与个体化相结合的方案,国外学者多选择固定剂量方案.笔者就国内外131I治疗GD的剂量确定方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