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真情绽放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无论是静坐读书、听音乐、看电视,还是与人交流沟通,我们都会感悟到: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便是触动心灵由衷而发的真性情。无论是酸甜苦辣咸,还是悲喜哀乐愁,只要充满人性的情愫,便能打动并唤醒他人沉睡的心灵,引发情感的共鸣和震颤,点燃思维和智慧的火花。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从理论上告诉我们,在人们的“知、情、意、行”活动中,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于是,真情、热情、激情成了演讲的生命,也是朗诵能打动人心的法宝。对于人文内涵厚重的语文学科来说,教师情感的投入和绽放更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生命,成为感染和激励学生的法宝,用真情点燃真情,培育学生心灵的幸福。
  一、 真情绽放是提升教学力的重要因素
  反思一下当前的语文课堂,有些老师尽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板书的书写等方面都无大错,也能按课时计划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其中也不乏一些巧妙和出彩的细节,可是一堂课听下来,总还是觉得缺少一些让人情感震颤的味道。究其原因,一定是与语文课堂上老师自己情感的投入和绽放有关。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的学科,这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所决定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诗词歌赋,都记载着无数作家对生命、人生、国家、社会不同层面的丰富思考和情感表达,凝聚着他们的灵感、激情和思想。因此,语文老师更应该是感情丰富之人,备课时要善于捕捉并找准文本中流淌着的生命情感,伴随着作家的呼吸命运,自然萌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让这份真情自然而率性地绽放,不隐藏、不掩饰、不压抑自己的天性,该悲则悲,该笑则笑,该叹则叹,该怨则怨……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让真情的流动和呼唤浸润学生心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了只有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课堂上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了,动情了,学生才容易被感染。一旦学生的真情被点燃了,心灵苏醒了,课堂就会生机盎然,老师才会被学生悦纳、欣赏。我至今没有忘记我初三时的语文老师,印象最深的便是他充满灵动的弥漫着个人气质的课堂。他是位中年男性,皮肤黝黑,眼睛凹陷,平时少言,面部表情也因此略显严肃。可这些一到了课堂,却有着极为丰富的变化。黝黑的皮肤会因着感情的激越而变得发红发亮,凹陷的眼睛也焕发了神采,黑亮的瞳仁洞察每个学生的举止,有时慈祥、友善、谐趣,有时又包含了疑问、期待、鼓励,又或者是提醒、警告和责备……一双慧眼无声地传递着丰富的信息。平时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略显单调的面部表情也随着讲课的内容活跃起来,好恶哀乐、嬉笑怒骂,都会率性流露,自然呈现。声音高低顿挫,起伏不一,再配合一些肢体动作,叫我们常有耳聪目明之感。最妙的是他会唱一些地方戏,有的是与文本内容关联,有的是内容延展兴致使然,情绪高涨时他便会有腔有式地来上几句,让我们这群学生也难掩兴奋之情,禁不住鼓掌叫好,情绪跟着他一起“燃烧”。
  所以,一堂能够激情激趣的课,一堂能够让学生的心灵为之一动的课,一定是弥漫着教师浓浓的自我情愫的课。真情流露,真情付出,真情绽放,不仅是语文课堂提升教学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语文老师提升自己的必备素质。
  二、 真情绽放来自为师的职业精神和深入地备课
  真情绽放确实很好很美,很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但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真情更不是一番花拳绣腿,矫揉造作,卖萌作秀。真情绽放强调的是真诚的情感表达,它是有扎实的思想基础和形象内容的,它是教师抛弃了虚伪、浮夸、矫情、做作的感情之后凝炼升华而成。
