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干预研究

来源 :国际护理科学(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对改善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2020年6月至9月在某大学附属妇幼医院选取132名计划择期剖宫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将132名产妇分为干预组(n=66)和对照组(n=66).干预组产妇在剖宫产后实施干预措施,包括帮助产妇建立积极的母乳喂养态度、促进支持性的外部环境、增强母乳喂养行为控制力、强化意向转变为实际的母乳喂养行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产前和产后护理措施.在剖宫产术后第5天、2周和1个月分别收集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乳房问题的发生情况.在入院第1天、术后2周和术后1个月时采用修订版母乳喂养行为预测量表(Breastfeeding Attrition Prediction Tool,BAPT),术后24 h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产妇的术后母乳喂养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5天(86.4%比60.6%)、2周(77.3%比57.6%)和1个月时(74.2%比50.0%),且乳头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第5天(6.1%比18.2%)和2周(9.1%比1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BAPT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2周后态度得分(90.64±8.31比87.20±8.15)、主观规范得分(88.07±24.65比79.42±19.47)行为控制得分(40.77±5.69比38.18±4.76),1个月时态度得分(90.34±10.35比84.22±10.51)和行为控制得分(43.13±5.02比39.15±4.6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电机组容量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保证系统的平稳性运行需要加强对热工保护信号可靠性的有效研究,从而使得发电机组和电网系统能够更加平稳性的运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热控设备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有效的管理,避免在运行时存在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通过不同的管理模式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使得热工保护信号可靠性能够得到全面提高,为行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动手能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教学中强调的动手能力是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外部的动作或操作行为进行活动的能力,侧重以实践进行感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可以在动手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推理、验证和求真,并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分为动作模仿能力、规范操作能力、熟练操作能力和创新操作能力四个不同发展水平.
通过校内外频繁发生的意外伤害事件,提出学生在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和技能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和能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教学方式的陈旧所导致.同时,家庭成长环境,也造成了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淡漠;给出了在教学中,运用情景化教学提升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的策略:1.语言描绘式情景创设、2.角色扮演式情景创设、3.音乐歌曲式情景创设、4.情景演练式情景创设、5.问题引导式情景创设;提出了情景创设的注意事项及相应的建议.
文章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医用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出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医用化学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路径,希望能够项目化教学在高职医用化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培养出高素质医用化学人才.
科学大单元的整体教学可以利用”故事情景驱动”和”大项目形式驱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起清晰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了整体性的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有层次的建构起科学概念.
期刊
目的 分析北欧国家社交隔离对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第一轮大流行期间患者的每日死亡率、感染率及医疗资源需求的影响.方法 观察并分析社交隔离、每日死亡率、感染率及COVID-19患者住院所需的医疗资源情况,所需医疗资源包括收治COVID-19所需床位总数、ICU床位数和感染病房床位数及ICU和感染病房所需的护士人数.社交隔离通过手机移动量化数据与本底水平相比减少的程度进行衡量.数据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计量与评价研究所(the Insti
目的 有关心力衰竭患者管理的指南支持对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的强化教育.本研究旨在评估由认证的心力衰竭护士提供的结构化教育对患者疾病知识和自我护理行为的长期影响.方法 150例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参加了由心力衰竭护士进行的1h结构化教育课程,患者年龄(66±12)岁.患者在课程教育前1天、1天后和6个月后完成包含15个问题的问卷.问卷中包括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the European Heart Failure Self-Care Behaviour Scale,EHFScB)中的9个问题(EHFSc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患病的真实体验及其护理需求.方法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目的 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6例IPF患者.访谈资料采用专题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四个主题,包括确诊过程漫长、与疾病共存、了解疾病与治疗的需求、对延续护理的需求.并提炼出一系列子主题,包括诊断的不确定性和延迟,存在多种身体症状和情绪困扰,失去自主性,对疾病预后不确定,对疾病原因和治疗的不良反应有疑问,缺乏连续性的
目的 探讨中国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衰弱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甘肃省兰州市458名65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评估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衰弱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应用衰弱表型(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疲乏、低体力活动、行走速度下降、握力下降)评价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血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结果 调整了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与体重正常的老年人(BMI 18.5~23.99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