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发酵奈氏菌和脑膜炎奈氏菌诱生的流脑杀菌抗体抗原特异性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53647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杀菌力试验测定不同来源血清对脑膜炎奈氏菌(Nm)的杀菌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群流脑病人恢复期血清、带菌者及乳糖发酵奈氏菌(N1)带菌者血清、兔抗Nm及N1血清中均具有对Nm的杀菌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上述人血清IgG、IgM和IgA均与这两种奈氏菌的52kD,1、2或3类外膜蛋白发生特异反应。用纯化的1和3类外膜蛋白及脂寡糖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测定抗体水平表明,N1、Nm的1和3类外膜蛋白及脂寡糖抗原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其中1类外膜蛋白主要诱生IgG,3类外膜蛋白诱生IgG和IgM,脂寡糖则主要诱生IgM。通过杀菌抑制试验证实1类、3类外膜蛋白及脂寡糖均可抑制IgG的杀菌作用;抑制效价LOS>1类OMP>3类OMP。由此可见,N1和Nm的脂寡糖及1类OMP是幼儿咽部携带N1或Nm诱生的流脑杀菌抗体主要特异性抗原。这一研究结果为提高流脑A群多糖菌苗对婴幼儿的预防效果提供了线索。

其他文献
期刊
14例初次HCV感染者及11例再次HCV感染者系列血清系在无法检测HCV时留存的289位手术受血者系列血清中筛选获得。系列血清包括受血前、受血后不同时期收集的血清。回顾性地研究其不同功能区抗体出现的动态变化,抗C与抗NS3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抗NS3、抗C、抗NS5及抗NS4抗体在HCV感染后系列血清中检出率分别为84.76%、79.27%、72.54%和68.39%。感染过程中各区抗体可以全部出
期刊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垂直传播机制和途径仍然是有争议的课题。我们研究了50例血清阳性妇女和她们的婴儿。早在婴儿出生后的两个月内,我们就能对有无HIV感染作出诊断。诊断结果阳性或阴性在婴儿6~9个月时复查没有改变。30%左右的血清阳性妇女其HIV传播给婴儿。我们的结果支持HIV的传播发生于妊娠晚期或围产期。寻找HIV-RNA的回顾性研究证实在出生后几周内婴儿体内有HIV的复制。
期刊
期刊
期刊
由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氏菌产生的耐热肠毒素(Y-ST)至少有三个亚型(Y-STa,Y-STb,Y-STc),但以Y-STa型多见。我们构建了0.25kb的Y-STaDNA克隆片段,经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后,具特异性。19株我国分离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由乳鼠试验结果显示均可产生Y-ST。但用此酶标记Y-STa DNA探针测定,仅13株呈杂交反应,表明携带Y-STa基因;其余6株均为阴性反应,免疫学试
作者设计合成一对恙虫病立克次体sta58基因的DNA引物,分别从恙虫病立克次体Karp、Gilliam及CMY株基因组中扩增出1 kb片段,普氏及莫氏立克次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和贝氏柯克斯体则不能,表明该引物为恙虫病立克次体种特异。以含sta58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作敏感性鉴定,表明PCR可检测到10pg的靶DNA。用该引物作PCR检测实验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小鼠血、腹水及脾标本均获满意结果。
本文报道用两步PCR法快速检测细胞培养物中污染的支原体(Mycoplasma)。两套引物选自16S rRNA和23S rRNA保守区域,外部引物PF1,PR1扩增的DNA片段在360~500bp之间,内部引物PF2,PR2扩增的DNA片段在140~220bp之间。试验表明,两步PCR法能检出污染细胞培养物七种常见的支原体。17份待检细胞培养物,两步PCR法检测,9份(52.9%)为阳性,直接培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