  1.真情绽放来自为师的职业精神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许对于这样的赞誉,我们的神经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但是,毋庸置疑,老师的确做着“把自己的思想裝进别人的脑袋”的工作,老师的言谈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老师的手中始终挥舞着一支无形的画笔,而画板则是学生的头脑,无论学生是接纳还是排斥,天长日久,总会在他们思想的天空留下一抹颜色。“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因此,教师不但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而且应该用这个认识来指导自己对职业精神的修养。”俄国著名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说。所以,三尺讲台是神圣的,是与真理同行的,是与灵魂相伴的。这决定了教师比其他职业更应该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建立健全求真向善的思想价值体系,注重自我内在品行修养的铸造,培养完善自己优秀的人格魅力。而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师之范”,是一种师魂。
  基于这样的职业精神,才有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为教书育人倾情付出的感人事迹。有媒体记者这样评价他:他的学问,透着厚实和干净;他的为人,透着朴实和高贵;他的育人,透着温暖和付出。最重要的是,他是那样的平凡和“健康”。尽管他的身体已是羸弱之极,可是他的精神和生活却显示着一种蓬勃的健康面貌。在众多的蝇营狗苟和喧哗炒作之中,这种坚实的健康是如此的珍贵,像是一瓶纯净水,令众多见惯了浮躁的人感念不已。他的真情流露可爱得简直让人一见钟情。还有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的那位普通讲师晏才宏,据说,他上课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随身一杯茶、一支粉笔,从不带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知识早已烂熟于胸,例题信手拈来,讲课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加上一手俊秀的板书和洪亮的嗓音,他的电路课被誉为“魔电”,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他病逝后,学生在校园BBS的悼文中说:“他的课充满了激情,从头到尾都扣人心弦,简直像一部精彩的电影。”“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会有人学习电路呢?如果有,他们真的很幸运。”他把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一腔热情都留给了课堂,留给了学生,而科研的园地里他却无暇播种,去世时终年57岁的他还仅仅是个讲师。当然,生前也有人就职称一事问过他,他的回答是,发表学术论文要十分慎重,必须在某个领域有突破性的创见才拿得出手,为评职称而拼凑论文的做法他不忍为。
  在所有的善良美好中,无疑这样的真实付出、真情绽放才是最美的、最能打动人心的。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路途中,在为学和为人的时空里,他们保持着一腔排除世事纷扰的真性情,少了虚假、夸饰、造作,多了真实、坦诚、自然,始终对学生用真心、动真情,言传身教,表里如一,发挥着“身正为范”的榜样力量,用自己的人格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师魂的赞歌。   2.真情绽放来自深入地备课
  特级教师李蒙钤说过:“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吃透教材才有法。”而由文本作者情感到教师真情的萌发和绽放,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吃透拿准尤为重要。
  以我曾经执教的一堂市区语文公开课为例,教研室给的文本是孙犁的《鞋的故事》,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上课年级为高一,借校借班上课。撇开教参初读该文,文本的故事性和其中的人物对话描写让我感觉很像小说(尽管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本文却明确编排在散文单元。文本的语言很清淡,抒发的情感也绝不仅仅是“怀乡”和“人情美”“人性美”所能言尽的。是在感叹某种文化的衰败吗?该文又不像汪曾祺的《胡同文化》那么卒章显志。但到底是什么才最为细致精准,却又一时说不出来。帶着这些纠结的思绪,我除了反复精读文本,勾划标注,拿来教参阅读,并到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向同事请教交流,最终茅塞顿开,拨云见日。原来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80年代,作者是借着农村姑娘“小书绫”先后给“我”做了两双鞋,一双精致,一双粗糙,并通过第三人之口讲明两双鞋做工差距大的原因,来寄寓自己的思考和情感。那就是: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人的生存际遇也在改变,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很多人丢失了原来一些美好的品质,变得功利和浮躁,这让作者为之深深忧虑,他真心希望他所欣赏的农村女孩子特有的淳朴美丽的素质不会消失,不要也变成作者感到格格不入的城市女孩子那样。“但愿曾经淳朴的永远淳朴,但愿曾经美丽的永远美丽。”这正是作者在文末的深沉感喟和呼唤。这样的感喟和呼唤不也正是经历着成长变化的我们心灵为之震颤的吗?
