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维修的民机可达性设计缺陷分析方法

来源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rtJoh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机研制过程中,可达性设计要求贯彻不到位,可能会导致飞机存在某些方面的设计缺陷,并在投入运营后不断暴露,影响维修经济性.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虚拟维修技术,通过构建逼真的虚拟环境来对虚拟样机进行维修性分析,能够在研制阶段开展维修性设计评价.由此从民机可达性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维修区域可达性、维修人员可达性、维修工具可达性、维修部件可达性、部件细部可达性五个方面,给出可达性分析结果判据,建立了可达性设计缺陷分析方法,实现研制过程中的可达性设计评价,及时找到设计缺陷并改进,提高飞机维修性.最后以某型飞机电源设备为对象,利用此方法开展了维修可达性分析,给出了应用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能量转换效率是煤破碎技术实际工程应用中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液电脉冲激波碎煤作为一种新型的碎煤技术,对其能量转换效率的研究相对缺乏.为研究利用液电脉冲激波碎煤过程的能量转换效率,指导液电脉冲激波碎煤新技术的工程应用,根据液中高压脉冲放电产生冲击波的原理搭建了液电脉冲激波碎煤综合试验平台,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分析了液电脉冲激波碎煤的物理过程.利用液中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通道等效电阻、液电激波压力和煤破碎能量的数学模型,结合液电激波碎煤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平衡特性,建立了放电回路参数和碎煤能量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避免了
针对传统基于图像处理的煤矸识别方法存在速度、效率低、精度起伏大及难以实际应用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轻量级深度识别网络模型的煤矸识别方法,以MobileNetV3-large模块结构为基础,在保证模型参数体积及复杂度较少增加的前提下,对网络模型的性能做进一步的提升,使之能够更加适应开采或选拣的实际生产环境.首先在模型中采用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该模块相比原模型中的SE模块具有更高的表征能力,能够更好提升网络对煤和矸石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的复杂像素信息特征提取能力.然后通过对训练数据集采用颜色、位置以及图像模
近奥灰承压含水层和薄隔水层条件给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很大威胁,为研究奥灰影响下薄隔水层底板岩层变形破坏机制,基于岩层地质结构特征,构建了风化带影响下底板岩体变形破坏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验证.以垂向底板岩层变形的差异性为基础,计算得到了特厚煤层开采时底板破坏区深度,分析了弹塑性条件下风化带上方完整岩层的扰动变形特征和基于I型应力强度因子的裂纹型岩层拉伸破坏机制.最后,基于井田构造和煤层赋存特征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分析近奥灰承压含水层和薄隔水层条件下特厚煤层开采底板岩体的变形值和破坏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岩层两端受
煤-水协调共采对维持西部矿区生态平衡、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具有重要意义,亟需通过揭示我国西部矿区煤-水协调共采的影响因子及其作用程度,为矿区水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煤-水协调共采的影响因子研究方法,按照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系统的不同扰动程度与由此引发的其他生态互馈反应,将煤矿开发周期划分成3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阶段的影响特点.通过分析部分井工开采煤矿开发现状与煤-水共采水平,结合西部矿区特殊生态环境特点,优选影响煤-水协调共采的相关指标,判别指标间的依赖、反馈、支配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资源的主要富集地和主体能源产出区,单一的煤炭资源开发在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煤炭行业直接面临的资源衰竭、安全事故多发、伴生资源破坏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后续产业发展乏力等严重问题.在充分调研分析黄河流域煤炭富集区煤炭资源分布特点、煤炭开发相关危害特征、邻近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围绕目前业界已开展的绿色开采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煤炭开发领域技术现状、煤矿采动损害特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理念、绿色及循环发展为主线,提出了以煤矿全生命周期为绿色开采时序边界、
大型民用飞机研制是一项多系统、多学科交联的复杂系统工程,民用飞机主制造商应在早期设计过程中进行需求的确认和验证工作,以找出设计中的缺陷,减少后续迭代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引入软件工程领域基于场景测试的方法,利用场景作为工具,以飞机在进近过程中触发TAWS模式1告警为实例,采用SysML活动图构建民机运行场景模型,基于场景模型生成测试用例,同时引入测试用例重要度对测试用例进行排序,用于指导后续的测试工作,为实现基于场景的需求确认和验证提供了支撑.
后缘襟翼是现代民用飞机的关键增升装置,运动机构是其重要的支撑结构.根据后缘襟翼运动机构特点和损伤容限要求,提出了破损安全设计要求和不同类型的破损安全结构应用场景.基于裂纹扩展方法和主、副结构裂纹独立扩展的原则,给出了不同类型破损安全结构的裂纹扩展曲线、检查门槛值和重复检查间隔的确定方法;针对主流铰链襟翼和滑轨襟翼运动机构的传力和连接特点,从主、副结构的相对位置出发提出了同位结构和异位结构的分类方式,从结构特点出发提出了平板结构和铰链结构的分类方式,给出运动机构破损安全设计流程,并提出了典型富勒襟翼滑轨等待
飞机客舱内的空气品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舱内颗粒物浓度超过限值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在飞机通风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座舱颗粒物浓度限值对系统设计的约束.可吸入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以某民用飞机为研究对象,提出飞机座舱颗粒物浓度评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文献调研并进行指标权衡分析,得到颗粒物浓度权衡指标限值.以舒适值作为设计需求,对某民用飞机通风系统设计方案的需求符合性进行评估.结果 表明,不考虑舱内源产生的颗粒物时,达到稳定的舱内颗粒物浓度与座舱容积、通风量无关,座舱内颗粒物浓度
民用飞机机体结构无论本体结构及连接区如何复杂,基本是在弹性力学的基础上开展结构静强度计算分析的.极限载荷工况下全机自然网格有限元模型内力求解均是限制载荷的1.5倍线性解析获得.而实际上除有特殊设计要求外的大部分结构允许限制载荷下无有害永久变形,极限载荷下不破坏,如果极限载荷结构仍为线性分布,只能说明结构效率低下,商用飞机的竞争力和先进性无从谈起.那么这种线性假设成立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呢?通过对结构安定性概念的研究指出该假设成立的前提,并提出了一种对民用飞机机体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方法的新理念,即结构安定性概
辅助动力装置(APU)是安装于飞机上的、用于提供辅助动力源的、自成体系的小型发动机.在民用飞机APU系统安全性评估过程中,逐步采用动态故障树对传统故障树进行优化,使故障树分析结果能够更加精确地体现系统失效的动态特性.不同于传统故障树可以根据布尔逻辑求解,动态故障树一般需要转化为同构的状态空间模型才能求解.这种求解过程欠缺通用性,并且存在指数爆炸问题.采用离散时间T-S动态故障树计算方法,计算了APU系统故障树中的一段子树的顶事件的失效概率,并与使用马尔可夫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发现随着任务时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