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继承公证的风险与防范方法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411102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1300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 北京)
  摘 要:继承公证的基本概念毋庸累述,但是,在实践操作中继承公证需要重点重视的问题有哪些、需要从那些方向保障继承公证实施的程序公证和实体公正,都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做好继承公证能够有效的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利、构建司法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效的稳定社会发展。所以做好继承公证方面的风险防范工作极为重要,在本文中,笔者从实践研究者的角度对继承公证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并在论文的最后提出一些防范措施,力求使继承公证这一行为能够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继承公证 ;存在风险;防范措施
  一、继承公证概述
  继承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法律的规定和继承人的申请,依法证明继承人的继承行为真实性、合法性,确认继承人的继承权的活动。
  (一)继承公证的概念
  在我国民法中,继承是指作为个体的公民死亡或者被法院宣告死亡后,依照相应的程序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公民所遗留的财产转移给继承人所有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按照法律规定,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公民在继承关系中是被继承人,而依照法律程序接受财产的公民则是继承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继承制度是为了明确死者的财产应当如何处理的一种制度,而继承公证是为了更好的保障继承关系中的继承行为所设立的一种公证制度,在实践操作中,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时需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比如《继承法》、《婚姻法》等。
  (二)继承公证需要审查的基本内容
  在继承关系中,公证的做出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要求当事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公证机构进行审查,提交的材料应当包括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被继承人的基本财产情况的证明、产权证明等、是否有遗嘱及复印件,同时还有提供一些当事人和被继承人之间关系的证明。代位继承人申办公证的,还应提供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证明及申请人与继承人关系的证明,以及公证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公证人员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情况进行审查,审查的基本内容包括:首先是有关被继承人死亡的相关情況,比如死亡的时间、地点、原因,同时还要审查被继承人的遗留财产情况进行详细的审查,包括财产的数量、种类等,对被继承人拖欠的税款等款项,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办理;其次是对是否有遗嘱的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审查,如果有遗嘱的,就要按照遗嘱进行办理,不能违背被继承人真实的意愿,如果没有遗嘱则要按照相关的法定程序做出公证。再次是审查当事人是否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公民,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如果不是继承人,则不予受理。最后是审查当事人是否属于代位继承或转继承人。前者指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时,由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取得其应继承份额;后者指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死亡之后、尚未实际接受遗产前死亡,可由继承人的法定继承人继承其应得遗产份额。公证人员应依具体情况办理上述公证。
  二、继承公证中存在的风险
  继承公证看似是一个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行为,但是由于社会中继承关系的复杂以及各种问题的逐渐凸显,因此继承公证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本文中成为继承公证的风险,以下就对一些主要的风险展开阐述。
  (一)遗产分割协议的合法性风险
  当事人要想通过公证机构解决被继承人的遗产问题,首先就是要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用来证明遗产分割协议的真实且合法,这是公证机构将遗产分割进行公证的前提和依据,为了更好的了解被继承人情况和继承人的情况,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公证机构应当尽量到遗产所在地或者继承人较多的地方进行相关事项的办理和查证工作。当事人应当根据上述的申请要求提供相应的资料或者委托证件等。公证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相关事宜。但是,在审查和公证的工作中也应当注意一些问题,比如,遗产分割协议是否经过每个人的同意或者认可,对有遗嘱的处理情况是否遵循了遺嘱、有没有照顾到胎儿的利益等,这都是需要解决的一些实践存在的风险。
  (二)公证机构的公证质量风险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应当是当事人的诚信观念缺乏和证据、材料核实方式落后造成的。当前我国虽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观念依然存在,由于现代经济思想和传统道德出现交织,也造成了传统的诚信理念受到冲击。另外,国家的立法不完善,地方政府对法治国家、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恰当,也对于当事人的失信行为失之以宽、失之以软,无原则地迁就,产生了严重的负面社会后果。面对这种失信行为,公证机构在公证过程中将对一些问题难以做出抉择,同时由于公证机构在核查相关证据、材料时,方式落后,比如在审核材料时依然采用传统的政审方式,这就蕴含着一定风险,不符合现代型社会的要求和发展。
