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文学作品阅读促核心素养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bandf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而实现该目标的最主要途径便是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因其多样的语篇、真实的语境、鲜活的语言和丰厚的精神滋养极具阅读价值。教师要通过课内外相结合的文学作品阅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全景式文本中提升语言审美,培育文化品格,磨砺思维品质,增强学习能力。文章以作品《小王子》为例,围绕“导、探、品”三个方面介绍了具体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学作品阅读;《小王子》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要素构成的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阅读则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能量,是实现素养目标的主要途径。随着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英语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完美的语言学习载体,越来越受到青睐。高中英语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选择恰当的文学作品,挖掘其多元阅读价值,引领学生课上课下结合的阅读实践,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人文滋养,体验阅读快乐。
  二、 作品《小王子》阅读实践示例
  根据Lexile蓝思阅读分级体系对照表(高一年级适合的蓝思分级指数为650L~850L),结合学生调查及作品可读性和人文性考量,笔者选取了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作品《小王子》(蓝思分级指数为710L),在高一年级开展了聚焦“导、探、品”的阅读实践。
  (一)“导”旨在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策略,指明阅读方向,培养预测能力,训练发散思维。除了读前导读,还应有贯穿整个阅读过程的读中导读。这一步,教师决不能在学生没有任何阅读体验之前,直接给出文体、结构、内容等信息,以免剥夺了学生的思维自主建构过程。
  在《小王子》阅读实践中,首先进行全书宏观导读。教师呈现不同版本的书籍封面和电影海报,激趣的同时也是希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关键的人和物:小王子及其星球、玫瑰、狐狸、飞行员等。接着请学生大胆想象和预测其文体特征、人物关系及特征、情节等并做分享交流。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之后,还可以呈现该书有代表性的媒体评论及名家推荐,一起阅读书的序言,进一步点燃学生的阅读渴望。
  当学生的自主阅读即将推进到第9章“小王子离开自己的星球”时,教师进行一次阶段多章节导读,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若干相关章节阅读中有更清晰的阅读聚焦点,从而维持持久的阅读兴趣。此外,也能一定程度调控学生的自主阅读进度。教师问:“According to what you have read so far, where is the prince now? On which planet?”学生按照进度阅读的话,会清楚地知道小王子此时是在地球上。教师追问:“Where else did he go before visiting the earth?”此处,又一次让学生大胆发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接下来几个章节的头几句,学生一下子就得到信息,知道接下来每一章节小王子都将做客一个星球。接着,教师再一次鼓励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What kind of place is his own planet? 2. Why did he leave his planet? 3. Who/What would he see in each planet? 4. Whats their characteristics? 5. Whats the princes feeling?接着,让学生在这5个导读问题的任务驱动下继续阅读接下来的相关章节。
  对于有些语言、文化、思维高度融合的重点章节,教师要在课堂文本赏读前安排预习式的单章节导读。比如,第21章“小王子和狐狸交朋友”是本书的重要章节,狐狸的出现,让小王子对生活,对爱与责任有了新的认知、感悟和反思。此外,平淡却富有诗意的语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师给出以下导读问题:1. How is the Chapter developed?(by what kind of forms?)(文體风格)2.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Chapter?(主旨大意)3. Whats the theme of the Chapter? What does it mean?(提炼主题,领悟意义)4. What did the prince learn from it? What changes did he have? 5. What present did the fox give to the prince before their departure?
  (二)“探”是基于合作探究、指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文本深读,是教师引领学生追求思维深度和精神高度的深度学习过程,旨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注重学习主体内在发展及其精神实质的学习方式,其对于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邵晓霞等,2020)在英语文学作品阅读实践中,教师要把握重点章节,设计好深读的环节和探究的方向,通过核心问题链,驱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经由分析、比较、反思、迁移等方法强化阅读体验,挖掘主题意义,提升思维品质,实现作品育人价值。
  基于之前对第21章的导读问题,开展如下探究:
  1. 发现主题。通过对课前导读问题的交流分享,学生基本在自主阅读基础上把握了文体风格,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取到了关键主题词“tame”及其含义“to establish ties”。此时,表层理解“What”达成。
  2. 感悟主题。“What”表层理解之后,课堂要走向深度理解和探究,即关于“How”和“Why”的深层理解问题。首先,对于主题tame的定义,引导学生关注核心定义外围信息层,从而有更好地理解,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转达文意的能力。教师提问:“If the prince tames the fox, establishing ties with the fox, how would they be?”学生通过信息提取、加工、整合、转化,不断补充看法,如:“They would need each other/be unique to each other/be warm and happy because of each other/not be bored any longer/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从而学生不难感受到tame给双方带来的好处。教师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提炼和概括,得出:Taming will do people good.然后,通过追问进一步推进思维深度:“But they cannot stay together forever. When the prince left,the fox would cry. So taming would bring tears. It seems not to do good.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it?”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狐狸对此的看法。狐狸提到了“the color of the wheat fields”。教师再次追问:“What does ‘the color of the wheat fields mean? Why did the fox still think it good to have been tamed despite the tears it brought?”这个问题是富有挑战的。学生将会聚焦到这里“The grain, which is also golden, will bring me back the thought of you.And I shall love to listen to the wind in the wheat...”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内在的联系,感受到金色的麦穗和小王子金色头发的联系,感受到风中麦田的声音和小王子的笑声的联系,从而感悟到tame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忆及其所赋予的力量。   3. 升华主题。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主题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教师继续通过设问,引领学生探向思维更深处,实现主题升华。在第20章中,当小王子看到一个玫瑰园时,他不禁感叹自己以前“觉得拥有世上独一无二的玫瑰”的愚蠢认知。呈现这部分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对课前导读问题4“What did the prince learn from it? What changes did he have?”分享看法,并追问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小王子对玫瑰花及与其关系的认知转变,实际上就是小王子对“tame”的真正领悟。他把“tame”之于友谊的意义迁移到他与玫瑰之间的爱情。接着,请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小王子重新认识了自己与玫瑰花的关系后述说的这段话(如下图)。通过朗读,学生会强烈地感受到语言的朴实美,感受到这种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的力量,感受到小王子对玫瑰的爱,思考爱的真谛。
