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C钙钛矿型阴极的性能优化及研究进展

来源 :现代技术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结构氧化物因其优异的MIEC特性和催化性能,以及具有化学组成的选择灵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成为最有前途和应用前景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目前,S OF C的发展趋势是中低温化.但是,随着电池操作温度的降低,阴极极化损耗急剧增加,电池性能随之下降.考虑到中低温S O F C对阴极材料的要求,钙钛矿型阴极的催化活性仍然较低.因此,钙钛矿型阴极的性能优化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近年来钙钛矿阴极的性能优化研究的新进展,着重论述了元素掺杂、形貌调控以及浸渍改性等方式对钙钛矿阴极电化学性能的优化效果.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油茶果为原料,采取鲜榨法、浸提法、新水法、冷榨法和热榨法5种制油工艺分别制取油茶籽油,研究对比了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所制取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生物活性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多酚)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均在73%以上,其中浸提法((96.45±3.02)%)最高,冷榨法((73.72±2.76)%)最低,鲜榨法((82.36±2.24)%)、新水法((81.91±3.21)%
为开发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源蛋白肽,采用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复合酶法水解汉麻籽粕获得汉麻籽蛋白水解物,经膜分离技术得到4种不同分子质量的多肽组分.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的测定,评价不同多肽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抗氧化活性最强的多肽组分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子质量的汉麻籽多肽组分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HP-Ⅳ组分(分子质量<1 kDa)的抗氧化活性最强;HP-Ⅳ组分中丰度较高的6个肽段的分子质量分别为364.84、539.77、630.30、662.33、718.90、82
利用脂肪酶催化中链甘油三酯(MCT)与核桃油发生酯交换反应,利用分子蒸馏脱除产物中的游离脂肪酸(FAA),再用乙醇萃取MCT制备高含量中长链甘油三酯(MLCT)的结构脂产品.对酶催化酯交换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对乙醇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结构脂产品的脂肪酸组成及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为以Novozym 435为催化用酶,加酶量10%、MCT与核桃油摩尔比2∶1、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9 h,在此条件下反应并通过分子蒸馏脱除FAA后所得产品的MLCT含量为76.2%,MCT含量为14.3%
以超临界CO2萃取的苦瓜籽油为原料,经皂化酸解法制得混合脂肪酸,再采用尿素包合法富集其中的α-桐酸.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富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α-桐酸的最佳富集工艺条件为:采用95%乙醇作为尿素溶剂,混合脂肪酸与尿素质量比1∶3,尿素与95%乙醇质量比1∶5,包合温度4℃,包合时间24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α-桐酸纯度从苦瓜籽油中的28.83%提高至60.03%,产物中共轭亚麻酸相对含量达到71.28%.
近年来,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一个早期症状引发关注,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具有积极意义.现有人群实验、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多方面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中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可以改善炎症反应,影响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但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6 PUFAs)的相关代谢产物既包含抗炎物质,又有促炎物质,机制较为复杂,目前研究具有争议性.综述了两种多不
旨在对复方翅果油(翅果油+葡萄籽油)的毒理学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法观察复方翅果油的急性毒性,选择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遗传毒性,通过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复方翅果油的亚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复方翅果油对雄、雌小鼠的MTD均大于20.0 g/kg;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各剂量组未观察到有明显的亚急性毒性.上述结果说明复方翅果油属无毒级,无明显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
研究了冷压初榨椰子油对四氯化碳(CC14)诱导昆明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7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6组,包括正常组、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椰子油低剂量组(5 mL/kg)、椰子油中剂量组(10 mL/kg)、椰子油高剂量组(20 mL/kg),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指标,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
本文从界面损伤模拟出发研究了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的抗疲劳设计方法.以CMCs微观结构演变为切入点,在微观尺度建立复合材料各组分损伤机制的物理模型,然后集成到细观尺度的有限元分析之中,从而建立CMCs疲劳损伤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对界面相组成、结构等因素影响疲劳性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以实现界面的抗疲劳设计.通过多尺度和多维度对CMCs疲劳损伤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可计及界面微观结构影响的疲劳性能理论表征模型.结果表明,SiCf/SiCm复合材料中,界面偏转裂纹的疲劳扩展速率是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大而下降的
本文采用固相法制备了 Ba0.105Sr0.215Bi0.345Na0.325SnxTi1-xO3(简称BSBNSnxTi1-x,其中x=0,0.02,0.04,0.06,0.08)陶瓷,研究了 SnO2掺杂量对BSBNT陶瓷相结构、显微结构、介电及电储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SBNSnxTi1-x 陶瓷主晶相为赝立方钙钛矿结构,当x≥0.04时出现少量的第二相SnO2.随着x值增加,BSBNSnxTi1-x 陶瓷的介电温度稳定性逐渐增强.x=0.04组成陶瓷在20~300℃的宽温度范围内的容温变化率(
建立了一种天然维生素E油连续通过颗粒活性炭的固定床吸附工艺,从而实现有效脱除其中含有的微量多环芳烃(PAHs).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料液比、体系温度、物料在填料中的吸附时间对PAH4(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同时,考察了PAH4脱除过程对天然维生素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天然维生素E油与溶剂比)1∶3,体系温度40℃,在以颗粒活性炭为填料的固定床内吸附4 h的条件下,可使天然维生素E油中PAH4的残留