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无序扩张致使耕地流失、土地利用低效、城市空间结构紊乱等问题日益突出.以重庆市为例,在分析2000-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地理探测器探讨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上看,近15年来,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率先波动式增长,后趋于平缓,面积呈上升趋势,相比2000年增加了259.09%;从空间上看,全局Moran\'s Ⅰ显示城镇建设用地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主城九区城镇建设用地增长明显,而巫山、奉节等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面积变化不明显;②利用熵权法、地理探测器分析显示影响城镇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产业规模与人口规模,区位条件影响偏小;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等因素以增强型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城镇建设用地变化,但交互作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识别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因素,为引导其城镇建设用地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从资源化利用角度,介绍了基于离子交换技术的电镀含铬(Ⅵ)废水在线回收及原位利用的技术进展,包括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在线回收、原位利用工艺条件以及逆流漂洗工艺.该技术不仅实现了重金属在电镀生产线中的原位利用,而且也实现了水的回用,对电镀铬(Ⅵ)废水源头及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材质为PCrMo钢的M8 mm×1 mm-25 mm高强螺栓在装配后发生断裂,利用宏观、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从显微组织、断口形貌等角度分析了高强螺栓断裂的失效原因.结果 表明:螺栓的化学成分、硬度符合图样设计要求,在螺栓装配过程中未规定安装的方法及力矩,造成螺栓受外力过大;断口处及心部为沿晶开裂+韧窝形貌,分析螺栓表面处理工艺,磷化前酸洗工序和磷化过程会造成基体含氢量增加,螺栓在异常外力与基体氢脆内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发生断裂.针对上述断裂原因采取了规定紧固力矩、增加装配专用工装及优化表面处理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经常产生临时性物流需求,物流现货市场采购的补充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最大程度地利用运力及物流网络,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收益,承运人往往通过运输服务组合拍卖的形式选择运输线路组合.针对如何在运输服务组合拍卖中选择合适的运输线路组合这一关键问题,基于零担物流承运人的视角,建立了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托运任务间协同效应的求解策略,并采用粒子群算法通过两个不同规模的算例对所提模型及协同效应策略进行验证.在小规模算例1中协同效应策略与反向精英粒子群算法求解方案
构建了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网络以满足日韩货物跨国运输的市场需求;从货主角度出发,根据运输流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构建了费用和可靠性函数,以总费用最小、总可靠性最高为双目标进行0-1整数规划;根据货主对时间、费用及可靠性等3个要素的不同侧重要求,确定不同目标函数的权重,加权求和将双目标转化为单目标函数问题,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以釜山港至汉堡的计算机电脑和快消服装2类货物运输为例,得到不同权重下的最优运输方案,并与现有海运路线进行时间、费用和可靠性对比.结果 表明:选出的海铁联运最优路径在时间、可靠性和总费用上均优于
在碳税机制下,考虑到易腐品特殊性质,航运企业优化班轮航速并制定加油策略是项重要决策.从航运企业角度出发,以实现包括船舶固定成本、加油成本、易腐品腐坏成本、冷藏成本及碳税在内的班轮总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起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运用分段线性逼近法对油耗函数及易腐品腐坏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并求解.以实际班轮航线为例,依次分析港口燃油价格、到港时间窗和碳税率对航运企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运输易腐品的集装箱班轮公司选择加油港、确定加油量以及优化航速等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港口载煤列车的卸车调度流程主要依靠工人经验进行调度作业,存在决策时间长、作业冲突和列车在港时间过长等问题.以列车在港时间最少为总优化目标,在已知列车到港时间及堆垛与煤种对应关系的前提下,考虑工作机械可用性、作业流程可达性及其相互约束关系等因素,构建了卸车调度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樽海鞘优化算法的优化调度方法.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可有效地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引入随机柯西变异策略,可有效地提高算法寻优能力.5个测试函数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樽海鞘优化算法、自适应樽海鞘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与鲸鱼优化算法
为探究典型高原川道型城市(西宁市)的出行者对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行为,以大规模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提取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及出行特征指标,将包含小汽车出行和出租车出行的私人交通方式与公共交通方式这2项通勤方式选择作为目标变量,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得出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8项决策变量.针对29960次有效出行样本,合理划分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基于此,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和传统的二项Binary logistic (BL)模型以识别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选取3项定量指标分方式的分类预测精度、总体
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很多城市交叉口运行效率不高,频繁出现拥堵现象,信号控制效率难以匹配实际的交通情况,我国缺乏针对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效率评价的统一标准.为了评价信号交叉口控制方案效率的优劣性,为给相关部门选择交叉口信号方案提供参考,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选取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平均行车延误、停车次数作为评价输入指标,绿灯利用率、交通量作为评价输出指标.最后选取实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效率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为了深入分析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善城乡公交服务质量,提升乘客满意度.以新疆某县域为实例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公交环境感知、公交便利度感知和公交运营感知为影响乘客满意度的潜在变量,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检验所选测量变量对相关问题的解释能力,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提出假设,构建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满意度评价模型.在模型适配度良好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运算结果并提出相应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公交环境感知、公交便利度感知、公交运营感知对满意度均为直接正向相关;公交便利度感知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缺
针对交通小区生成交通的短时预测需求,提出了综合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短时预测方法.预测方法主要利用dbN小波函数对交通小区生成交通进行小波分解,利用BP神经网络对分解后的多频段波形进行短时预测,最后通过波形重构获得交通小区生成交通的短时预测结果.在构建综合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短时预测模型基础上,采集交通小区的实际交通生成数据,并构建短时预测的对比模型,检验构建模型的预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在交通小区的生成交通短时预测方面,综合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比单独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的精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