  然后,聚焦课前导读问题5,探讨这句极富深意的话“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通过交流,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精神,是爱,需要用心去感受。教师追问:“What is needed to tame/love someone?”学生思考、探讨、交流后提炼出相对集中的看法:Tame/Love=To “see” with heart Patience Devotion Responsibility。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提炼出的这个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重审身边的人和事,创造性地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一方面从输入到内化再到输出被内化过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回归生活,用从文学作品中感悟到的精神内涵和力量来滋养自己的人生成长。
  (三)“品”是对语言的赏析、学习和运用。《课标》强调要重视语言审美,并提出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从“初步感知、体验语言美”到“理解和欣赏语言表达形式美”到“观察和赏析语篇审美元素”,最终“形成审美感知能力”。文学作品是语言最完美的呈现载体,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品读能够极大地提升语言审美感知能力,拓展使用语言的思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在《小王子》阅读实践中,教师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摘记,分享自己对优美语言的品读感受;另一方面带领学生从词汇的精准和生动美,句子的节奏和韵律美,片段的意境美以及语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品读。
  1. 品词汇的精准和生动美。如第21章中,让学生圈出关于“说”的不同表达,例如:said, responded, asked, added, proposed, sighed, replied, went on, repeated等等,感受词汇的丰富和生动。之后鼓励学生自创情境,积极运用这些不同的“说”。再如下图,让学生品读划线词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最后查阅词典,了解其英语释义,从而更好地体会用词的精准和生动,扩展词汇量的同时感受词汇的魅力。
  2. 品句子的节奏和韵律美。例如之前朗读过的小王子述说他的玫瑰花之于他的那份独特与重要的那个片段。“because it is...that...”这个强调句型的一串排比再加最后一个简洁有力的总结“Because she is my rose.”通过师生朗读,节奏和韵律美自然扑面而来,同时学生深深感悟到语言形式背后的力量,体会到小王子对玫瑰花的那份暖意与温情!
  3. 品片段的意境美。例如玫瑰初见小王子的一段(如下图):这些语言把玫瑰花绽放前的所思所想所做刻画得细腻生动,凸显出了见面前那种精心的准备和美好的心情。
  4.品语法、品修辞。教师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通过再现一些熟悉而有意义的微语境,增进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通过观察、探究、模仿等增进对语法和修辞手段等的认知、理解和运用积极性。教师自己在阅读时要有意识地摘记,为后续教学做好素材积累。教师还可以提取一些比较综合性的句子,请学生欣赏、翻译、探究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等,也可以设计成语法填空。如:I saw 1.
其他文献
摘 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全民族的素质得到提高。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也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从实际上清除大量后进生的存在,才能谈得上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难、细致而又非常特殊的工作。必须针对差生的特点,讲求转化的艺术,创造机会,构造阶梯,营造氛围,才能
摘 要:本文就学困生的转化技巧进行详细论述,使学困生这朵迟开的花绽放得绚丽多姿。  关键词:对症下药;晓之以理;重视辅导  十指有长短,荷出有高低。所有老师不管教学哪个班级,总会遇到令人头疼的学生,那就是学困生。什么是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某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每个班级中,学困生或多或少,但卻直接影响整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每个任课教师都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帮助和教育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学生群体的微信使用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八点七。结合我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需求,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特点,完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解决我校同学实际问题。  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采用B/S结构架构,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API文档进行开发,采用高版本PHP,使用NGINX搭建反向代理系统中高并发情况带来的服务器压力,使用MYSQL进行数据存储。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实验室
摘要: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青少年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正是叛逆和探索社会的年龄。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对于农村中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有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网络游戏等,其容易造成农村中学生产生偏差行为。中学生阶段正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虽然学校引入了各种信息化教育方式,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听从教师安排,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翻转课堂是一种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文章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数学;应用  一、 前言  随着信息技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中年级的老师,要明确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优化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宽眼界,还能掌握提取信息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
摘要:小学阶段英语教育中的语音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然而,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一般性问题,例如:教师在发音教学中简化语音教学,拼写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缺乏对学生的口头阅读和技能培训的重视。文章针对英语语音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根源,并根据小学英语教学标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战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问题;對策  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音频,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学生对学
摘要:作业是现阶段高中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手段。学生们在完成地理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复习,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成绩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实际的作业设计时,要注意作业的类型以及作业表现形式的要求,还需考虑到提升高中地理作业有效性的具体措施。笔者将会从设计分层作业、设计开放作业、设计实践作业、与生活相
摘 要:随着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的推动与进步,素质教育已经取代了我国的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提高语文能力与语文学习的文化水平,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重点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性与激发学生思维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维;激发 
摘要: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的培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重要方式。能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兴趣、对国家的认同,引导学生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道德榜样。历史学科教学中要持续强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家国情怀犹如一粒生机勃勃的种子,植根于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史学科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