  理解了作者的情感,领会了文本的主旨,作为教师就要寻求最佳的切入点,动情地传达出这种既让自己心灵震颤也能带给学生心灵感悟的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再来品味揣摩作者平淡清新、质朴温润的文风也就容易了很多。进而再拓展延伸,讲讲刘绍棠的《本命年的怀想》,说说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再用学生熟知的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新书《有味》作为引导,激励学生结合实际,谈身边事,说真心话,抒真实情。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先不借助任何参考材料,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分别从“读者”和“教者”的身份思考文本意义,求得个体对文本的原生态理解,然后带着疑问和思考再阅读相关材料,与同行探讨切磋,直到吃透拿准,切中肯綮,心中豁然开朗,情动于中。当然,优秀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文本,教师平时还要做到广泛的关注和大量的阅读,不断地积累,让知识勾连互通,让思维开放发散,做到书到用时信手拈来,厚积而薄发。优秀的备课,还需要老师花一些时间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写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案,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或“水深淹死人”的情况。
  三、 真情绽放需要掌握些讲课艺术
  1.良好的语言表达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但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情感寄托的载体。情感和语言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好的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机智幽默,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讲课时深入浅出,生动而不流于腐俗,活泼而不陷于油滑,才能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从而增强讲课效果。
  良好的语言表达,除了知识的储备,思想的积淀,还需要掌握一些有声语言外部的表达技巧。犹如朗诵者的朗诵、演讲者的演讲,光是自己的心里烧着一把火是不够的,光是读稿背稿也并不能起到感染听众、打动人心的作用,这需要借助一些朗诵和演讲的艺术技巧来传达。教师讲课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教案,由不同的老师来上,收到的效果却会大不相同。所以,练就良好的语言表达,掌握外部的表达技巧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用气发声、语音语调、停连快慢、重音强调、态势语的使用等,这跟朗诵演讲又有相通之处。所以,作为老师,学习一些朗诵和演讲的技能,一定会给自己的教学带来益处。据我所知,有些师范院校已经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教师口语》,还没有学过这门课程的老师也应该借来教材好好补一补课,学一学,练一练。
  2.有效的教学方法
  尽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教无定法”,但是课堂教学还是有它自己的特性和规律的。比如:精彩的导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梯度,巧妙的环节,清晰的思路,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板书的纲目,资料的链接,多媒体的运用,师生的互动,预设和生成等等,这些课堂教学的共性,无疑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语文课堂上教师情感的绽放也有帮助。所以,我们平常就应该注意主动学习教学理论,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培养教学实践能力,讲究教学艺术。课堂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做个有心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揣摩,多反思,多梳理,多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总之,情感的投入和绽放,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是提升教学力的重要一环。我们既然选择了语文,选择了走上课堂,就必须学会如何让自己的情感在课堂上绽放。而情感的产生又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必须努力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培养自己坦诚率真的人格,挖掘文本作者的情感,了解学生的接受心理,遵循教学的规律,练就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追求讲课的艺术,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做到激情迸发、真情绽放、绘声绘色、生动抓人,给学生一种心灵的幸福。
其他文献
预制水磨石地面目前在办公楼、商店、宿舍等都被广泛地采用。从造价、工期上考虑,预制水磨石块倍受欢迎。但在施工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遇到部分预制块之间相临高差2~3毫米
一支数以百万计的旅鼠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挺进,他们遇山爬山,遇河过河,不屈不挠地勇往直前,谁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吃过晚饭,神犬探长一边抽着大烟斗,一边听广播里的
绘画是一种通过用一系列符号语言来抒发自己情感的方式,它是每个幼儿园都开设的课程。现在,有些幼儿园又把这一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电脑绘画。它以独特的绘画
青铜器铭文是商周时代遗留下来的最主要的实物文字资料,具有多方面的重大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创制的《金文语料库》和《金文引得》,
在秘鲁南部沿海纳斯卡小城附近,一片无垠的沙漠中一些用神奇的方法绘制的神奇的图案被传为千古之谜。那些图案就绘制在风化的沙地上,痕迹 Near the small town of Nazca, on
The Drum and Bell Towers in Beijing were the time-keeping center of the city in the three dynasties of Yuan (1279-1368),Ming (1368-1644) and Qing (1644-1911).Th
随着大量留守学生、学困生在课堂上的出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差,教师百般努力,学生却不领情,这让老师感到非常的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课堂教学入手。以下是我在农
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度大,更难理解,不只是靠死记硬背概念就能学会的,也不是可以通过题海完全掌握的。原本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不应该是学生的主场,教育者应该改变这
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中数学,学生普遍认为难度很大,学习效果不显著。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问题。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
二、关于国家作为所有者,如何对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问题。在研究和实践中,这方面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各级政府所有者职能和管理者职能要分开。现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