  三、继承公证风险防范的方法
  针对继承公证存在的风险,为了更好的保障社会的稳定,处理好继承关系,维护各方利益,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继承公证的风险,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一)提高意识,转变观念
  观念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历史有很大关系,也是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一种内容,因此,观念指导人们的行为,转变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公证机构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情况,在公证过程中不仅仅要扮演着工作人员的角色,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扮演专家的角色,为民众提供一个真心的服务,帮助他们熟悉与继承有关的法律法规,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关理论,在当事人提供证据材料不全或者不会举证时,对他们进行辅导,指导他们根据要求收集证据。同时,公证机构还应当为民众提供其他登记部门的登记事项和流程,使其能够尽快的完成相关事项。在继承公证办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应当积极的与立法机构和司法机关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关注遗产税的问题,为以后实施该政策提供帮助。
  (二)建立诚信制度,完善核实方法
  诚信是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依托,对于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建立起诚信制度,不如说诚信档案,使当事人不敢提供虚假信息。同时,公证机构还有完善核实方法,保证对当事人提高的虚假材料能够有效辨认,保障公证质量。
  继承公证关系到多方利益,如果不能处理好,会严重影响社会关系的稳定,为了做好继承公证工作,公证机构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方法,加强宣传,使尽量多的公民能够理解且认识到继承公证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钱进.继承公证公示催告制度之构想[J].中国公证,2013(2):45-46.
  [2]唐斌.遗产继承公证中的第二顺序继承人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13):47.
其他文献
摘 要:民法,主要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制定的一项基本的法律。民法,是解决民事诉讼纠纷问题时的一项重要的法律依据。未触犯刑法的违法行为都被统称为民事犯罪。行政法,指的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民告官。民法和行政法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却又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行政法可以适用于民法,而民法规范也可以适用行政法,这二者是相通且互相促进的联系。笔者在下文当中,将民法和行政法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了我国民法规范在行法当中
过去三十年,为了增强宏观政策的微观基础,货币政策从消除隐秘性、提高透明度、及时全面公开信息到向主动加强交流、研究市场反馈、管理预期和引导预期方向发展。即从中央银行被
春天来了,小猴子看见自家门前有一大片空地,便打算种点什么。到底种点什么好呢?小猴子想啊想啊。既然我爱吃桃子,那就种桃树吧!于是,小猴子在自家门前种上了几十棵桃树。他每天都
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从2009年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先后采用转贷、中央财政代发和地方财政自主发行三种模式,但这些都是在中央政府监管和控制之下的地方债,是中央债的变形。虽然
一、审美信息的选择往往在同一天里,就有许多个画展开幕,请你光临。你到哪一家这是种选择。但无论是自己搞创作,还是参观别人作品,或听人评论作品,人们总是在各抒己见,仁者见
纵观18、19世纪世界绘画经典,可以发现绘画艺术与服装有着不解之缘。以擅长绘制人物风情画著名的画家像雷诺阿、大卫、安格尔等,对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质地都做了精细的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民主法治国家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反映了近代西方人权、民主的现状,是人类法制文明的一大进步。在我国,无罪推定原则虽然在刑事诉讼上有一定程度上的体现,但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方针,高职学生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已越来越成为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的短板,不仅影响到学生就业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关心高职教育人士的关注和思考。本人从
摘 要:在现阶段,网络已强烈的介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从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上使用如陌陌、QQ、人人、微信、人人、微博、贴吧、乌鸦、YY、易信等社交软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许多的安全问题,目前正在制定的《网络安全法》对社交软件平台起到了强烈的规范作用,其在身份保障、信息传播、监管机制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制。  关键词:网络安全法;社交软件;身份保障;信息传播;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